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2最初被设计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远程重型轰炸机护航,目标是执行对日本的长程任务。然而,F-82服役时已错过了二战,但却在下一场战争——朝鲜战争中崭露头角。
设计背景:双机体构想
在太平洋战场,远距离目标与空军基地之间的距离极大,这使得开发一款拥有长航程的护航战斗机势在必行。1944年,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提出需求,希望设计一款具备双引擎、大航程燃料容量以及双人机组的战斗机,以应对长时间护航任务中的飞行员疲劳问题。
北美航空公司提出的设计方案,采用两架经过改进的P-51H野马战斗机机身拼接成双机体设计,中间配备新的中央翼和尾翼结构。两侧机身各有一个驾驶舱,并可从任意一侧驾驶。为了减轻飞行员疲劳,座椅可以调节倾斜角度。
生产与型号变种
初期型号
• P-82B(后改称F-82B)是首批生产型号,但由于战争结束,仅完成了20架。
• P-82C/D:两架P-82B被改装为夜间战斗机,分别配备SCR-720雷达和APS-4雷达。
主力型号
• F-82E:护航型,配备两台反向旋转的V-1710-143/145液冷发动机,航程更远。
• F-82F/G:全天候夜战型,分别配备AN/APG28和SCR720雷达,并加入自动驾驶功能。
• F-82H:寒区改装型,增加了除冰装置和改进的驾驶舱加热系统,主要在阿拉斯加服役。
现存与修复
目前,最著名的一架F-82“双野马”是1947年完成跨太平洋飞行的“Betty Jo”,现存于美国俄亥俄州国家航空博物馆。此外,一架经修复的XF-82于2019年重新飞行,现展于佛罗里达的战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