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满心欢喜盼着工资到账,可看到实际到手的钱,不少拿着 1.5 万月薪的朋友都懵了:“合同上明明写着 1.5 万,怎么少了这么多?” 其实,并不是被 “克扣” 了,而是个人所得税从中 “分走” 了一部分。那月薪 1.5 万到底要交多少个税呢?今天就带大家从公式到实例,一步步算明白,顺便分享些合法的减税小技巧,让你到手工资更多。

个税计算的关键步骤

我国现行个税政策规定,个税起征点是每月 5000 元。也就是说,工资超过 5000 元的部分才需要缴税,而且收入越高,对应的税率也越高,税率共分 7 档。计算个税要分两步走:

先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 - 五险一金 - 起征点 - 专项附加扣除。

根据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找到对应的税率:再用公式 “应缴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算出个税。

下面是最新的个税税率表:

实例分析:1.5 万月薪的个税计算

假设小李月薪 15000 元,每月五险一金扣除 2000 元,还享受 2500 元的专项附加扣除(比如子女教育、住房租金扣除)。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 15000 - 2000(五险一金) - 5000(起征点) - 2500(专项附加扣除) = 5500 元。

查找对应税率:5500 元在 “3000 - 12000 元” 这一档,对应的税率是 10%,速算扣除数为 210 元。

套用公式计算应缴税额:应缴税额 = 5500×10% - 210 = 550 - 210 = 340 元。

计算到手工资:到手工资 = 15000 - 2000(五险一金) - 340(个税) = 12660 元。

这样算下来,小李月薪 1.5 万,每月要交 340 元个税,到手工资是 12660 元。

合法减税的实用技巧

想要让到手工资变多,合理利用国家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很关键:

子女教育扣除:家里有孩子上学的,每个孩子每月能扣除 1000 元。这笔扣除父母双方都能申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由谁申报更划算。

继续教育扣除:要是你正在提升学历,或者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每年能扣除 3600 - 4800 元。提升自我的同时还能减税,一举两得。

住房相关扣除:如果有首套房贷款,每月可以扣除 1000 元;要是在租房,不同城市的扣除标准在 800 - 1500 元之间,按所在城市规定执行。

赡养老人扣除:赡养 60 岁以上的父母,每月能扣除 2000 元。如果有兄弟姐妹,可以共同分摊这 2000 元的扣除额度。

大病医疗扣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 15000 元的部分,最高能扣除 80000 元。

这些专项扣除项目能合法减轻税负,给生活减轻不少经济压力。

年终奖和工资发放的规划技巧

单独计税方式:年终奖计税有单独计税和并入工资计税两种选择。一般来说,年终奖金额较高的情况下,单独计税更划算。因为单独计税是将年终奖除以 12 个月,再按照月度税率表来计算税额。

合理分配收入:如果你的月薪正好处于某个税率档次的临界点,比如应纳税所得额刚好超过 12000 元,就会适用更高一档税率。这时可以和公司商量,将部分奖金或工资调整到下个月发放,避免适用更高税率,从而减少个税支出。

避开这些常见误区,别让钱包 “受损”

专项扣除需主动申报:专项扣除不会自动生效,需要通过个税 APP 自行申报。要是错过申报时间,就没办法享受扣除优惠了,所以一定要记得及时申报。

五险一金并非扣得越多越亏:有些人觉得五险一金扣得多不划算,其实这种想法不对。五险一金不仅能在计算个税时抵扣,还关系到退休后的养老金、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影响购房资格,从长远看好处多多。

别忘了个税汇算清缴:每年的个税汇算清缴可别忽视,通过汇算,可以发现之前多缴的税款,并申请退税。要是之前没申报专项扣除,或者工资结构比较复杂,退税金额可能会很可观。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举报/反馈

悟空聊工资

52.3万获赞 6.4万粉丝
我喜欢说工资,讲跟工资退休金有关的话题,更喜欢和你交朋友
中小学教师,孙大军,明水县兴仁学校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