1. SLA技术简介

SLA即立体平板印刷技术,是最早实现商业应用的3D打印技术之一,以其材质多样及价格优势受到广泛青睐。这种技术因其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以及亲民的价格,深受大众喜爱,并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SLA 3D打印技术的奥秘。

SLA 3D打印技术,作为最早实现商业应用的成型技术,其工作原理独具特色。

2. 工作原理与流程

2.1 工作原理

SLA通过紫外线照射光敏树脂逐层固化构建物体。它通过紫外线照射液体光敏树脂,使其逐层固化。在打印过程中,打印平台会逐渐沉入盛满液态树脂的树脂槽中。紫外光在偏转振镜的引导下,按照截面轮廓信息扫描树脂液面,光点经过之处,液体即刻固化。每一层的加工都与前一层已固化的部分紧密相连,层层叠加,直至整个物件打印完成。这种技术不仅价格亲民,更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后处理流程

当然,SLA 3D打印技术的流程并不止于打印成型。在完成打印后,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步骤,包括清洗、去除支撑结构、打磨、再固化以及后期上色等,才能最终得到精致的成品。

3. 技术优势与应用

3.1 技术优势

SLA具备高精度、材料适用广、表面光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复杂精细零件的制造。SLA 3D打印技术具有出色的加工精度,能够达到0.1mm的细腻度。该技术适用于打印形状复杂且精细的零件,因此在制造精细零件、高科技电子工业机壳、电器外壳、模型、医疗器材以及首饰工艺品等方面表现出色。其打印出的产品刚性优越,锐角清晰,收缩率低,确保了产品的稳固性。此外,SLA 3D打印技术使用的树脂种类丰富,包括白色、半透明、全透明以及高韧性等多种选择,从而满足了各种特定的性能需求。

3.2 应用领域

SLA适用于手板样件、医疗模型、电子设备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鉴于其卓越的高精度、高表面质量以及丰富的细节展现能力,SLA 3D打印技术非常适合用于快速加工手板样件、汽车模具、医疗生物模型等。同时,它在消费电子、游戏动漫、建筑设计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概念模型、一般部件以及外观验证件等。

此外,它还能满足那些对材料有特殊要求的应用场景,例如制作耐热、全透明等特性的部件。

4. 设计规范与原则

4.1 设计规范

SLA对细节结构有明确要求,例如最小细节厚壁不得小于0.6mm,而大面积薄片的厚度则应大于2mm。模型中的最小独立柱子直径需达到1mm;最小凹凸字笔画宽度为0.35mm;最小孔直径和最小缝隙分别不得小于1mm和0.4mm。遵循这些设计规范与原则,将有助于确保您的SLA 3D打印模型能够顺利生产,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2 重要原则

在进行SLA工艺3D打印时,我们需注意一系列重要的设计原则。首先是抽壳壁厚原则。对于厚重模型,若抽壳不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建议进行抽壳以减轻模型重量并降低制作成本。

接下来是35°设计原则。在SLA工艺中,由于悬壁部位需要添加支撑,因此设计时需特别注意。通常,悬壁与底面的角度若小于或等于35°,则很可能需要添加支撑。

mm凸凹细节原则。对于下凹的文字或表面细节,通常要求线条宽度至少为0.5mm,深度控制在0.5mm左右;而对于凸起的文字或表面细节,其宽度建议至少为0.5mm,凸起高度则至少为1mm。

最后是装配件原则。在3D打印中,装配件模型通常由多个独立的壳体组成。为了确保各零件能够自由摆放并获得最佳的产品表面质量,我们建议将容易拆卸的装配体分开打印,并保持装配间隙大于0.3mm。这样的设计优化有助于确保各零件能够自由摆放并获得最佳的产品表面质量。

举报/反馈

极速小子

4804获赞 1.2万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