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深远意义。探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无疑成为新时代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进历史和智慧担当。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则是将文旅对象、文旅主体纳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和系统内,形成“以文化人”沉浸式体验的新场域、新景区、新地标。从传承与发展角度看,红色文化不仅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民众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也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涵盖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场所。它们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井冈山的八角楼到延安的宝塔山,从西柏坡的指挥所到南湖的红船……每一处都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每一段故事都饱含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牺牲精神。正是基于这样的资源禀赋和文化价值,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推动其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具有历史性、教育性、文化性等多重特点。其中,历史性是其重要特征,革命历史纪念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见证,通过参观这些地方,游客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教育性是其重要功能,它不仅能增强游客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还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文化性则体现在其融合了革命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可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红色旅游资源还具有推动地区发展的经济价值。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以革命遗址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遗址遗迹既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纪念地,也有重要历史人物的故居、纪念园等,对旅游需求具有很强的供给引导效应,能够有效增强游客的情感联结和价值观塑造,提升游客对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并带动周边交通住宿、休闲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消费,进而推动地区发展。
概言之,红色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因此,各地区有必要深化对红色旅游资源的认识,挖掘红色文化元素,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文化与经济发展双重效益。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路径
深层次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提炼红色精神,是促进红色文化从资源向产品转化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项科学措施,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内涵。譬如,可借鉴先行普查试点的省市经验,组织专门的队伍和研究人员对当地的物质和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摸底普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名录和数据库,为其转化为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积累;借鉴其他省份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炼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元素,整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完整的红色旅游路线、研学路线,打造更具文化厚度的红色教育基地,向游客展示更具魅力的红色旅游资源。
加强红色景观建设与相关资源保护。红色景观是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要注重红色景观的历史性和真实性,精心打造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的红色景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红色景观和相关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政府需尽快出台保护、开发、管理文物的方案或条例,推动当地的物质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重要的物质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保障;在具体的方案或条例支持下,尽快设立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权限,建立统一的协同管理机制,围绕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传承需求,实施整治工程和提升工程,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此外,还可以探索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观光休闲各场景中,以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可通过在公共空间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展览、在社区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生活用品和文创产品等方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各场景中。例如,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和街道,不仅可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场所,也可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红色文化主题餐厅和咖啡馆也可通过内部装饰和菜品设计来传递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也在文旅融合中潜移默化传承发展红色文化。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设计与规划。红色旅游资源的设计与规划工作需更加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分布及游客需求,科学确定红色旅游的主题、形象和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要注重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的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还应将红色旅游景点、线路和区域进行有机串联,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网。另一方面,为了规避红色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对当地红色旅游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构建,与城乡规划、交通建设合盘,站在全域文化旅游的高度进行路线规划、资源保护和利用,给游客提供优质的红色旅游体验。例如,在电子版地图上绘制当地红色区域、红色路线、红色文化资源点,从面到点呈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供游客和广大网民进行线上浏览;在目前已有红色旅游路线基础上,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协同管理,连点成线,满足游客的不同旅游需求,实现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强化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首先,不断改进红色旅游资源传播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使得红色文化传播和呈现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例如,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融媒体平台,以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开辟红色旅游资源专题专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旅游数字IP运营中心,借助全媒体力量打造红色文化宣传矩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链,建设数字体验平台,打造新的红色文化媒体传播路径,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需求。其次,引入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使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红色旅游景点可以模拟历史事件,让游客在专业演员的引导下,参与到历史场景的再现中,如模拟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或是体验革命斗争的紧张氛围,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再次,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还需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研学功能,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解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途径。例如,充分利用革命文化纪念馆、革命遗址、红色名人故居等场所,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弘扬崇高精神。还可以加强与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对接,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努力打造精品红色旅游景点。例如,与基层政府搭建联动平台,组织挖掘乡村红色故事,打造红色题材的文化演艺作品,开发红色研学项目,在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更大力度推进红色旅游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层次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加强红色景观建设与相关资源保护、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设计与规划、强化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等策略实践,可以更有力地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而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作者:张虎,单位:皖西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红色文化融合视角下皖西旅游小镇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51663)〕
《青海日报》(2025年02月12日 第7版:理论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举报/反馈

青海日报

29.5万获赞 8.9万粉丝
权威、分享、记录时代,青海日报官方百家号
青海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