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
12月21日,长沙市交通运输局联动长沙公交集团开通红星专线巴士,往返于新、老红星市场,服务老百姓的“菜篮子”。(12月22日长沙晚报)
在长沙,大到城市发展,小到公交线路,都能充分考虑民生需求,这也是长沙能连续17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密码。
老百姓过日子,无非图个方便。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看似平淡琐碎,实则处处蕴含着对幸福的期盼,关系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理当精准对接这些民生需求,切实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
公交车作为大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线路的设置首先要考量民众的出行需求。红星专线巴士的开通,极大方便了市民前往市场采购,而且在地铁站点实现无缝接驳换乘,进一步优化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可谓是公共设施服务民生的范例。
可现实中,一些城市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却存在偏差。有的地方过度追求城市形象,将公共设施建设视为拉大城市框架的手段,而非满足民生需求的途径。例如,将车站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偏远地区,导致群众乘车极为不便,部分车站甚至因客流量不足而闲置荒废。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更引发了民众的不满与质疑。城市形象固然重要,但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民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倘若公共设施建设脱离了民生需求,那么再宏伟的城市规划、再华丽的公共设施,都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很难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近日,长沙晚报还报道了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大门口就是十字路口,非常多的车辆在校门前经过,3000名学生上学、放学很不安全,家长们希望安装红绿灯、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学生的出行安全是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相关部门须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完善红绿灯等公共设施,保障学生的平安出行。民生问题的解决,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责任担当与行政效率,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才能让民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公共设施建设关乎城市发展的品质与温度,应当以民生需求为根本导向。政府部门时刻倾听民众的声音,深入了解民众的需求,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只有这样,城市的公共设施才能真正成为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有力支撑,城市发展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市民们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