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四川理县杂谷脑河畔的桃坪村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揭牌仪式在此举行。前不久,联合国旅游组织执委会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桃坪村名列其中。桃坪村也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四川多地风景如画,川西乡村各具特色,为何是桃坪羌寨,它为何受到联合国旅游组织青睐?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1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揭牌仪式在此举行
68岁老人为游客讲述老宅历史
11月25日,阿坝州理县桃坪村桃坪羌寨大门口,当地群众身着羌族的节日盛装,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揭牌仪式在此举行,热闹欢腾。
村寨内,却静谧神秘,石板路之下,地下水网里哗哗的水流通过古老地下水网流到每户人家。一名导游正带游客参观碉楼,讲到其经历 “5·12”汶川特大地震屹立不倒让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
▲桃坪羌寨古碉楼
▲桃坪羌寨碉楼
碉楼下方是老寨的核心建筑之一杨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68岁的杨登富正绘声绘色的为游客讲述老宅的历史。
杨登富说,“杨家大院地处桃坪羌寨中心位置,6层楼就像一座瞭望塔能瞰全寨。我小时候经常带小伙伴到家里捉迷藏,杨家大院就有72道门,地下是水系,地面是四通八达的巷道,犹如一座迷宫,一些地方还设有防御机关和陷阱。这样的‘迷宫式’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御。”
据介绍,老宅占地368平方米,下面全是蓄水地下水网,让杨家祖祖辈辈引以为傲的“源头”是杨家地下迷宫入口处的一个石砌洞口,这是桃坪羌寨117户人家互相连通的饮用水网,而杨家大院的这个洞口便是水源的起点。
虽然,如今杨登富在桃坪羌寨新寨购买了新房,但对他而言,杨家大院才是他生生活的重心。“还是老寨子住着习惯,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仅是我自己要守护好,我的儿女孙子也要一代代传下去。”
▲68岁的杨登富正为游客讲述老宅的历史
2
为何在110个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个方面体现桃坪村文旅综合实力
四川多地风景如画,川西乡村各具特色,能赢得联合国旅游组织青睐,为何是为何是桃坪羌寨?
桃坪位于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桃坪羌寨位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桃坪村拥有的建筑唯一性、民族独特性、文化多元性,让它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桃坪羌寨是最完整的古羌建筑,全球唯一的军事防御和民居融合修建的千年古堡。理县文广旅局局长杨汝渊介绍,“全国有一个‘最佳旅游乡村’备选名单,一共是110个村,最后推荐到联合国的是8个,这是四川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杨汝渊说,世界遗产前联盟主席亨利博士到访桃坪,被深深震撼。据新华社报道,亨利博士曾介绍,和桃坪羌寨同样性质的堡垒式民居群落世界上仅3处,其中意大利和前苏联的两处已经消亡,目前仅存的中国四川阿坝州桃坪羌寨仍然保存完整,有人居住,而且人丁兴旺,这是人类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一大奇迹。
此外,羌族人民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将古羌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这里典型的人物有83岁老人王家俊和他的“桃坪羌寨博物馆”,致富带头人龙小琼和她的“羌族博物馆”。龙小琼一家就有3位非遗传承人,他们既是文化传承人,更是旅游从业者。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田是阿坝理县走出去的一名羌族学者,对羌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他看来,桃坪村入选,并非凭借某项单一优势,而是文旅综合实力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生动呈现了《后汉书》所描述的岷江上游川西北高原人群的聚落格局,即‘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展现了羌族高超的建筑技艺。”王田介绍,其次是桃坪村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文化,桃坪村的旅游观光事业起步早、成体系,厚积而薄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桃坪村便开始探索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已趋成熟。
“最后一点,桃坪村是政策红利的受益者。”王田分析,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桃坪村历来就是阿坝州、理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扶持对象,桃坪村也充分利用好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终而获得国际级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3
获得荣誉后如何用好这块“金字招牌”?
多个举措推动“东方古堡”变“世界古堡”
如今,桃坪村有9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或参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后,如何用好这一金字招牌?
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文钲表示,将继续提升旅游配套设施,主动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交流合作,高标准提升改造桃坪村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并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打造国道317线上面向世界的旅游窗口。
与此同时,用好桃坪村这一IP,加强对外宣传。理县将以桃坪村为窗口,深入挖掘全县传统村落和非遗民族文化特色,并全方位搭建桃坪村乡村旅游宣传矩阵,向世界讲好桃坪的乡村故事,推动桃坪羌寨由“东方古堡”变为“世界古堡”。
“我们还将推动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杜文钲补充道,具体将打造系列民宿休闲、网红自驾、研学旅游、户外运动等多业态产业,推动高原产品融入世界高端市场。
▲杨登富家的火塘
▲羌族女子在火塘边吹奏口弦
“要想得以可持续或者良性发展,至少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来做文章:文化生态、文化主体、生产性保护。”王田也提出建议,理想的文化生态是活态的,要避免民族文化“博物馆化”“橱窗化”。文化的主体是当地村民,要避免民族文化“舞台化”。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让当地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桃坪羌寨已经有了有益探索,今后要更好挖掘、发挥文化遗产的软实力,并以此赋能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为阿坝州乃至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经验和模式。
桃坪镇党委政府也表示,将借力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坚持锚定“老寨传承保护、新寨提档升级”发展思路加强对桃坪村的规划,将羌年活动打造为文旅品牌名片,弘扬传统羌文化,真正让羌家儿女,千万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发展。
羌族老人王福华已在桃坪羌寨生活了68年,对于村寨未来的发展,老人充满期待:“这次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今后游客会越来越多,日子也更有盼头。”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