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媛,今年,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丈夫张涛是公务员,平日里地上班。我们结婚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家做,照顾着家里的大小事务,从儿子出生、上学、到备战高考,家里的所有琐事都由我操持。我和张涛的感情早就不如当初了,平时两人见了面也很少说话,他忙他的工作,而我忙着照顾孩子。
一直以来,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可这段时间看着儿子考完试,我忽然有种轻松的感觉。这种轻松让人有点儿恍惚:以前为了儿子,什么都能忍着,可现在他的高考结束了,我才是有多累,也有多想逃离这段感情。说实话,这么多年,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和张涛早已没有任何感情,只是习惯了维持这段表面的关系。孩子考完试的那天,我在沙发上坐着发呆,脑海中不由得冒出了“分开”这两个字。
我越想越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结婚这么多年,我仿佛也失去了自我,每天只是围着家庭转,活得像个机器。我把的辛苦全埋在心里,可张涛从来没过问过。我曾幻想过无数次,两人会在某个时刻重新走到一起,但现实让我一次次失望。儿子即将成年的这个时候,似乎也是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想着,等他上了大学,我可以自由一点,过自己的生活。
那天晚上,张涛回来得晚。夜里十二点,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进了家门。我看着他有点憔悴的脸,心里忽然觉得陌生——这个我陪伴了半辈子的男人,好像早已不再属于我。我轻声对他说:“等儿子考上大学了,我们……不如分开吧。”
他愣了愣,眼神中有些惊讶,但很快就。他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你确定?”
我点点头,心情复杂地看着他,等待他回应。
他低头沉思了片刻,说:“好,那就等孩子出成绩再说吧。”他的态度很冷静,这种冷静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定。
儿子第二天醒来后,一切仿佛没什么不同,我还是照样做早餐,他还是照样吃着,丝毫没察觉到我们的冷战和即将到来的分离。可是我的心里已经做了决定,等待一个时机告诉他。
几天后,母亲突然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想过来看我们。听到母亲要来,我竟然有些紧张。母亲年近七十,一直是个传统的女人。她总觉得是女人的责任,即便再累也不能轻易放弃婚姻。所以如果她知道我打算和张涛分开,她肯定会反对。
母亲来了的那天,带着大包小包的特产,一进门就笑着喊:“哎呀,这路可把我累坏了,城里还是没乡下舒坦。”她,就看见张涛过来帮忙提行李,脸上马上笑成一朵花,“哎呀,涛啊,这么多年没见,还是那么精神。”
张涛露出少有的笑容,扶着母亲坐下,端来一杯热水。母亲眼里全是笑意,拉着张涛的手夸:“这就是个好孩子,媛儿,你有这么个好老公可不能乱发脾气。”
我笑着应了几声,心里却觉得酸楚。母亲在家住了几天,没少劝我和张涛关系要好一点,她几次提到“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还不停地夸张涛是个顾家的好男人。面对母亲的好意,我心里,一方面知道她说得对,可,我也清楚,张涛对我来说,真的已经不是那个能给我温暖的人了。
母亲有一天在厨房忙着,我走过去想帮忙,她突然说:“媛儿啊,妈知道你辛苦,年轻的时候谁不是累啊,可过了四十岁啊,就别想着折腾了。”我听着母亲的话,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是愧疚还是不甘。我沉默了片刻,低声说:“妈,我和张涛之间……可能真的过不下去了。”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看着我,眼神里是说不出的失望。“媛儿,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可这事儿,妈不同意。你想想啊,孩子都大了,你不该这样让他夹在中间。他刚刚考完试,未来还要走很长的路,做父母的不能这个时候让孩子失望啊!”
母亲的话一下子击中了我。
母亲走后的几天,我心情变得更加复杂。她的话萦绕在我耳边,心里时不时地就会冒出那些念头:儿子考上大学后,这个家还需要我继续吗?可又转念一想,母亲把我养大,打心底里希望我,她来这次,也是希望我和张涛能好好相处。母亲的态度让我纠结。
一天晚饭后,我和张涛都坐在沙发上,我想了一下,开口说:“儿子快出成绩了吧,打算让他去哪里上学?”
