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2023年全国国民阅读趋势与特点概览
自1999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便持续开展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至今已历经二十一次。第二十一次调查于2023年8月启动,历时半年多,完成了样本采集、数据复核及分析工作。此次调查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辅以线下邀约线上填答的方式,覆盖全国173个城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回收有效样本158万个。其中,18周岁及以上成年人样本占比高达9%,0-17周岁未成年人样本占比为1%,城乡样本比例为6∶1。
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中有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具体而言,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综合阅读率达到了9%,较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习惯详解
在2023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我们发现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保持稳定,为8%,与上年持平。然而,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则略有下降,其中报纸阅读率从2022年的5%降至1%,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期刊阅读率也从7%降至5%,减少了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在2023年有所上升,达到了3%,比上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以及Pad阅读等,已成为当今国民阅读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受到成年国民的青睐,其中听书和视频讲书备受推崇。
深入分析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后,我们发现,2023年手机阅读成为成年国民的主要选择,有3%的人选择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相比2022年的8%略有增长。同时,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也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占比达到6%,尽管比2022年的5%略有下降。然而,电子阅读器和Pad阅读则分别以3%和5%的占比位居其后,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电子阅读器的使用有所减少,而Pad阅读则略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数字化阅读方式正逐渐受到成年国民的喜爱,其中听书方式的阅读率达到3%,而视频讲书方式也有4%的成年国民选择。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量攀升,纸质图书阅读量稳定
通过对比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的阅读量,我们发现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75本,较2022年微降。然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却从33本上升至40本,显示出电子书阅读量的增长趋势。综合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总和为15本,较上年增加了04本。同时,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34期(份),较上年减少了42期(份);而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89期(份),微增于2022年的数据(见图3)。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中,有3%的人每年阅读纸质图书达到10本及以上,同时,9%的人每年阅读电子书也达到了10本及以上。这显示出我国成年国民的阅读习惯良好,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兴趣都在不断增长。
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上,我国成年国民每天花费在阅读纸质书上的时间最长,达到了38分钟,比去年增加了25分钟。同时,他们每天接触手机的时间也最长,达到了1052分钟,比去年增加了29分钟。此外,成年国民每天通过电脑端网络进行在线阅读的时间为14分钟,虽然比去年减少了44分钟,但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另一方面,人均每天使用电子阅读器和Pad进行阅读的时长分别为33分钟和11分钟,分别比去年略低和略高。
超过三成国民偏好听书,“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主流听书渠道
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有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倾向于通过听书来阅读。具体来看,3%的成年人在过去一年中选择了听书方式,这一比例相较于2022年的5%有所上升。在0至17周岁的未成年群体中,也有1%的人表示曾通过听书进行阅读。
进一步考察国民的听书介质,我们发现“移动有声APP平台”是最受欢迎的听书渠道,有4%的国民选择通过此平台听书。此外,“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也是较为受欢迎的听书方式,占比达到1%。同时,“智能音箱”和“广播”分别以5%和8%的比例受到部分国民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以1%的比例成为另一种受欢迎的听书方式。
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达到1%,相比2022年的7%增加了4个百分点。在各项活动中,“本地读书月”以近三成的选择比例(9%)位居榜首,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此外,“本地特色读书节(如大学生读书节、机关读书节等)”“本地大型书展、书市”以及“城市读书大讲堂”也备受关注,选择比例分别为7%、5%和0%。而“本地读书会”和“阅读竞赛类活动”的选择比例分别为1%和6%,“主题阅读活动(如红色主题阅读、‘学习强国’应用推广等)”的选择比例为7%。
同时,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攀升。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参与度达到5%,较去年增长了8个百分点。其中,“本地读书月”以0%的参与度位居前列,紧随其后的是“本地特色读书节(如大学生读书节、机关读书节等)”,参与度为5%。而“本地大型书展、书市”“本地读书会”和“城市读书大讲堂”的参与度分别为7%、9%和8%。值得注意的是,“主题阅读活动(如红色主题阅读、‘学习强国’应用推广等)”和“阅读竞赛类活动”的参与度分别为5%和7%,也呈现出较高的活跃度。
对参与过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满意度进行考察后发现,2023年,在参与过此类活动的成年国民中,有高达8%的人对其所参加的阅读活动表示满意,这一比例比2022年的2%上升了6个百分点。同时,有9%的人对参加过的阅读活动持中立态度,而表示不满意的人仅占2%,还有1%的人难以给出明确答复。
此外,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书店等多元化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为城镇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23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这些设施的知晓率达到了4%,比2022年的5%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近四成(2%)的城镇居民表示,他们居住的街道附近设有书店,而有6%的人则指出附近有公共图书馆。同时,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和报刊栏等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其使用率也相对较高。
在各类公共阅读服务设施中,书店的使用率最高,达到三分之一以上(9%)。公共图书馆的使用率为5%,而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和报刊栏的使用率则分别为2%、7%和8%。这些数据表明,多元化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已经深入到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使用过上述各类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城镇成年居民中,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满意度最高,达到7%。其次,绘本馆的使用满意度也较为出色,为1%。而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以及城市书房的使用满意度为6%。虽然书店作为最受欢迎的设施,其使用率高达9%,但使用满意度为8%,稍逊于前三者。报刊栏的使用满意度最低,为5%。(见图10)
每日纸质图书阅读时间逾半小时
2023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达到2%,相比2022年的2%上升了0个百分点。同时,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也提升至7%,较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此外,人均图书阅读量达到39本,比上年增加了25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群体每天都会花费69分钟阅读纸质图书。
在各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中,9—13周岁的少年儿童表现出更高的图书阅读率。具体来看,2023年0—8周岁儿童的图书阅读率为8%,较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9—13周岁少年儿童的图书阅读率则高达4%,较上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而14—17周岁的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7%,较上年上涨了3个百分点(见图11)。
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来看,14—17周岁的青少年表现出最高的人均课外书阅读量,且其增幅在各年龄段中相对较大。具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的课外书阅读量达到了71本,相比2022年的15本增加了56本。而0—8周岁儿童和9—13周岁少年儿童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分别为71本和43本,较上年分别增加了15本和11本(见图12)。
2023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6点,其中个人阅读指数为25点,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47点。
阅读指数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全体居民的个人阅读状况和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在收集并分析了全国国民个人阅读状况以及对阅读环境设施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后,我们综合得出了我国国民阅读指数。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阅读指数为76点,相比2022年的64点上升了12点。在各项指数中,个人阅读指数达到25点,比上年提高了12点;而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47点,较上年提升了11点(见图13)。
超过三成国民偏好听书,“移动有声APP平台”成为主流听书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