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地处陕西省商洛市东北部,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市、卢氏县相邻,南接商州区、丹凤县,西连渭南市的华州区、西安市的蓝田县,北界华阴市、渭南市的潼关县,总占地面积283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该县共辖2个街道和14个镇。据统计,2021年洛南县拥有户籍人口451665人。
洛南,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曾是汉字的诞生之地。传说中,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此地以指掌创造了文字,这一伟大创举结束了人类漫长的结绳记事历史。自唐虞时期至夏商时代,这片土地一直隶属于梁州,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秦时,它又被称为“京畿之地”,归属于内史地南境,地位显赫。西汉元鼎四年,上洛县应运而生,隶属于弘农郡,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西晋泰始三年。此后,虽然拒阳县曾短暂设立并废止,但它的历史痕迹仍然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隋开皇三年,州县制度得以确立,洛南县随之归属商州,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明泰昌元年,洛南又更名为“雒南”。1964年9月,经过一番变革,洛南县最终复名并沿用至今。近年来,洛南县在县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2年8月26日,更是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2021年度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历史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的期许。

洛南文庙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古老建筑,静静地伫立在洛南县城中街西段。它占地广阔,达3115平方米,采用纵轴式布局,由前、中、后三院组成,错落有致。其牌楼——棂星门,更是彰显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作为“陕南第一文庙”,洛南文庙不仅拥有精湛的建筑艺术,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物价值,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石浪遗址

坐落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东河村,南临南洛河,占地近20万平方米。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该遗址的范围就扩展至龙牙洞内部及其周边的南洛河和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这里出土了众多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活痕迹、用火遗迹,以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此外,还发现了超过6.5万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多以河边的石英岩等砾石为原料,经过精心打制而成,形态各异,包括石核、石片、断片等,以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实用工具。这些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01年6月25日,花石浪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馒头山生态园

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洛南县,自2005年创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该园东起干河,西至川口,南达黄塬,北抵县河,占地广阔,总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依托馒头山的自然美景,结合洛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了民众对于健身和娱乐的需求。园内的主要景点包括气派的山门、宽敞的山顶广场、雅致的云燕楼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仓颉园等。特别是那座四柱牌坊式的山门,仿明代建筑风格,斗拱飞檐、红柱彩梁,高宽均为9米,寓意着“九九归一”的深远意义,让人在入门之际便能领略到万象更新的气象。

仓颉小镇

坐落于国家级非遗“仓颉传说”的遗迹之地——洛南县保安镇,距离西安仅87公里。这个小镇巧妙地融合了仓颉造字的遗迹、洛惠渠以及仓圣湖等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同时,结合保安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规划面积达到了2.5平方公里。在这里,中华仓颉汉字文化博览园、主题教育拓展基地、康体养生度假区以及滨河景观带等特色区域应运而生,共同构建了一个“文、教、养、游”一体融合的文化旅游大系统。

洛南核桃

这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汉代。自那时起,当地的百姓便辛勤耕耘,栽培出这一美味的坚果。商洛核桃的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其中核桃仁的脂肪含量高达63%,甚至能达到80%,远超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不仅如此,它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提供全面的营养补给。2017年12月29日,洛南核桃更是获得了原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独特品质与美味口感赢得了国家的认可。

洛南豆腐

这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的特色美食,同样荣获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它以其洁白或略带淡黄的外观、独特的豆香、柔软鲜嫩的口感以及完整的块形和细腻的组织,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更是批准了对“洛南豆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卓越品质由此得到了国家的有力背书。

洛源豆腐干

这一秦岭南麓腹地洛河源头的洛源镇特产,以其独特风味驰名古今。作为陕西的著名小吃,它香爽油咸,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口感适宜。若搭配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佐料,其美味更是无法抗拒。早在明清时期,洛源豆腐干便已声名远扬,甚至曾被清皇御为御膳贡品,伴随商贾行踪走遍各地。

举报/反馈

巴库拉东东

5875获赞 437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