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突破:中印边境问题达成协议
近期,中印边境问题迎来重大突破。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新德里电视台主办的媒体活动上宣布,中印两国已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并已恢复到 2020 年的位置,脱离接触进程已经完成。苏杰生表示,这一积极进展归功于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他强调,如果边境和平与安宁受到扰乱,双边关系将难以向前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对中印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予以积极评价。中方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印双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中印边境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双方已就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下一步,中方将与印方落实好上述解决方案。
印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维克拉姆・米什里也表示,已就印中双方军队沿边境地区分界线巡逻的方式达成协议,这将有助于实现脱离接触,并解决 2020 年以来的冲突。
新德里电视台认为,这一协议是加勒万冲突 4 年来的重大突破,是向边境地区局势降级迈出的一步,为解决边界问题的磋商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 2020 年前的条件恢复巡逻是一项建立信任的措施,此举表明印中双方都有意愿恢复到紧张局势前的状态,这为进一步的对话铺平了道路。
《印度快报》评论称,这是边境地区局势正常化漫长过程的第一步,印中双方将会继续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军事能力建设,这将与新技术的应用一道重塑边境态势,因此有必要重新考量当前的边境管理协定。
二、协议内容及影响
(一)具体内容
中印边境巡逻恢复到 2020 年位置意味着双方将回到边境摩擦之前的状况。2020 年 4 月,印度单方面破坏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等地区非法越线占控,导致边境局势紧张。此次恢复到 2020 年位置,是双方愿意放下过往争端与摩擦的体现。这一安排将使双方严格遵守在两国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这一原则。双方的一切活动不得超过实际控制线,如有人员越过,在提醒后应立即撤回到本方一侧。这种安排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边界环境,避免类似冲突再次发生。
(二)对中印关系的积极影响
该协议对中印关系有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首先,为两国经济发展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边境问题的妥善解决,减少了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这是两国关系的新起点。双方通过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达成协议,展现了共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这一积极进展为未来两国在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铺平了道路。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立场相似,中印合作能够相互成就,避免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三)对经贸往来的影响
协议为中印经贸合作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政治关系的改善为贸易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紧张局势的缓和,两国企业可以期待一个更稳定的贸易环境,贸易量有望增加,特别是在纺织、电子、制药和农产品等领域。2021 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1250 亿美元,反映了经济相互依存和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两国关系的改善可能会带来更有利的投资环境,鼓励中国对印度关键部门的投资,反之亦然,从而促进两国的经济增长。此外,协议还可能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协定铺平道路,使两个经济体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印度过去四年对中企举措
(一)封禁与审查
过去四年,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中企采取了一系列令人无语的举措。印度多次封禁中国 APP,仅在 2020 年以来,印度就先后四次宣布禁封中国应用,被禁用的中国 APP 包括全球速卖通、钉钉、腾讯视频应用软件 “We TV” 等超过 200 款。此外,印度还对中企投资提案进行各种审查,比如在没有公开通知或声明的情况下,“扣押” 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导致大量中国制造的电子元件等商品积压在印度港口;对包括小米、OPPO 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展开调查;拟放宽中资企业投资限制后又附加诸多苛刻条件,如任何中国公民都不能在印度运营的公司担任关键行政职务,且中企在该公司不能占据多数股权等。
(二)打压中企后果
印度的种种操作,结果却让自己很意外。原本希望通过抵制中国产品、打压中企来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革新,提高原材料和工业设备的国产化率,削减贸易赤字,同时向美国邀功,达到 “一石三鸟” 的目的。但实际情况是国产化根本没有实现,反而中国进口飙升。据统计,2021 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 1256 亿美元,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额为 975 亿美元,出口额达到 281 亿美元,贸易逆差自 2019 年以来增加 22%。在多个领域,印度依赖从中国的进口,如从化学原料、塑料制品到汽车零配件、电子设备、医药产品原料、化肥等。有印度大使级外交官表示,“印度的私营企业本就不会轻易遵从政府的要求,突然让他们实现(原材料)国产化根本不可能。” 如果在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不能迅速解除,那还是吸引中国企业来本国生产对印度更为有利。印度政府最终不得不认清现实,要想维持高速发展,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不可或缺。
四、中印关系新进展意义及挑战
(一)积极意义
