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056型护卫舰自2011年启动建造,至2013年已正式服役,迄今为止,该型舰已近80艘的规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十年后,海军决定从其装备体系中撤下056型护卫舰,拆除了海红旗-10防空系统及反舰导弹,并将其批量转交给了海警部门。但不久之后,056型护卫舰又意外地重返海军舞台,成为新的宠儿。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056型护卫舰的起源
中国海军的旅顺、青岛、舟山、广州、湛江及三亚等各大基地,共同之处在于均毗邻辽阔海域,这让它们成为了潜艇潜藏的潜在威胁目标。这些对手潜艇能在基地外数十海里处隐匿,平日里借由声呐监控舰艇的进出港行动,探寻中国海军的行动模式,并尾随弹道导弹核潜艇出海;战时,它们则可能埋伏在黄海与东海海军基地通往深海的必经之路。鉴于此,中国海军对于基地外海的反潜巡逻需求迫切。以往,这类任务主要由海军水警区麾下的037型猎潜艇承担,它们配备了舰壳声呐与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旨在为潜艇出航清理必经之路的海槽。然而,由于037型猎潜艇的满载排水量仅400吨,难以搭载大型反潜装备,活动范围受限于近岸海域,对于基地周边数十乃至上百海里内的任务执行,显得力不从心。
近年来,美国海军正有条不紊地将60%的潜艇力量部署至太平洋地区,涵盖了全球顶尖的“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以及“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这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也在加速增强装备先进的常规潜艇力量,越南的“基洛”级潜艇亦已投入服役。由此观之,中国近海水域已变为潜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037型猎潜艇因年代久远而显得落后,053护卫舰在反潜能力上亦有所欠缺。尽管054A型护卫舰能在基地外海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但这些海域往往能得到岸基部队的即时支援,遭遇敌军水面舰艇编队攻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主要对手多为常规潜艇或攻击型核潜艇,故而054A护卫舰所配备的武器系统显得有些过于强大。
况且,搜寻处于低速待机状态的潜艇相当耗时费力,水面舰艇无法单独行动,必须成双配对,每组两艘协同搜索,而每个基地标配两个反潜小组,这就意味着六个主要海军基地共需二十四艘054A型护卫舰。显然,海军无法为这类简单的日常近海巡逻任务购置如此众多且昂贵的054A护卫舰。因此,海军亟需一种无需强大战斗力,却能高效搜寻并驱逐敌方潜艇,同时能与敌对势力进行长期对峙,并能承担基地防卫职责的低成本多用途水面舰艇——即056型轻型护卫舰。该型护卫舰的建造始于二零一一年,首舰582号“蚌埠”舰于二零一三年正式服役,随后在多家船厂流水线式批量生产,至二零一九年,共建造服役了二十二艘056型和五艘056A型,还远销海外六艘。其中,056型轻型护卫舰单价约为六点七亿元人民币,056A型则为七点一亿元人民币,出口价为三千万美元一艘。
二:056型护卫舰的作用
056型轻型护卫舰旨在替代陈旧的037型猎潜艇与053系列护卫舰,为高效执行外海目标搜索任务,其吨位较037猎潜艇显著提升。该舰全长达88.9米,舷宽11.14米,吃水深度4.3米,标准排水量为1300吨,满载时则达1440吨。其最大航速可达28节,以18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为2000海里,自持力为10天。该型护卫舰定位于基地及近海警戒、巡逻,战时亦可胜任护航、反潜、反舰及袭岸作战等职责。动力系统上,它装备了12200千瓦的柴油机。舰艉配备的飞行甲板能够支持直—9C/D型舰载直升机的起降作业,尽管未设机库。别看它体型不大,但深V型船体设计确保了它在8级海况下仍能安全航行,展现出良好的抗浪性和航行性能。舰员编制精简至60人,且舰员居住空间与生活设施配置优越,足以支持长时间海上巡逻任务。为了控制建造成本,舰上主要采用了现有的定型设备与制式装备。
