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科技行业,铜连接器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超大规模服务器领域。以GB200为核心的铜连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性能服务器系统,包括最新的NVL72型号。这类连接产品不仅包括铜缆与配套连接器,更是机柜内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巴龙服务器相比,铜连接的使用在最新的设计中愈加显著,特别是多个PCB板之间及机柜与网络之间的互联方式。
在连接器市场中,背板连接器无疑是技术指标与应用场景最具挑战性的产品之一。随着英伟达和华为的先行布局,背板连接器的应用正在从传统的框式交换机扩展至机柜式设计。预计到2025年,仅AI服务器的市场需求就将使全球背板连接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在高速传输领域的技术逐渐与国际接轨,国产替代率也在持续上升。
而对于I/O连接器而言,则是连接外部网络的关键。随着光模块技术的飞速迭代,I/O接口的需求不断提升,特别是在AI数据中心的推动下,市场亦随之壮大。尽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但众多国内企业如意华股份及立讯精密等仍凭借代工优势,成功切入海外市场。
产业链动态方面,值得关注的是,沃尔核材在224G产品的供货上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计划在2025年提升其市场表现。鼎通科技的光模块连接器出货量稳步提升,预计在年末仍将迎来增长。与此同时,华峰科技的产能释放正趋于稳定,亿纬股份在I/O和光伏业务上也抓住了增长机遇,未来有望实现稳健的利润回报。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铜连接产品成为机柜服务器关键组件之一。以GB200超级服务器为例,它的不同版本如NVL72和36乘以二,充分展现了铜连接的广泛应用需求。这类产品主要依托铜缆与连接器的组合,形成了电传输和光传输的对比,因而被统称为铜连接。
铜缆和连接器最早主要用于机柜服务器,过去在巴龙服务器上较少用到,因为其核心芯片和器件往往集成在同一PCB板内,实现直接连接,无需独立铜缆。如今,机柜内部的铜连接产品可以按照功能与位置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同一PCB板上的点对点互联,如A-Link switch托盘内的连接;第二类则是不同PCB板之间的互联,例如GPU托盘和switch托盘的连接;第三类是机柜与机柜之间的连接,例如两台M1 36的互联;第四类则是机柜连接外部网络,与上层交换机互通,通常借助光模块和光纤。
在对这些产品的市场测算中,发现机柜内部铜互联的品种多样,其用量与价值量具有显著差异。并且,某些流传的关于PCB板替代铜缆的说法,仅会影响第一类的互联方式,尽管该类连接的铜缆与连接器在整体铜连接价值中占比较小,约10%至20%,其实际影响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背板连接器和I/O连接器成为当前市场的热门。背板连接器是连接器领域的复杂产品,广泛应用于板对板连接、线缆背板模式等。随着英伟达GB200及华为机柜服务器的推出,背板连接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尤其是在AI机柜服务器需求的推动下,背板连接器的市场需求有了显著增长。传输速率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升级,从56G到112G、224G,创新步伐不容小觑。
近年来,背板连接器的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显。整个市场的需求规模未考虑AI增长时约为三四十亿美元,而随着AI的崛起,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飙升至100亿美元,显示出AI对市场的巨大推动力。
在供给端,背板连接器行业的竞争格局也颇为乐观。全球能产出高速背板连接器的企业寥寥无几,主要包括安费诺和莫仕等国际巨头。中国市场上,华峰科技、中航光电和中航电子等公司逐渐崭露头角,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安费诺的帕拉丁系列背板连接器在全球市场中占有约70%的份额,然而,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正在快速追赶。从112G的技术来看,中外企业已经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对本土产业链的支持。
