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进展如何?大模型技术在保险业的落地应用有哪些新进展?一份行业报告从俯瞰视角揭开面纱。10月27日发布的《2024版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保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目前,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众多保险公司制定了前瞻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并在产品设计、营销、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科技的运用在产品创新等方面掀起深刻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保险行业的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保险科技在推进保险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同时,如何破解数据治理、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才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

保险业加码大模型技术

10月27日,由中国保险学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阳光保险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2024)保险科技数智大会”在北京阳光金融城召开。

会上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在保险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同样由初步探索逐渐走向深入发展,其成效与价值日益显现。

具体而言,阳光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保险等保险机构纷纷投身于大模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其中,阳光保险于2023年初率先启动了“阳光正言GPT大模型战略工程”,旨在通过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保险业务模式的重塑与升级。《白皮书》显示,在人伤理赔机器人的应用方面,阳光正言GPT提高了人伤案件快速结案率与理赔效率。机器人具备定损单证分类与外表伤情识别功能,工具上线后使用率超过80%,单证分类准确率达95.6%。

《白皮书》也显示,目前中国人保专属问答大模型已在代理人赋能、智能客服等场景试点应用,借助大模型的语义理解、搜索增强等功能,提升知识获取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国寿投资公司已对内发布国寿投资GPT平台,上线多模型体验官、客户全景洞察、文档智能问答、AI搜索、公司制度问答、语音克隆等十几个办公助手,通过PC、企业微信双端对全员开放,员工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最新大模型技术,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之所以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除了保险机构迫切需要依托数字化手段升级创新、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以实现业绩优化,也离不开政策的推动。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保险业科技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未来保险科技监管将更加科学、精细化,这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更加积极地适应新的监管环境的变化,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以科技创新促进保险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提升,以我国保险业科技化发展的新成就,展示更强的国际同业竞争力。

应用落地待加快步伐

在保险科技的前沿探索中,大模型技术的运用虽已彰显一定的价值,但同样伴随着一系列复杂且亟待解决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保险业携手并进,共同应对。

《白皮书》指出,保险公司须积极应对推理速度、精准度、监管合规、数据隐私、模型解释性及技术投资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技术创新与合规管理,推动保险科技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在保险行业,特别是在线服务环境中,用户期望的是即时反馈。然而,大模型由于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庞大的参数规模,往往在处理速度上显得力不从心;保险业务中的某些场景,如风险评估、定价等,对结果的精准度有极高要求。然而,当前的大模型技术由于基于概率和统计原理,其输出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时或许可以接受,但在要求绝对精准的场景下则可能成为障碍。

在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龚明华看来,保险科技和数据智能在推进保险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优化保险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存在着数据治理、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才缺失等方面的问题,诞生了客户信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产品创新风险和空间交叉传染等风险点。

“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机遇。”阳光保险总裁李科表示,当前保险企业对数字智能科技的应用普遍都很重视,但在落地方面走得还不够快。其中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业务线与技术线的信息不对称和协同创新机制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的业务线和技术线之间存在,同时在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中也存在。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数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白皮书》指出,保险企业必须加快数智化转型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重构保险业务价值链,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数字科学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应重视技术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升技术能力。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监控和风险防范。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战略,确保数智化转型合规、稳健推进。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举报/反馈

北京商报

792万获赞 72.4万粉丝
以经济视角审视社会万象
北京经联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北京商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