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江苏大学针对网络上关于人事处处长被打及2024年有两百多名教师离职的传言进行了澄清,确认这些信息为虚假消息,并已向公安部门报案。
然而,在此之后,校内教职工反映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绩效考核改革中的“一刀切”。
自2024年起,江苏大学不再区分教学岗、科研岗和教学科研岗,而是要求所有讲师及以上级别的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完成至少32个本科教学学时。
这一新规定对原本专注于科研的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因为他们现在需要额外承担教学任务,而校内的课程安排已经相当饱和,导致部分教师难以满足新的学时要求。
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学时,一些教师采取了极端措施,比如新增选修课、去二级学院授课,甚至有理科院系的教师跨专业教授军事理论。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报道指出,为了吸引学生选课并获得好评,某些教师承诺不点名、不挂科,并且会给每个学生买奶茶作为奖励。
记者注意到,江苏大学在2024年至2025年的第一学期中新增了超过800门课程,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引发了教学质量是否能保持的问题。
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同一门课程如“生物化学(I)”或“遗传学”,在同一时间段竟然有多达10位不同的老师同时开设,而该学院本科生人数仅为61人。
此外,汽车工程研究院这样的专职科研机构也开始开设课程,进一步反映了学校内部资源分配的紧张局面。
根据《江苏大学教职工年终分类考核与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如果教师未能完成最低本科教学学时,则会影响其年度绩效奖金。
对于那些因为学院本科教学课时数限制无法完成最低学时的教师,《办法》鼓励他们通过开设高质量公选课或其他途径来弥补不足。
不过,这样的政策调整显然没有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简直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体系应该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而不是用机械化的指标来束缚他们。
科研型人才被迫分心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学术环境。
也有网友认为,江苏大学这样做真的是在玩火!把教师逼到要靠买奶茶才能让学生选课的地步,这是对教育尊严的严重践踏。
学校管理层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损害师生之间的信任吗?长远来看,这对学校的声誉和发展都没有好处。
那么,高校是否有权单方面改变教师的岗位职责呢?
从法律角度来看,高校有权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调整教师的工作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更改合同约定的条款。
按照《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应当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如果江苏大学在未充分征求教师意见的情况下强行推行新的考核标准,可能会被视为违约行为,进而引发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