装备包括1门射速惊人的H/PJ-26型76毫米速射舰炮,射速可达120发/分,另有2门H/PJ-17型30毫米全自动遥控舰炮,以及2座双联装YJ-83反舰导弹发射器,射程覆盖200千米。此外,还装备了1座八联装HQ-10A型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在电子配置方面,舰上搭载了1部多功能的E/F波段360型“海鸥”雷达,用于对海对空搜索,同时还有I/J波段的347G舰炮火控雷达,以及I波段的雷卡RM-1290导航雷达。此外,还配备了光电探测系统、雷达告警装置、有源干扰设备及无源干扰发射装置。早期的056型轻型护卫舰仅装备了舰壳声呐,但自2014年起服役的056A改进型则增加了拖曳式线列阵声呐和矩形拖曳式变深声呐。其反舰导弹发射箱还具备灵活性,可根据任务需求换装鱼8火箭助飞鱼雷,该鱼雷最大射程达50千米,能通过数据链指令实时调整落点,采用先进的主/被动复合式自导模式,有效攻击水下目标。
056A型轻护卫舰虽归类于低成本轻型水面舰艇,但其舰载武器系统与作战效能却颇为全面。配置的“鹰击-83”反舰导弹能有效执行超视距海上目标打击任务,其装备的先进搜潜系统、远程火箭助飞鱼雷、反潜制导鱼雷及反潜直升机,令其在反潜作战能力上甚至超越了一些大中型主力舰艇。“红旗-10”舰空导弹系统能迅速拦截多枚超音速反舰导弹,加之整体隐身设计,使其在与邻国海军的轻型护卫舰对抗中占据优势。在近距离交锋中,由于开火距离常缩短至数千米乃至数百米,双方的反舰导弹作用有限。022型导弹艇所装备的630舰炮,对舰艇的打击效能明显不足。相比之下,韩国与越南海军的“尹永夏”级导弹巡逻艇及“猎豹”级护卫舰,均搭载76毫米舰炮,对导弹艇等小型海上目标具有压倒性优势。唯有056级护卫舰能够与之抗衡。
056级护卫舰的海上执勤效能远超同期的022导弹艇。若要维持4艘022型导弹艇在指定海域巡逻,至少需要12艘的数量。鉴于每艘022的造价超过1亿人民币,这样的预算大约能建造2艘056级护卫舰。022型导弹艇装备了2台MTU V16 396 TE74L柴油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达2兆瓦。在全功率运行下,每小时油耗0.84吨,仅能维持5.5小时的航行。而当以36节速度行进时,每小时耗油0.61吨,航程约200海里。若采取先高速航行170海里再低速返回的策略,其战术作战半径不会超过170海里。即便以14节速度航行,续航时间也仅有57小时,从青岛港到黄海中部巡逻的时间更是被限制在40小时内,若预留2小时高速航行的燃油,则缩短至32小时。相比之下,056型护卫舰能以16节航速在200海里外的巡逻区域持续巡逻9天,一年可出海达180天。因此,部署9艘056型护卫舰即可确保至少有4艘始终在海上巡逻。
三:056型护卫舰的重生
在2010年至2020年间,056型护卫舰完美契合了中国海军的需求,然而步入2021年后,它对于中国海军而言似乎略显“鸡肋”。随着中国军工行业的蓬勃发展,056型护卫舰原先承担的基地防御和日常近海巡逻职责,正逐步被成本低廉、效率更高、能持续执行警戒巡逻任务的各类无人平台所接替,这使得056型护卫舰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护油、护渔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等民事任务,现已转由规模更大的海警舰艇承担。因此,早期建造的22艘056型护卫舰已鲜有用武之地。056A型护卫舰的主要改进在于舰尾增设了拖曳式声纳的投放与收放舱门,虽然技术上056型升级到056A型是可行的,但056A那套先进的拖曳声呐系统造价高昂,几乎等同于056型护卫舰整套船电系统的费用,故而从经济角度来看,直接建造新舰更为划算。
因此,海军决定将所有056护卫舰转交予海警部队。以往,海军移交给海警的舰艇多为服役晚期或已退役的旧舰,但这批056护卫舰的平均舰龄仅六至七年,其中22号舰510号“宁德”舰更是在2016年才正式服役。对于海警而言,056型护卫舰是遵循军用标准打造的战斗舰艇,其舰载设备与舰体强度相较于按民用标准制造的海警船更为优越。加之服役时间尚短,状态良好,所需维修不多。对于海军来说,从056上拆下的海红旗10、反潜鱼雷、反舰导弹等装备可装配至其他军舰,从而空出不少“位置”用于新舰改装。实际上,不少人已将056A型护卫舰视为“鸡肋”,认为其缺乏远海作战能力,又无船壳声呐阵列,探测潜艇仅凭尾部拖曳声呐,且无机库,难以搭载大型反潜直升机。因此,不少海军部队已开始考虑将056A型护卫舰也转赠海警,以便改装新型护卫舰。