以华为为例,2018年之前,其背板连接器几乎完全依赖海外供应商,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至50%。未来,国产替代趋势将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尽管出海面临一定挑战,一些企业如鼎通科技通过与安费诺等行业巨头代工,逐步进入国际供应链,成为了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接着,探讨一下I/O连接器的市场状况。与背板连接器不同,I/O连接器主要用于外部网络的连接。其系统构成包含外部笼子、散热器及连接器部分。这些连接器的需求主要在于插光模块,随着光模块的升级,I/O接口也需同步升级,预计未来将受到AI数据中心需求的强烈推动。
尽管I/O连接器的市场竞争较为分散,海外公司如安费诺、莫仕和泰科占据了相当大份额,国内意华股份、立讯精密等公司逐渐崛起。通过代工模式,部分国内企业如鼎通科技、意华电子等也成功进入了英伟达的供应链。
从GB200铜连接器的行业状况来看,主要产品有背板连接器和I/O连接器,而在产业链中,沃尔核材和鼎通科技等公司持续获得市场认可,逐步迈向国际舞台。
铜连接市场的未来令人振奋
在铜连接产业中,随着发泡设备的逐步增配,目前公司的设备数量已增至两台,预计到年底或次年初将提升至三台,并且在明年下半年再增加两台。借助设备的持续落地,相关收入也会随之提升。总体来看,若老业务年均增长在10%至20%之间,明年的利润或可达到约10亿元。而新推出的GB200项目预计可带来三至四亿元的增量利润,总利润有望攀升至13至14亿元。当前市盈率不到20倍,整体估值显得偏低,随着GB200逐步出货,公司业绩预计将实现季节性增长,并且未来股价也将有所反应。
关于鼎通科技,近期调研显示出其明显的改善趋势。公司的业务逻辑围绕光模块与铜连接展开。在光模块方面,尤其是I/O连接器的出货表现令人鼓舞,自6月起开始兑现,7月和8月单月出货已攀升至20万套,而6月仅为10万套,使得月度增速相当迅猛。预计到第四季度还将继续增长,或达到30万套的出货量。客户对2025年的需求展望极为乐观,仅就800G和1.6T光模块来看,出货量预期倍增,未考虑价值提升下,I/O连接器收入有望实现翻番。
从铜连接的角度看,公司与GB200相关的产品涉及背板PCB及零部件,其中包括I/O连接器的PCB和金属结构件。产业链调研显示,72U单机柜的市场价值大约为2万元,而36U的设定可能会超过3万元,且这类结构对连接器的使用需求更为旺盛。假设以2万元计算,若出货5万台机柜,公司占有50%的市场份额,整体收入增量将接近5亿元,带来的利润增量至少为1亿元。因此展望2025年,I/O与GB200铜连接的增量弹性都相当可观。
整体利润预期上,今年的利润预估在1.2至1.5亿元之间,而到2025年,若按现有基础,利润有望达到约3亿元。其中I/O和机柜铜连接合计贡献将近2亿元,弹性极大。公司目前市值约为50亿元,基础面支撑强大,安全边际高,是适合逐步买入的重要时机,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华峰科技的业绩拐点即将到来。近期,该公司的产能释放进度与预期基本一致,减持压力也显著减轻。预计在第三季度,华峰将逐步增加高速背板产品的出货量,三、四季度将成为业绩的关键转折点。华为明年的需求预计将是今年的几倍,而华峰在华为的市场份额约占一半。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公司的收入和毛利率将迎来显著提升。
亿纬股份同样值得关注。其核心逻辑在于I/O连接器将受益于华为需求的增长,以及光伏业务的拐点。亿纬在I/O连接器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华峰的背板连接器相似,都是独占市场的角色。可以说,亿纬是下一个华峰。随着产品速率的提升和方案的转变,I/O产品的价值量也在上升,预计将核心受益于华为整体AI算力需求,实现量价齐升。
在光伏业务方面,亿纬位于美国的工厂已于今年一季度正式投产,但由于航运成本上涨,客户订单节奏受到影响,短期内有所延后。不过,整体下游需求依然乐观,预计订单节奏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改善,因此光伏业务的表现将会相对较好。
综合来看,亿纬今年的整体利润预计在3.5到4亿元之间。展望明年,考虑到I/O连接器和光伏业务的增长,整体利润有望达到5亿元左右。当前估值仍显偏低,业绩支撑力强,安全边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