中印边境问题达成协议,对中国、印度、金砖国家以及全球南方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好事。正如今年 7 月王毅与苏杰生会面时所说,中印关系重回正轨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期待。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在全球经济发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诸多问题上,中印两国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印合作,不仅能为双方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为全球南方国家树立合作典范,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二)落实关键
中印边境问题协议的达成只是第一步,关键更要看落实。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将与印方落实好上述解决方案,中方在落实协议方面一直秉持着积极负责的态度,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重点确实在于印度。印度要落实到位,一些人需要改变对中国的心结。印度应有真正的大国风度和自信,避免因自卑而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如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印度应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落实协议。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协议真正发挥作用,为中印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不可小觑印度
从长远看,中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印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其发展潜力巨大。根据相关数据,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位居全球第一。凭借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未来印度经济必然可以快速崛起。例如,宏利基金师婧指出,印度市场韧性较强,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 7 月 IMF《世界经济展望》中,继续上调 2024 年印度的 GDP 增速,从 6.5% 上调至 7%,同时保持 2025 年 6.5% 的增速不变,而同期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分别为 1.7% 和 4.3%。此外,高盛预测,预期 2024 年和 2025 年全年平均每股增速为 14%-16% 左右。
印度不断升腾的大国雄心,注定会成为未来世界的重要力量,实力可能超过日本、俄罗斯等很多国家。美国和西方对印度的各种拉拢,也使其成为对付东方大国的一个重要筹码。我们不能因为喜欢或不喜欢印度,就漠视印度的发展和潜力,包括印度的雄心和莫迪的手段。中国和印度,可以是朋友,最好也成为朋友。但假如印度不愿做朋友,我们也要坦然面对,要用事实让印度明白:这是印度的巨大损失。我们除了加快发展向上提升,别无退路,以应对印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五、印度需要中国的原因
(一)经济依赖
印度在多个领域对中国存在高度依赖。尽管印度政府一直强调加强 “印度制造”,减少对进口尤其是对中国产品进口的依赖,但实际情况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在持续拉大。从工业领域来看,印度在机械、电子产品等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尤为明显。例如,在机械领域,印度从中国进口额占该领域进口额的 39.6%;在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领域,印度从中国的进口贡献巨大。此外,在化学药品、塑料及其相关物品等领域,印度也有较高比例的进口来自中国。正如有印度大使级外交官所说,如果在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不能迅速解除,那吸引中国企业来本国生产对印度更为有利。
(二)学者观点
从全球化走势来看,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超过企业全球化运营带来的收益,印度政府对中国公民商务签证和工作签证的严格限制以及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采取更严格审查措施,对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雄心壮志造成负面影响。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应秉持多极化发展理念,结合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中印两国可以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形成竞争性合作之势,为构建和平繁荣的多极世界贡献力量。
印度学者叶文在博鳌论坛表示,中印之间的经贸超过了 1300 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他希望中印成为团队合作者。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奇布指出,中印要发挥互补性,合力推动金砖国家的发展。他呼吁中国作为领导者,促进成员国之间更多的互动与合作,让中国在金砖另起炉灶搭建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取代西方体系。但目前印度在金砖国家组织内部的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参与美国搭建的 “四方安全对话”,扮演西方 “内奸” 角色,制约金砖组织发展。
从美国对待印度的态度来看,美国对印度的拉拢更多是将其作为对付东方大国的筹码,而并非真正为了印度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与印度经济结构不同,互补性强,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能为印度发展工业制造业提供技术以及零部件等支持。
(三)疫情求助
印度在疫情期间曾罕见向中方求援。2024 年,印度疫情形势严峻,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急需大量医疗用品和专业医护人员。印度驻香港总领事韩慧仪公开呼吁,希望中国帮助印度抑制物价上涨,并增加货运航班,将急需的物资运送到印度。尽管印度此前在我国紧张抗疫之机有过不当行为,但在疫情失控的情况下,印度还是不得不向中国求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度在某些关键时刻对中国的需要。然而,印度的求助也显得较为别扭,没有直接向中国官方求援,而是通过民间手段,体现出印度在求助时的复杂心态。
#中印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