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尽管疫情持续影响,导致旅游业前景黯淡,但露营经济却异军突起。从年初至今,其热度不断攀升,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微度假”方式。这一趋势不仅足以撬动千亿市场,还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90后和00后积极参与,成为新消费业态中引领年轻人社交的新潮流。
然而,在户外露营地热度攀升的背后,是其野蛮生长、定价混乱和体验不佳的问题在旺季中集中爆发。这反映出需求的急剧增长与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营地爆满,另一方面却因“价格与体验不符”而受到批评。这种营地生意难免存在用户的“伪需求”,还有大量趁露营热潮进行投机的从业者,他们只想着趁机赚一笔“快钱”,而不顾及客户的回头率。此外,与其他平淡的业态不同,从热门综艺节目到社交平台,户外露营始终展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这也可能掩盖了其实际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
当前,迫切需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或相关指导意见,以纠正发展方向,确保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实现千亿级市场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政策频繁出台,以纠正偏差并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指导“露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
在2020年,国内露营地数量较少,仅为零星分布;到2021年,露营地数量开始逐步增加;而2022年则被誉为露营地建设和运营的爆发之年。此外,中国露营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国外的3到5倍。在发展的初期,市场表现参差不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行业准入标准和统一的定价机制,以推动行业的长期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最近,一些地区陆续出台了有关户外露营的规范性文件,例如:
7月,浙江省发布了首个《关于完善露营旅游规范管理的意见》。根据文件内容,各地应按照“定点”管理要求来规范设置露营地,这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布点和统一建设。同时,加大对非定点营地的清理力度,防止市场主体和游客个人随意私设或违规露营。此外,《意见》明确指出,露营营地的选址和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资源、土地及动植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不得在限制旅游开发的区域开展露营营地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露营营地建设,必须符合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在8月,北京市延庆区为10余家已纳入区文旅局行业管理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景区发布了《延庆区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试行)》。此举旨在推动景区帐篷露营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9月,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当地公安、绿化园林和消防救援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我市帐篷露营地健康发展的意见(试行)》,旨在规范和引导露营业态的有序发展。
11月,《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正式发布。规划中特别强调,要鼓励开放郊野公园以提供露营服务,并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建设更多露营基地,以满足群众就近便捷的露营需求。规划还提出,要推动露营基地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并开展多样化的户外运动项目。同时,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备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运动、赛车、马术、航空和水上运动等设施及服务,从而增强露营活动的消费吸引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公共营地。此外,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三点: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旅游休闲的新需求。
2. 坚持以质量为先,提升露营旅游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3. 坚持安全为先,推动露营旅游休闲活动的规范化经营和安全生产。
为了促进露营行业的稳健发展,相关政策从多个角度持续释放利好。这些政策旨在夯实产业基础,确保行业稳步起步并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泡沫化的情况。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户外休闲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满足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渴望。
然而,这是一门“吃力不讨好”的生意。由于地域差异,市场的冷热程度也各不相同,经营状况究竟如何,只有营地主本人最为清楚。
为了提升户外露营体验,实现转型升级,扩展场景无疑成为了关键策略。
约上三五好友,找个地方大吃大喝、炫耀富贵,这种看似新兴的消费形式并不意味着大众需求的全面普及。传统的户外野餐,如大草坪、藤编篮和格子餐垫等,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需求。精致露营和奢华露营才是真正具备商业吸引力的趋势。这类活动能够切实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但其花费也相对不菲,人均消费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
户外露营以“野”味十足为特色,主要面向青少年和家庭群体,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自由自在的体验。我们的产品追求更加自然、真实和原生态的感受。一个完善的户外营地通常会配备烧烤设备、KTV设备、投影仪、棋牌设施、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吊床、秋千、阳伞、户外桌椅等,这些设施已成为营地的标准配置。
要找到能够实现持续运营的“制胜法宝”并成功“破圈”,仅靠“一枝独秀”是难以取得长久成功的。我们必须创造引爆点,扩展消费场景,并策划一些“新奇玩法”。
在我看来,当前的露营经济,除了存在独立的露营基地,更多地还是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中的一种小众形式。虽然露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消费,但目前尚不足以成为主要吸引力,而更像是一种辅助形式,需要与其他业态相结合以共同发展。我们应探索更多的延伸场景,以“+露营”为切入点,比如:民宿+露营、景区+露营、农耕教育+露营、田园康养+露营、亲子研学+露营、飞钓+露营、桨板瑜伽+露营、洞穴探险+露营、演艺+露营等。这些形式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还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抓住这一需求点或许就是吸引更多游客的“制胜法宝”。
无论是新建露营地,还是通过“露营”带动其他业态,这一天然赛道都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增量市场,将吸引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企业需要解锁“流量密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前瞻性的视野,能够抓住时机进入市场。然而,也需谨慎决策,避免盲目进入不适合的领域。
户外营地在合规落地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三大底线。
1. 合法获取土地并合规建设营地。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用地指标至关重要。应审慎探索在各种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露营地建设和露营旅游的可行性。
2. 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将户外露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适合自身的主题活动,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运营方面,我们将始终坚持消费者优先的原则,着力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通过增强社群的粘性,我们旨在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进而赢得良好的口碑。最终,我们希望能够迅速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因此,对于新入行的从业者而言,牢记以上三大原则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露营地的长久运营并在每一步中取得成功。
总之,在疫情背景下,户外露营已成为旅游行业有效复苏的少数热点之一。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成功的途径。只有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开启新的蓝海,抓住机遇期。
作者:李国民 专注于跨界融合,尤其是在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和农业旅游等领域的项目策划与规划设计。作为一名策划人,我致力于为这些项目提供全面的前期策划和专业的规划设计服务。
图片来源:jis.amykurzer.com图片来源:jis.tahetar.com图片来源:jis.mpummel.com图片来源:jis.gluco-box.com图片来源:jis.skynin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