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下司古镇位于黔东南凯里市清水江畔,曾是清水江最大商埠,拥有丰富多元文化建筑。古镇保存完好,融合各民族特色,展现古朴生活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去过几次下司古镇,很喜欢这个小而精致的古镇,它就坐落在黔东南州府凯里市的清水江畔,是旅游大博主徐霞客到过的地方。

  清水江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在都匀称剑江,都匀以下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水江,至湖南黔城汇入㵲阳河后称为沅江。干流全长459公里,主要流经都匀市、麻江县、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锦屏县,在天柱县流出省境。流域面积17145平方公里,包括黔东南州、黔南州的16个县(市)。

  清水江畔,有着许多神秘而古老的古镇古村,这些古村镇有过辉煌的历史,从车水马龙的繁华中渐渐沉默,有的甚至被人们遗忘。比如,下司古镇,曾是清水江畔最大的商业码头,清水江上游的商埠重镇,被誉为清水江上的明珠。不过,外地人很少知道这个地方。

  下司古镇历来为苗、侗、仡佬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下司被辟为水运商埠,商业迅速兴起。民国初年的下司,其商业达到顶峰,成为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下司镇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甚至还有海外客商迁徙定居于此。

  清江大街是下司镇中最繁华的地段。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极其兴盛。有贵阳、安顺以及川滇湘鄂闽赣的商帮长驻镇上,设有川滇会馆、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建会馆等。各种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昼夜营业。清水江里的各型商船云集,水客往来不绝。船靠着船,帆挨着帆,船上灯火倒映江里,灿若繁星,岸边水上俨然一个大市场,曾被誉为“小上海”。

  古镇入口处,一座有着苗族文化特色、又兼具汉族建筑风格的牌坊,据说为清代所建的三开间八柱型牌坊,是下司古镇标志性的建筑。牌坊上雕龙画凤,栩栩如生,正中悬挂着四个黑底鎏金大字“下司古镇”,显示着古代少数民族工匠高超的技艺。

  进入古镇,一条古香古色的街景映入眼帘,这条街称为清江街。走在青石板小街上,沿途可以浏览到两旁林立的青瓦屋、商铺,一栋栋清末民国初的古建筑尽收眼底。街边经营各种纯银首饰、腊肉糕点的店铺,不知是因为时间尚早,抑或已是除夕的原因,许多店铺都关着门。

  隔着清水江望向对岸,是高低错落联排的吊脚楼,深棕色的木质外墙,连绵的青瓦屋顶,两侧微微翘起,形似牛角的屋脊。如果不是江边护栏上挂着一排救生圈,真以为来到了清末民初繁华的商埠小镇。

  遥想当年,那些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长年漂泊在外经商的岭南商贾,当他们一眼望见熟悉的家乡建筑时,心中定当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慰藉。

  不过,漫步古镇,想象的古镇和现实的古镇居落差很大,内心既有远离城市喧嚣而带来的欣喜,也掺杂着古镇清冷而带来的失落感。这里既谈不上热闹,但也谈不上冷清。

  不过,古镇就是古镇,有古的资本,古的深沉。古民居,古巷道保存完好,清代时期修建的大小码头也还保留着。眼前的汉族古戏台、侗族风雨桥、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徽派院落、江南园林和岭南建筑,不仅仅是“协调的大杂烩”,也是商业推动的多元文化的象征。

  放慢脚步,在任何一处驻足,然后一点一点的将自己融入到古镇中时,仿佛和一个衣着古朴的陌生老者交谈,突然就能感受到古镇那份逼人的古的气息,能从眼中能直接钻进骨髓里的那种无法抗拒的震撼。

  石板与卵石路面托起的古朴沧桑,处处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斑驳。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无不诉说着历经的荣耀与辉煌。一步一景,转身即是截然不同的风韵,让人不得不惊叹古镇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青砖伴着黛瓦马头墙的,是徽派建筑的江南院落;豪华大气的广东会馆,是色彩华丽的岭南建筑;禹王宫、观音阁古寺,楼宇大殿气势磅礴;巍然屹立的鼓楼,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不以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成为侗族人民团结拼搏精神的象征与文化标志。苗家的吊脚木楼,侗族的牌楼,西式的洋房……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穿插,交相辉映,彼此衬托,完美融合在下司的古巷道里,满满印证了古镇的文明与繁华。

  下司古镇除了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她以博大的胸怀将很多外来文化包容其中,并加以珍藏和利用,以精美绝伦的“混血文化”的风姿在清水江上眺望数百年,吟唱数百年,曾引来多少文人骚客和商贾大亨的驻足和留恋。那将近200家商号的伙计卖力的吆喝,云、贵、两湖和江西、福建的商帮及其几大会馆的宾客正谈笑风生,禹王宫、观音阁的青烟卷着钟声一起升腾,镇上那三州五县最大的场期人声鼎沸,清水江岸成百上千的商船上整夜灯火通明……坐在沧桑而雄宏的大门口的石阶上,古镇的繁华便如梦如幻一股脑地涌来。

  下司古镇里还有一大片区域属于原住民。走在这些住宅区里,耳边依稀仍可听到古镇中心的嘈杂声,但眼前却是一派宁静画面。原住民在楼前闲坐聊天,孩子们在石板路上拿着水枪互射,木结构房屋带着沧桑痕迹,却又能看出新生活的样子。

  清江相依,质朴还真。行走在古镇的每个角落、每条街巷,没有浮华,没有喧嚣,感受到的都是最地道的烟火气息和最传统的生活氛围。

  在这里,典雅与质朴,宁静与热闹,庄重与绮丽并立,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人文下司,天造山水。”这是对下司最好的褒扬。

下司古镇人文景观

·

鼓 楼

鼓楼一般为侗族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修建鼓楼,主要是想把这里打造成各民族文化的活动中心,所以把各民族的文化符号都镶嵌进来。

·

戏 台

下司戏台与其他古镇常见的戏台都差不多,上下两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但真正的精华却是它背面那块巨大的照壁。

照壁的外立面除了浮雕与彩绘之外,还有飞檐装饰、左右对称的梯形结构。它其实既是背墙,也是牌坊,上方有“恩荣”二字,中间为“瑞门入胜”四字,彰显旧日荣耀。

·

禹王宫·两湖会馆

古镇中很有名的一处古建--禹王宫是两湖会馆的所在地。禹王宫保存得非常完好,其内部已被辟为博物馆,展示下司因水而起、因人而彰、因商而兴的历史画卷。

大门左侧是一个戏台,规模虽不大,但也是翘角飞檐、雕工精美。

·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是典型岭南建筑,奶白色外立面,正面两边各有一个大镬耳,左右两侧青砖墙上又各有一个镬耳。

镬耳屋功能接近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可防火隔火。从远处望去,广东会馆显得恢弘大气、豪华气派。

·

民国派出所

位于桥的西侧,与广东会馆相对而望。当年下司商贸兴旺,为了维护日常治安,成立了保警队(派出所)。

图片


据说这栋建筑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传教士提供的,因此成了西洋文化、民国建筑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下司古镇的建筑中别具一格。

·

阳明书院

王阳明曾避居贵州龙场,并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也是在贵州,他对《大学》有所悟,这便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综合自贵州档案方志、金沙文旅

转载注明贵州星子

举报/反馈

贵州星子

516获赞 121粉丝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