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作为广东乃至东南沿海最大的水系,其入海口的变迁与八门入海格局的形成,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文明的演进。这一独特的水文地理现象,不仅塑造了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
一、珠江流域概况
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流域面积广达45万平方公里,主干河道长约2320公里。
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1200~2200mm,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为1470mm。每年6~8月份,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充沛的降水和多发暴雨,让珠江下游低洼区极易泛滥,分叉溢流。珠江和众多支流流经山区,这里植被众多,水源涵养好,为干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流。
二、珠江入海口的变迁
珠江入海口的变化,是一个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和千百年人类塑造的漫长过程。在遥远的古代,今珠三角一带曾是一个浅海湾,珠江也没有那么多入海口。
1. 地质变迁
研究表明,早在1.15亿年~0.65亿年前的白垩纪,我国华南地区形成大量花岗岩古山系。在地壳运动中,横贯东南的古山系慢慢隆起。历经千万年风化剥蚀,古山系不断降低。尤其是到晚更新世时(距今约13万年),今珠三角所在区域开始下沉,原来的花岗岩成为珠三角平原的基底。
大约5000多年前,由于全新世的大海侵,今珠三角一带地势较低,形成一个广阔的浅水湾,俗称“广州溺谷湾”,海岸线一直延伸到今广佛以北。海侵结束后,珠江三角洲开始了“征服”大海的征程。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花岗岩基底沉入到海平面以下,残留下的一部分变成了今天珠三角平原及珠江口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山丘、台地和丘陵。
2. 人类塑造
自秦汉始,随着岭南的开发,珠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多,水系输沙量大幅提升。南下移民为了生存,也开始主动在河口区围堤造田,是为“沙田”。唐宋以后,随着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沙田”淤积加快。特别是到了明代,朝廷鼓励屯田,珠江三角洲海岸线每年向南推进十几米。明末,南部海岸线抵达中山一带,清末则推向今珠海斗门一带。
三、八门入海格局的形成
珠江八门入海,是指珠江水系在流入南海之前,经过珠江三角洲的众多河口,分流入海的独特地理现象。这一自然现象形象地表达了珠江流域通过多个河口(即“门”)进入大海的过程,展现了珠江丰富的水系结构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水文特征。
1. 清代六门出海
到清代晚期,珠江水已循六大入海口出海,即历史上的“六门出海”。东边有虎门、蕉门、横门,俗称东三门;西边有磨刀门、虎跳门和崖门,俗称西三门。这些口门也是珠三角的河流与海洋的分界线。口门之内盐度较低,属河流淡水;口门之外,潮汐现象明显,水体盐度高,属于明显的海洋水体。
虎门:虎门是这八个水道中最大的一个,控制着珠江口最大的水道,几乎所有东江和部分北江的水流都汇聚于此。历史上的虎门曾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地点,林则徐曾在那里构建防线以抵御外敌。
蕉门:随着横门与蕉门间的乌珠大洋淤成万顷沙,导致蕉门外移,形成了新的出海口格局。
横门:与蕉门相邻,共同经历了乌珠大洋的淤积变化。
磨刀门:西三门之一,与虎跳门相邻,经历了斗门冲缺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虎跳门:西三门之一,与磨刀门共同见证了三角洲的变迁。
崖门: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是珠江水系西江的一条重要分支入海口,直接流入南海。同时,潭江也在此流入南海,是江门地区的母亲河。
2. 东四门的形成
清末民初,珠三角地区进入又一次大开发。滔滔珠水裹挟大量泥沙,在横门与蕉门间的乌珠大洋上冲积出一片浅滩沙洲,东莞明伦堂(地方组织)在此围垦,希望在汪洋巨浸之中造出万顷沙田,万顷沙因此而得名。如今,万顷沙水网纵横、众多沙田,种植各类农作物。
20世纪初,蕉门西侧又辟出一条水道,也就是今天的洪奇沥水道,入海口则为洪奇门。洪奇门过去并不叫“门”,而是叫“沥”。在珠江其他口门两侧,要么山头对峙,如门之枢;要么江中岛屿矗立,龙盘虎踞,把守关门,但洪奇门的出口处却是一片平坦沙田,左邻万顷沙,右邻沙头围,口门洞开,无山无岛可依。后来,为统一八大口门的需要,才改称洪奇门,成为八门入海中的第七门。
3. 西四门的完善
鸡啼门水道自珠海斗门区尖峰山鬼仔角起,到金湾区红旗镇小木乃村入海,全长24.5公里,因河口形似雄鸡啼鸣而得名。鸡啼门并非珠江传统入海口门,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白藤堵海防咸工程中江水改道而成。至此,珠江“三江入粤、八门出海”的格局正式形成。
洪奇门:年轻的入海口,见证了珠三角地区的开发与变迁。
鸡啼门:最晚形成的入海口,是江水改道与人类活动的结果。
四、八门入海的影响
珠江的“八门夺海”现象,不仅塑造了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
1. 洪水调节
由于珠江水系有多个分流口,水流可以分散到多个河口,从而减轻洪水对某一条河道的压力,调节珠江流域的洪水风险。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曾多次遭遇洪水侵袭,但得益于八门入海的自然分流,洪水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2. 土地肥沃
珠江八门夺海的自然水流,带来了丰富的泥沙沉积,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冲积平原使得土地非常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这一地区成为了中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3. 航运便利
珠江通过多个河口入海,为珠江三角洲及广东沿海城市提供了便利的水运通道。这使得广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城市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航运枢纽。同时,八门入海也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4. 生态保护
八门入海的自然现象也形成了丰富的湿地、湖泊和沼泽地区,对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些湿地和沼泽地区是众多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五、结语
珠江八门入海的自然现象,是珠江流域独特的水文地理特征之一。这一现象不仅塑造了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农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珠江水系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协调发展与生态保护,确保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