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支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承办的2024现代治理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作为公管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2024年会议的配套论坛,以“智能时代的公共治理与全球合作”为主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路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李宝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际荣誉院士、世界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主持。
万钢以“智能时代的新能源汽车”为题作主旨演讲。他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布局和示范运行引入,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指出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协调增长,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迈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阶段,安全、便捷、绿色、高效成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任务。针对此任务,他重点阐述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功能结构以及车、路、云协同融合的智能网联系统和基于自动驾驶大模型(LDM)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他指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应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共同愿景。
李路明代表清华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并向各位顾问委员一直以来对学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清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开放的态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布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积极研究应对人工智能治理的风险与挑战。期待与会嘉宾分享灼见、凝聚共识,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善创善用善治贡献清华力量,努力推动智能时代的公共治理与全球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李宝荣作题为“制度建设对国家治理的启示”致辞。他表示,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也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基础和保障。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制度建设的历程充分说明,在现代治理中,制度建设可以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激发社会活力。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将积极与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界同行一起,加强沟通交流,为深入研究智能时代的公共治理与全球合作作出贡献。
开幕式后进行分论坛环节。论坛一以“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与挑战”为主题,由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主持。
江小涓围绕“公共数据复用与数字时代的公共治理效能”作主题发言。她表示,复用性是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用好数据复用性能为经济社会全链全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效赋能。公共数据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要以提高数据复用效率为目标,处理好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要着眼服务公共利益大局,聚焦放不出用不了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使公共数据得到有效复用,释放其巨大潜能。
郁建兴以“AI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无尽前沿”为题作大会发言。他认为,构建面向未来、动态优化的“数字技术—数字政府—治理变革”关系,需要突破宏观关系建构、中观机制探索、动态模型建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他强调,数字政府是驱动治理变革、引领技术向善的关键主体,数字政府驱动治理变革的组织形态是整体智治的政府治理体系、治理形态是多元多维的治理主体间关系、发展生态是公共价值取向的治理生态演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以“智能时代,合作是否需要协同”为题作大会发言。他表示,国家间的直接协同能够共同应对全球诸多问题和挑战,是实现国际合作最理想的情况。但受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即使缺乏直接协同,国家间仍可通过“无意识的协同”实现合作。随后他从经济学角度,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例,阐述了各国如何以通过市场机制追求自身最佳利益的方式达成“无意识的协同”,进而推动国际合作的可能。
论坛二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与合作”为主题,由公管学院院长朱旭峰主持。
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围绕“AI与伦理:对教育创新有何影响”在线作主题发言。她表示,教育根植于社会的互动。未来的教育要为年轻人赋权,培养其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关注和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人工智能可能削弱文化多样性,加剧碎片化和不平等。教育者和决策者需要合作,开发符合伦理的框架和原则来指引设计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会务顾问、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以“全球合作应对智能时代的机遇挑战,发挥香港特长助力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为题作大会发言。他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各国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缓就业替代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同时应加强全球合作,就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达成国际协议,制定全球准则。香港可以在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国际对接、金融领域、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智能科技支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以“AI时代的中美关系与全球治理”为题在线上作大会发言。他表示,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合作与竞争将塑造未来国际治理格局。中美在人工智能发展模式上的差异为合作提供了空间,美国注重商用模型,中国则在监管方面领先。如何促成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谈判与合作意义深远,两国学界对此可以进行更多的讨论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书院院长严金明以“中国智慧治理的实践及其全球意义”为题作大会发言。他指出,数字技术既是国家治理的对象和目标,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机制,两者有效融合催生了现代智慧治理。中国正在建设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智慧治理网络体系,在构建现代智慧治理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智慧治理的探索发展之路,不仅推进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对于全球的智慧治理文明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朱旭峰作论坛总结,并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公管学院、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公管学院部分师生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