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最新披露的中央企业名录,目前共有97家央企集团接受直接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这些央企集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体来看,97家央企中已有56家设立了商业保理公司,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45家中央企业中。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型央企如中国中化控股、国家电网、中国医药、鞍钢集团以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由于历史合并和业务战略布局的原因,设立了2家或以上的商业保理公司。同时,还有更多央企正在积极筹备设立保理公司。
此外,这些央企集团还设立了66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这些财务公司大多依托产业背景,为成员单位提供保理服务。部分具备“一头在外”业务试点资质的中央企业更是积极开展了数字供应链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央企还通过旗下的数字科技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等多元化主体,与体系内外的金融单位共同探索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大多围绕产业展开,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实施效果。各大央企纷纷建立自己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在产品层面,数字债权凭证、线上保理、票据类产品以及各类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成为中央企业集团中最受欢迎和应用最广泛的金融产品。同时,越来越多的央企开始尝试在数字仓单、订单融资、交货融资以及普惠融资等领域进行创新和拓展。
简要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自1999年7月1日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推动国家核工业发展的重任。该集团不仅在核能领域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还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2021年6月,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打造了中核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该平台推出的“核财信”和“核财票”产品深受市场好评。其中,“核财信”作为数字债权凭证,为集团产业链内的核心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核财票”则满足了企业客户在电子商业汇票开票申请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中国核工业集团还通过其下属机构,如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不断壮大自身的金融实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航天高科技企业集团,在推动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路径。集团下设的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该公司在满足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资金需求的同时,也为外部企业客户提供了一系列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尽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目前尚未成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机构,但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强大的金融实力,已为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7月29日,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创设了全国首单财票标准化票据,发行规模达到02亿元,其基础资产均为该公司承兑的票据。该票据于7月31日顺利完成发行,发行价格为45%。自央行于今年7月28日实施《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以来,航天科技集团成为首家且唯一一家以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创设标准化票据的企业,其发行价格相较于同期限财票转出利率低近100BP。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天科工,是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中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该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战略性强、高科技、创新型的中央骨干企业。在2021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航天科工位列第320位,并稳居全球防务百强企业之前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设有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该机构是中国航天科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平台。目前,该集团尚未成立商业保理或融资租赁等机构,但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和深厚的行业背景已为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历史,原航天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后,分立为航天机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隶属于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同年10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航天机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2002年4月,该公司更名为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此后,在2010年经监管机构和集团公司批准,财务公司与三江航天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重组,并于2012年10月正式设立武汉分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该集团涵盖了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等多个产业领域,下辖众多成员单位和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超过40万人。
近期,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计划向金网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增资55亿元。金网络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提供供应链金融与管理综合服务的领先企业,业务涵盖金融科技研发、产品服务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中,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其核心业务,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信息服务。
通过有效协同金融机构等合作机构资源,中航金网络为平台用户提供包括应收账款保理、存货融资、订单融资等在内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同时,依托其金融科技优势,为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量身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和融资管控系统。其旗下产品如“航信”、“航单”和“航签”等,不仅丰富了金融服务内涵,也为供应商和核心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和加密特性,结合可信时间戳和哈希值校验等技术,中航金网络为中航信用体系构建了一个可用、可扩展且全流程的电子合同系统。该系统为客户提供在线合同签署、管理以及合同存证保全等一站式服务,确保合同文件的安全存储在相关各方的节点处。
此外,中航金网络还提供政采贷服务,这是一种助贷服务,旨在帮助与政府签订采购合同的企业获得融资。该服务基于政府采购方式,协同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纯信用、低成本、全线上操作以及随借随还的融资解决方案。
另外,中航金网络还与国内主流金融机构合作,以航信为确权手段,为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供应链ABS服务。此服务不仅有效拓宽了核心企业的融资渠道,更通过便捷、可视化的全程线上操作,轻松触达核心企业的多级供应商。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党中央的决策和国务院的批准下,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该公司旗下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共计106家,资产总额高达878亿元,员工数量达到7万人。
该集团不仅实力雄厚,还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其中,中船重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自2017年4月19日成立以来,便以服务集团成员单位、深耕产业链金融为宗旨,致力于为集团及其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此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还入股中企云链,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展。
另外,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1997年7月8日成立以来,便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供应链票据平台更是在2021年10月成功接入票交所,成为第二批接入的央企供应链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的骨干力量,不仅承担着全军毁伤打击的核心支撑任务,还是现代化新型陆军体系作战能力科研制造的主体。该集团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0余家境外分子公司和代表处,业务遍布全球。其强大的实力和广泛的业务布局,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该集团不仅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第五机械部、兵器工业部及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更连续多年跻身世界500强,最高排名曾达到101位。其业务版图广泛,涵盖长安汽车等知名企业,以及光电信息、医药健康等多个高科技领域。此外,集团还设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深耕供应链金融领域,为集团及其供应商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4月8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的业务规模已突破160亿元,充分展现了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力与影响力。
兵器保理构建了兵器集团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已成功吸引近3000家中小供应商入驻,有效降低了产业链整体融资成本超过30%。该平台提供了包括保兑单(数字债权凭证)、订单融资、物流金融及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兵装保理供应链金融1号资产支持专项”在上交所顺利发行,标志着兵装集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该资产专项计划以兵装集团成员单位的应付账款为基础资产,总规模达到2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为48亿元,期限1年,评级为AAA,优先级发行利率3%,成为兵装集团乃至兵器集团的首单供应链金融ABS产品。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成立于2002年3月1日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以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基础组建而成,是国家批准的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之一,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业务遍布全国18个省市区,拥有8家上市公司,包括杰赛科技、海康威视等知名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下属的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及中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机构,为集团及其供应商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其中,中国电子科技财务公司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打造中国电科核心金融平台,为集团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020年4月10日,中国电科财务公司成功办理了集团公司首笔产业链金融线上业务,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其由“内部银行”向“产业银行”的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不仅意味着集团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产业链金融业务系统的顺利投入使用。
2021年8月16日,中国电科供应链平台正式上线,成为第二批接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8家机构之一。在8月27日上午的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发布会暨签约仪式上,电科财务公司积极参与,总经理刘维用作为四家平台代表之一发表了讲话。目前,该财务公司已推出融e宝、融e贴、融e租等多款供应链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等多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通过其下属的中国航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等机构,该集团积极展开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在应对疫情的支持政策下,中国航发财务成功办理了首笔专项高新企业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贴现金额高达59亿元,为集团内的高新企业如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最后,我们转向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商业类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其经营范围广泛,涵盖房地产、农业、酒店及旅游业等多个领域。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集团,中国融通集团在财务、保险、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