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新疆自古为中国领土,西汉始统。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徐立清率兵屯垦戍边,创造奇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记录其艰苦创业史,收藏军垦文物,弘扬兵团精神,致敬军垦人血汗凝成新疆繁荣。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百家说史#新疆,古称“西域”。西汉武帝时期,中央王朝将西域各国逐渐统一在麾下。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今 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行使国家主权,从此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来,为了守护这片土地,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新疆也在列强侵略、渗透下,民不聊生,民族矛盾突出。新中国建立后,在各方爱国人士的支持下,新疆和平解放。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王震、徐立清两位将军率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疆屯垦戍边。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的王震将军雕像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奇迹,在沙漠边缘开垦出2000 多万亩良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就收藏了一系列军垦战士在当年生产生活的遗迹和遗物。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回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艰苦创业史,了解先辈们守护、开发这片土地的不易,感受伟大的兵团精神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概况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城区北三路,其前身是 1952 年修建的石河子军垦处 “军垦第一楼” 旧址。它是中国第一家反映军垦历史的博物馆,2008 年开始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该博物馆具有重要地位,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命名为 “兵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基地”,同时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总建筑面积 9703 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 5000 件,其中军垦文物 4000 件。这里有 29 件军垦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3 件被列为国家一级历史文物资料,2 件被列为二级古代文物,24 件被列为三级古代文物。今天我们不介绍古代的文物,只介绍军垦时期留下的那些珍贵文物。

进门往右拐,第二陈列室展示的是军垦事业 “辉煌的历史”,里面陈列着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和生活日用品,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紧挨着的第三展厅是 “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共 80 余幅。

新疆和平解放与屯垦戍边决策的历史背景

1949年9月25日,国民党军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在迪化(乌鲁木齐)先后通电全国,率部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为稳定新疆局势,巩固国防,第一野战军奉中央军委命令,由第1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徐立清率兵团团部和第2、第6军,于10月10日向新疆进军。途中部队克服气候严寒、供应不足、交通不便等困难,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平息了数起国民党顽固派组织的叛乱事件,于1950年3月底,先后进驻哈密、迪化、伊宁、阿克苏、喀什、和阗(今和田)等地。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图为人民解放军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受到各族人民的夹道欢迎。

但是解放初期的新疆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加上长期的战乱,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而当时入疆部队就有10万人,加上起义的部队,总共有十八九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吃饭问题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党中央借鉴古代在西域施行屯垦戍边的策略,于1950年1月作出决定,让驻疆部队投入生产建设,自己种地,解决吃饭穿衣问题。

军垦战士艰苦的创业,从拓荒到组建生产建设兵团

一时间,17余万战士被分配到茫茫的戈壁滩上,开始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投入艰苦的创业。当时没有耕田的拖拉机,就连耕牛都没有,军垦战士只能三人成群,两人拉犁,一人扶犁,做戈壁的拓荒牛。一件军大衣冬天穿了,夏天穿,今年穿了,明年穿,一穿就是好几年。这里破了补一块,那里破了缝一针,补满296块不同颜色补丁的军大衣让后人泪目。没有房子,就在地面挖个坑,周围砌上低矮的墙,上面简单搭几根木头,用茅草覆顶,战士们形象的称它为“地窝子”。没有路,没有桥,那就自己一镐一锹地修。

农八师一二一团战士王德明的军大衣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展示的前期地窝子

但是新疆的风沙大啊,头一天好不容易修成的一块田、一段路,一觉醒来,又被黄沙掩盖的不知所踪。没办法,战士们只能先植树来阻挡风沙。干旱的气候,树是不容易成活的,为了树木能成活,也为了以后灌溉庄稼方便,军垦战士们只能打井或者从上百公里远的地方修渠引来天山冰雪融水。就这样军垦战士用勤劳的双手在沙漠中开垦出一片片美丽的绿洲,让一座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

军垦战士无论是保卫边疆还是投入农业生产,都做得非常优秀。1950年当年就实现了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能够自给。1954年10月,中央命令驻疆解放军的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重新成立时改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主题雕塑《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

兵团发展壮大,建设新疆与传承兵团精神

随后兵团的一师、二师、六师等编制相继建立,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兵团的生产建设也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他们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满足兵团17.55万人和其他兄弟部队的需求,而且还要提供给新疆各族群众。在随后的几年中,为了进一步支持新疆的生产建设,国家号召全国各地大批优秀男女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的建设。有无数的青年告别父母来到兵团,便在这里结婚生子,再也没有回到内地的故乡。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望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胡杨。”这是当年进疆女兵思念家乡时经常唱的一首歌,至今听来,令人心酸,令人敬佩。即使条件再艰苦,军垦人也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就如同大漠上的天山胡杨,深深的扎根在新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怨无悔的在建设、守护着祖国的新疆!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展示的军垦展示结婚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展示的孩子们在学习

“石河子”,原意是:“有石头的河边荒滩之地”,就是一代代军垦人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激励与感召下,以接力赛的方式一代代人建成的!“我到过许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这是现代大诗人艾青赞美石河子市的诗篇《年轻的城》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石河子这座年轻的城市,以及新疆许多地方能有现在的成就,都是一代代军垦人的血汗凝成的。

新疆石河子市的美丽夜景

致敬兵团军垦人!是他们用青春和血汗,换来了新疆的繁荣与稳定。看着这些让人泪目的珍贵文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进,只有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才对得起前辈兵团军垦人!

新疆石河子市游憩广场“军垦第一犁”雕像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关注我每天带您看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文化故事。)

举报/反馈

小方㯐说史

3.9万获赞 397粉丝
我是一位残疾人,平时喜欢读一些史书,读得多了,就想将一些奇奇怪怪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每天会分享一篇冷门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我加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