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地时间10月23日,我国最高领导人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双边会谈。这是两国领导人五年来的首次正式会晤,自2019年金砖峰会以来的再次碰面。这一会晤不仅标志着中印关系的转折点,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印度终于在中印边境对峙数年后选择“回头是岸”,意识到与中国的对抗只会自食其果,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众所周知,中印关系自2020年以来因边境问题不断恶化,印度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等地区多次挑衅,导致双方发生严重的流血冲突。印度政府试图通过强硬对抗中国,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谋取地缘政治利益,但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年来,印度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工业产能下降,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失业率飙升。如今,面对巨大的内外压力,莫迪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选择在喀山与中国重新开启对话渠道,寻求解决边境争端的途径。
这场会晤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仪式,更是印度政府面对现实、寻求合作的公开表态。莫迪在会谈中对中印边境达成的协议表示欢迎,承认维护边境和平是两国的首要任务。中印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解决边境问题,最终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表明印度在强硬姿态与不断恶化的经济现实面前,选择了“服软”,终于认识到与中国继续对抗的代价过于沉重。印度为何突然改变对华态度?
近年来,印度试图通过与美国和西方国家走得更近,削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数据显示,尽管中印关系因边境问题紧张,但中国依然是印度最大的商品来源国,2023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850亿美元。印度对中国技术和产品的依赖不减反增,尤其是在电子制造、制药设备和新能源领域。莫迪政府逐渐看清,继续在边境问题上与中国僵持下去,印度的经济发展将遭受更大打击,甚至可能错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目标。与此同时,印度与美国的关系也并非想象中那样牢固。
印度一直试图通过扮演南方国家领袖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但美国对印度的承诺从未真正落实,印度只是美国“印太战略”中对抗中国的工具。正如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所言,“印度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正式盟友”。在近期印度与加拿大的外交风波中,美国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加拿大一边,对印度施压,要求其尽快拿出调查结果。这让印度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西方盟友不过是口头上的虚伪承诺,关键时刻印度永远只是棋子。而中印两国作为拥有28亿人口的两个发展中大国,都面临着实现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中印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更关乎亚洲乃至全球的稳定与繁荣。莫迪政府最终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印度要想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提升,必须与中国修复关系,加强合作。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地缘政治上,印度都不能再依赖美国的虚假承诺,而应与中国建立更为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始终秉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立场,在中印关系的紧张时期,中国始终保持克制,通过多轮边境磋商和协调机制与印度保持沟通。今年7月和9月,中国外长王毅先后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会晤,推动双方就边境问题达成一致。此次喀山会晤,正是在中国一贯坚持对话立场的基础上,为中印关系的“回暖”创造了条件。
然而,印度能否真正摆脱对西方的依赖,选择一条与中国携手合作的道路,仍需观察。九万里在此警告印度,睦邻友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继续玩弄骑墙策略只会让印度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历史已经证明,西方国家在关键时刻只会出卖印度,而中国才是真正能够与印度分享发展机遇的合作伙伴。此次中印边境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中印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两国领导人在喀山的成功会晤,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中印两个大国不应是敌人,而应成为合作伙伴。
莫迪政府如今选择与中国合作,是迫于现实的战略调整,但希望印度不要再一次重蹈覆辙。未来,中印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将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产生深远影响。希望印度且行且珍惜,避免再次陷入地缘政治的迷局中。中国已经向印度伸出橄榄枝,未来的合作将决定印度能否实现其经济目标。中印合作是大势所趋,印度若再选择与西方眉来眼去,势必会自吞苦果。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中印关系的走向,莫迪这次选择回头,或许是其领导生涯中为印度做出的最明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