然而,在2021年5月,海军派遣了一支由1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柳州”舰)、2艘056A轻型护卫舰(“宿迁”舰和“荆门”舰)以及1艘903型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构成的舰队,历经超过6700海里的长途航行,在西太平洋海域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远洋实战演练。在此次编队中,054A型护卫舰搭载的“海红旗”16舰空导弹系统负责大范围的区域防空任务,而056A型护卫舰所装备的“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则专注于迅速且精确地打击10千米以内的各类来袭目标,两者相互协同,形成了无懈可击的火力网。值得一提的是,056A型护卫舰的反潜性能已接近054A型护卫舰的水平。以往,中国海军在远洋执行反潜任务时,主要依靠多艘054A型或由054A型与052C/D型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如今,随着056A轻型护卫舰的加入,052C/D型驱逐舰得以从反潜任务中抽身,专注于其他更重要的作战使命。
056A型与054A型护卫舰以2:1的配置组合成多个小型水面战术集群,它们作为先锋深入远洋,为主力舰队执行早期防空和反潜警戒任务,对第一岛链内外的潜艇形成有效威慑,并拦截远程空射和潜射导弹,为各类远程打击武器提供关键情报。此外,056A轻型护卫舰还能在海外基地部署,执行反海盗护航职责,以往这些任务多由052C/D型和054A型等大中型战舰承担,但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需要强大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更注重的是经济性。战时,056A轻型护卫舰能迅速集结,组成大规模的护航舰队,虽然其自持力相较于大中型水面舰艇稍逊一筹,且中国海军补给舰数量有限,难以支持大量056型轻护卫舰出动,但民用油船资源丰富。回顾二战,美国护航驱逐舰的吨位与056型相近,在自由轮的支援下,同样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灵活行动。
倘若056A型护卫舰在印度洋执行护航任务,其首要竞争对手便是美国的濒海战斗舰。此型舰艇自诞生之日起便饱受预算超支、交付延误及技术故障等问题的困扰,因而被戏称为单价5亿美元的“小烂船”,并被视为美国海军装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败笔。有的濒海战斗舰在尚处服役盛期时便被迫退役,有的则被限速至15节航行。然而,美国海军仍坚持为35艘濒海战斗舰中的31艘加装挪威产的NSM反舰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85千米。尽管濒海战斗舰的设计初衷与技术架构并不适合海上高强度的对抗,但在战时用于干扰中国的海上运输仍不失为一种策略。相比之下,056A型轻护卫舰装备有4枚“鹰击”83反舰导弹,其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一旦双方遭遇,056A型护卫舰也足以保持不败之地,至少能让濒海战斗舰不敢轻易逼近中国的海运船队。
四:结语
目前,中国海军正逐步从单一的近海防御模式,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模式转型,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056A型轻护卫舰驰骋于蓝海,它们将成为远海护卫任务中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