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又称甲基磺酸或甲烷磺酸,其英文名为Methanesulfonic acid,拥有分子式CH4O3S和结构式CH3SO3H,分子量为96.10。此外,它还有多个英文别名,如Methylsulphonic acid和Sulphonethane,英文缩写为MSA。甲磺酸的熔点为20℃,沸点在1.33kPa下为167℃,在0.133kPa下为122℃,相对密度在18℃时为1.4812,折射率在16℃时为1.4317。
甲烷磺酸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它还广泛应用于脱水剂、涂料固化促进剂、纤维处理剂以及作为溶剂、酯化和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甲烷磺酸呈现为无色或微棕色的油状液体,在低温环境下会凝固为固体。它具有高沸点和强酸性,能够溶解于水和醇类,同时放出大量热量。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溶于烷烃、苯和甲苯等有机溶剂,并且对沸水、热碱液具有稳定性,但对金属如铁、铜和铅等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发生皮肤接触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眼睛接触到甲烷磺酸,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若吸入甲烷磺酸,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若食入甲烷磺酸,应立即用水漱口,并饮用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黏膜,随后寻求医疗救助。
甲烷磺酸具有遇明火、高热可燃的特性,且受热后会分解为有毒的甲醛和二氧化硫。因此,在灭火时,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隔离式呼吸器,穿着全身防火防毒服,并在上风向进行灭火作业。灭火剂可选择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砂土。
一旦发生甲烷磺酸泄漏,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的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以防止事故扩大。切断火源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并穿着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甲烷磺酸流入下水道或排洪沟等受限空间。对于小量泄漏,可以使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进行混合吸收。大量泄漏时,需要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并使用泵将甲烷磺酸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进行回收或妥善处置。若甲烷磺酸以固体形态泄漏,应小心扫起并混合吸收材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