张涛淡淡看了我一眼,语气冷静:“他想去外地,但我觉得就在本市也挺好,离家近,出了问题我们也能帮着解决。”
我有些意外,以前他很少过问儿子的想法,更别说认真讨论这些事情了。我犹豫了一下,问:“你突然关心这些干什么?以前不都是我一个人在操心吗?”
张涛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似乎有些疲惫:“这么多年,你觉得我真的不管不问?只是我和你想法不同,不愿意把工作上的烦心事带回家里来。”
这话让我心里一颤,从没想过张涛会这样看待我们的关系。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心里竟有些不忍。张涛接着说:“这些年我知道你累,可是我也在撑着,不想让家里人担心。其实每次回到家,看见你和儿子在我身边,我心里才有安稳的感觉。”
听到这句话,我有些震动。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他是冷漠的,对我从来没有太多关心,可今天他居然能说出这些话。我心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我看着他,轻轻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关于我们……分开的事?”
张涛无奈地笑了笑,说:“儿子上了大学后,我尊重你的选择,只要你想过得好就行。只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多考虑一下,毕竟我们这么多年了,不是什么小问题。”
他的话不多,却让我突然觉得,也许是自己对他有些误解。我低下头,没有再接话,脑海里却不断盘旋着一个问题:多年来,我有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过了几天,我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听起来比平时要活泼很多:“妈,我出成绩了!比预期好,刚好能上我想去的外地大学!”他语气里的兴奋让我的心微微一动,竟有些不舍。
“那……你自己想去外地上学啊?”我轻声问。
“是啊,外地的师资、资源都比我们这边好,专业也符合我的兴趣。妈,你会支持我的,对吧?”他带着些撒娇的语气,让我忍不住想起他小时候缠着我讲故事的样子。
“妈当然支持你,”我叹了口气,话语间藏着不舍,“只是,以后可能回家的时间就少了啊。”
“妈你放心,我会常回来的,你和爸要好好的,我不在家,也希望你们能互相照顾。”他说得轻松,却戳中了我的心。我一直以为他小孩子心性,原来他早就看透了我们之间的隔阂,甚至为我们担心。
挂了电话,我回到客厅,看见张涛坐在那里,显得有些落寞。我坐下,犹豫了一下,把儿子的话讲给他听。他听完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我忽然觉得,这些年里,我们像是陌生人,却也是最熟悉的人。
我看着他,忍不住问了一句:“如果我们好好聊一聊,试试把以前的问题说清楚,你觉得怎么样?”他愣了一下,看着我,似乎有些不可置信,但他最终点了点头:“好。”
那天晚上,我们两人坐在一起聊了很久,从生活里的小事,到彼此的委屈和不满,都坦诚地说出来。这是我们多年来第一次这样的沟通。听他说着自己的感受,我才发现他也有很多难言之隐,原来他和我一样,很多时候是选择了退让,才导致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一夜未眠,天亮时我看着他,竟然感到一丝久违的温暖。多年来的隔阂,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弥补。
自那次长谈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早上起来,他会主动端着碗坐在餐桌上和我一起吃早饭,时不时聊上几句;晚上回家,也会关心地问问我的日常。我也渐渐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曾经被忽略的小事,原来是可以带来温馨的。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厨房切到手指,虽然伤口不大,但张涛听到后马上跑了过来,为我包扎,边包扎边叮嘱:“以后别一个人做饭,我在家就交给我,你好好休息。”
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也许我曾经忽略了他的好,或者是习惯了把所有的苦累放在自己心里,却忘了他也是我的伴侣。
母亲在电话里问起我们的情况,我告诉她:“妈,我和张涛打算好好过下去,这些年大家都有辛苦,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母亲笑了,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哎呀,媛儿,这就对了。婚姻嘛,总有些磕磕碰碰,只要心还在一起,一切都好说。”
放下电话,我坐在窗边,心里忽然感觉很踏实。是啊,这么多年,我们一起走过了多少风雨,也许中间有不理解,有误会,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懂得彼此。
那天晚上,儿子打来电话,兴奋地分享着大学生活的点滴。他最后说了一句:“妈,爸,他还好吗?”
我微笑着答道:“他很好,我们都很好。”
挂掉电话,我走进客厅,张涛坐在沙发上等我,看着我笑了笑。我忽然觉得,这段婚姻,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沉重的责任,而是共同经历的美好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