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的阴影下,美国为了保持其战略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其中,AGM-86以其独特的性能和战略意义,成为了美国核武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款导弹不仅在技术上代表了当时军事科技的前沿,更在战略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创新。
美国空军的战略打击力量中,AGM-86空射巡航导弹以其远程打击能力和核常兼备的特性,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款导弹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军事技术进步的缩影,也是冷战时期大国博弈的见证。
AGM-86导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的V-1导弹,它被认为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鼻祖。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开始大力发展各类巡航导弹,并在其中加入了核弹头。
1952年,MGM-1“梅塔多”巡航导弹问世,它携带40千吨当量的核弹头,射程超过1000公里,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能够以0.9马赫的速度飞行。随后,MGM-13“梅斯”巡航导弹在1958年出现,其射程和核弹头威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冷战初期,巡航导弹成为了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1950年代末开始研发能够从本土打击苏联内陆目标的洲际巡航导弹。
由诺斯罗普公司主导开发的洲际巡航导弹被称为SM-62“斯纳克”,它携带3.8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长度达到20.5米,翼展12.9米,重量27.2吨,与后来的F-105战斗机体型相似但重量更重。
尽管“斯纳克”导弹的射程超过10000公里,但其原型公差达到2.4公里,且发射后经常出现故障,随着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它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苏联地面防空导弹技术的进步,美国需要一种能在敌方防空导弹射程外安全发射的空射巡航导弹。1960年,AGM-28“猎犬”巡航导弹应运而生,它能够以2.1马赫的速度飞行,射程超过1200公里,并携带1.1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然而,随着苏联建立起严密的高空防空体系,“猎犬”导弹被拦截的概率大增。因此,美国在1970年代初开始研发新型空射巡航导弹,以规避苏联的防空系统。1974年,波音公司被选为开发单位,随后AGM-86A巡航导弹问世。
与之前的“猎犬”不同,AGM-86A能够低空渗透苏联的防空网。它采用了地形匹配(TERCOM)导航系统,通过测量飞行区域的高度并与预输入的数字高度信息比较,实现低空飞行,从而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
1976年5月,B-52轰炸机首次试射AGM-86A巡航导弹,并在六次试射中成功四次。然而,AGM-86A的射程仅为1200公里。为了满足美国空军的需求,射程更远、体积更大的AGM-86B巡航导弹应运而生。
从1981年8月开始,AGM-86B被装备在B-52G/H轰炸机上,射程达到2400公里,并携带W80-1核弹头。W80-1核弹头重量仅为110公斤,却拥有150千吨的威力。
AGM-86B的原型公差在30至90米之间,与之前的空射巡航导弹不同,它能够进行集束核攻击。AGM-86B的出现使苏联感到极大的压力,因为其现有的防空网难以拦截。苏联不得不投入巨额国防预算,开发新型预警机和战斗机,重建低空防空网。
1991年1月16日,7架B-52G轰炸机从美国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携带经过改装的AGM-86B巡航导弹,这些导弹换装了常规弹头,被称为AGM-86C“战斧”巡航导弹。
这些轰炸机飞行了35小时,经过四次空中加油,飞行了22000多公里后,向伊拉克防空网发射了35枚AGM-86C“战斧”巡航导弹。这些导弹精确地击中目标,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网,为多国部队的飞机迅速进入伊拉克领空铺平了道路。
从1986年开始开发的AGM-86C“战斧”巡航导弹,放弃了核弹头,转而携带900公斤的常规弹头,并新装了GPS导航设备以提高命中率。后来,射程缩短至1200公里,携带1450公斤弹头的AGM-86C“战斧”Block 1巡航导弹出现。2001年,美国空军部署了AGM-86C“战斧”Block 1A巡航导弹,其原型公差仅为3米。
除了AGM-86C“战斧”巡航导弹,还有AGM-86D“战斧”Block 2巡航导弹,它携带能够摧毁敌方地下设施的540公斤高级单元穿透器(AUP)高穿透炸弹。
到1986年,AGM-86B巡航导弹共生产了1700多枚,其中280多枚被改装成AGM-86C“战斧”巡航导弹。随着2012年AGM-129 ACM(先进巡航导弹)和2013年美国海军BGM-109A核弹头“战斧”巡航导弹的退役,AGM-86B成为了美军唯一的核弹头巡航导弹。
根据美俄两国的核武器削减协议,其数量逐渐减少。截至2007年,美国空军宣布有500多枚AGM-86B巡航导弹在服役,但目前只有200多枚可用。美军计划通过对AGM-86B巡航导弹进行延寿,使其服役至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