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广东惠州西湖十八景之首的“苏堤玩月”。

清代著名藏书家吴骞,曾站在苏堤写下《西湖纪胜》一诗:“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每当月圆之夜,人们站在苏堤之上,便可观赏月影入湖,水天一色的奇景,令人心醉神驰,故称“苏堤玩月”。

一提到西湖苏堤,您可能首先会想到杭州西湖,苏轼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广东惠州怎么也有一个西湖,湖上恰巧也有一座苏堤呢?

惠州西湖的“苏堤玩月”,与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都是西湖胜景之首,虽相隔两地,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匠心打造。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留下“东坡到处有西湖”的传世佳话。

据史料记载:“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可见,闻名全国的西湖共有三处,那么,除了杭州与惠州之外,还有一个西湖又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中找到答案:“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

原来,全国三处西湖分别位于浙江杭州、安徽颍州和广东惠州,而三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因苏轼在当地谪居期间,带领当地百姓疏浚湖泥,修筑堤坝而建造的水利工程。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特别是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的“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人生更是几经贬谪,起起落落。

此后,每到一地,苏轼都随遇而安,时刻心系当地百姓民生,并在晚年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生平总结。

宋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10月,苏轼被朝廷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谪惠州,并在惠州寓居了两年又七个月。

苏轼到惠州后,设身处地关心民生疾苦,揭露时政黑暗,劝说地方官员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因此,苏轼在惠州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如今,惠州的街头,仍然满眼可见与东坡有关的地名,如东坡路、东坡纪念馆、东坡公园、东坡小学、东坡酒楼、东坡商场、东坡诗书画院等等,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惠州的百姓,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苏东坡的永久纪念。

苏轼谪居惠州的岁月,便担当起惠州的建设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可以说,苏轼被贬谪惠州,是苏轼的不幸,然而,对惠州的老百姓来说,却不失为一件幸事。

公元1094年,苏轼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被贬到惠州安置,并“不得签书公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闲职。

惠州地属岭南,唐宋时期,岭南一带被中原人视为“瘴疠之乡”,瘟疫、瘴气流行,蛇虫出没,是十足的荒蛮之地,凡贬谪流放至此的官员,被视为极重的惩罚。

很多被贬谪、流放到岭南的官员,都会提前写下遗书、安排后事,只恐有去无回。

尽管自“乌台诗案”后,苏轼就历经官场的跌宕起伏,看遍人生的世态炎凉,然而,接近花甲之年,又被流放至如此偏远荒凉之地,内心也难免发出“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的凄凉长叹。

公元1094年9月,苏轼一行跋山涉水,终于进入岭南地界,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与苏轼的想象的大不一样。

剩余77%未读
最低1.69元/天订阅作者, 解锁全文
举报/反馈
社会学的想象力
168条
专属内容
7条
每月更新
159条
精华内容
立即订阅
限时优惠:12个月3.1折
0000:00:00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