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12月17日刊发题为《这些华夏古林孕育出世间至臻茗茶》的文章,作者是贾斯廷·金。文章摘编如下:
在云南省景迈山一片位于高海拔地区的森林里,一棵古茶树沐浴在晨曦之中。它的树干粗壮,树径宽约四英尺(约合1.2米),枝桠繁茂如盖。这棵茶树坐落在滇西南幽深处,因其与众不同,在当地扮演着特殊角色。
41岁的艾荣(音)和36岁的苛兰芳(音)夫妇与他们年迈的父母聚集在这棵茶树前,用布朗族人的语言念着祷词。这里生长着五片茶林,共同构成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的古茶林。在外行眼中,这棵茶树或许只是茶林中的一株,但对这家人来说,它却是一处活的圣地的核心:他们向自己的茶魂树祈祷,祈求一位名叫帕哎冷(现已被奉为茶神)的祖先保佑能有个好收成。艾荣自豪地指着树干说:“它有1000年的树龄了。”
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当地茶农在采摘茶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
“可以喝的黄金”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全球范围内,人们每年饮用的茶估计高达450亿加仑,其种类繁多,从绿茶到红茶、乌龙茶不一而足。虽然茶叶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源自于茶树。在19世纪早期,英国殖民者将其带到印度,打破了中国对茶叶的垄断。
如今,有一种特定的茶叶类型依旧与景迈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000多年来,布朗族人与另一个原住民群体傣族人一直守护着这些古老的茶树林。这里的茶叶可以用于制作浓郁醇厚的普洱茶。在一些茗茶行家眼中,这种茶被誉为“可以喝的黄金”,许多生产商将其酵藏十余载,味愈醇厚,价值亦随之攀升。在中国日益壮大的富裕阶层中,这种带有坚果味、泥土香且略带苦味的饮品常被拿来与优质葡萄酒相比。随着年份的增加,它的口感变得更柔和、风味更复杂,也更具收藏价值。
艾荣一家拥有一片茶园,约有4000棵茶树。2015年,他们决定与一个销售高端普洱茶的著名品牌合作。如今,他们经营着一个农业合作社,雇用当地人加工从37户人家那里收购的茶叶,年产普洱茶约一吨。普洱茶被压制成圆饼状,经过陈化后,再包装出售,每块茶饼12.6盎司(约合357克)重。在景迈山,人们的平均收入较20年前有了大幅提高。对艾荣夫妇来说,创业的成功使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达到约4万美元,比附近惠民镇上的普通家庭收入要高。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认定为世界遗产。这一荣誉授予那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地方,景迈山是唯一与茶叶种植相关的世界遗产。自十多年前提出申遗想法以来,景迈山茶叶的价格大约翻了一番。
延续“林茶共生”模式
该地区6000多名居民采用自然的方式管理着3900英亩(约合1578公顷)土地上的100多万棵茶树。他们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新压力。2024年春天,该地区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一个异常温暖的冬天又使景迈山的茶树遭受意想不到的虫害,珍贵的茶叶在即将收获之际受到威胁。
布朗族的茶魂信仰基于一个真实人物。根据口述历史,大约在10世纪时,帕哎冷带领族人在景迈山定居。他在这里发现了野生茶树的药用价值,并开始对其进行驯化。在临终之际,帕哎冷把种茶知识传授给后人,至今仍被像艾荣和苛兰芳这样的茶农传颂着。
相传帕哎冷这样说过:“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现在,我就给你们留下这片肥沃的茶园和这些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与世界各地所见的梯田式单作茶园相比,景迈山精心管理的茶园可能看起来有些荒芜杂乱。但巨大的树冠为喜阴的茶树提供遮蔽,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在林下茁壮生长,为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同时有助于土壤保持必要的水分。这些茶树保护区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巧妙地被森林隔成一块块茶园,从而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布朗族人相信万物皆有灵,不要去侵扰大自然,所以在打理这些茶林时,他们避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也不采取诸如修剪之类的做法。苛兰芳只用刀砍去茶树间的杂草,每年两次。
新的研究表明,景迈山所采用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技术依然行之有效。中央民族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产自这里高海拔茶树的茶叶比低海拔茶树苦味更淡。这种可持续的种植方法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比商业茶园要好得多。景迈山茶叶目前的价格大约比普通茶园价格高6.5倍。
守护初心代代相传
尽管艾荣家拥有几千棵古茶树,但他小时候的生活很贫困,因为那时没有人需要他们所产的茶叶。20世纪后半叶,中国把重点放在高产的大型梯田式茶园,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采摘这些古茶树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景迈山的人一直坚定不移地守护着他们的宝藏茶树。现实条件的限制也帮助他们守住了初心: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道路,他们的古茶树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些原住民群体就这样坚守着这片看似芜杂的森林。
2000年左右,景迈山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当时中国政府为农村地区投资修建了新的道路,还通上了电。渐渐地,新茶商开始来到这座山。不过,交通的便利也带来更多挑战。一些村民伐木建房,破坏了部分森林;还有一些村民给茶树施用有害化学物质、过度修剪以增加利润。
2003年,据说是帕哎冷后裔的退休小学教师苏国文觉得有必要行动起来。在村委会上,他提到帕哎冷留下的“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绝不能让它遗失”的教诲,强调了继续坚持古老的做法和传统也会给种植者带来长远益处,哪怕牺牲短期产量。村长艾森(音)也号召傣族人保护他们精心守护的生态环境。两人都极力主张禁止滥砍滥伐和使用化学物质。
大约在2010年,保护行动的推进速度加快了,当时村里与政府联手申遗。当地政府在通往景迈山的唯一道路上设置了检查站,阻止人们携带外来植物和动物物种进入,用石头而非可能会破坏茶叶香气的沥青修建道路,正式限制了该地区的建设和森林砍伐活动。
安徽大学副教授左靖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帮助记录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他带领的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团队还建造了生态友好型样板房,展示一些现代技术如何在保留古建筑风貌的同时极大地改善卫生、取暖和供电条件,而这一做法很快就被当地社区所采纳。他说:“景迈山就像一棵古茶树,既有自己的独特历史,又在当下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