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双盲审制度常用于高校毕业论文审查和部分学术期的审稿环节。简之,双盲审就是审阅双方彼不知对方身份:论文阅者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阅者是谁。这机制被认为可以更为公平正,有效抑制学术中潜在的小圈子文化。
相比之下,大多数学术期采用的是单盲审制度。在单盲审机制,论文审阅者知道作者,但作者不知道审阅者是谁。虽然单盲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审流程,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当审阅者和作者之间已熟识时,可能会出现偏袒或放水的现象;反之,如果审阅者和作者有个人矛盾,也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审稿结果。
从客观角度看,双盲审制度在保证审稿公平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双盲审过程中,审阅者无法通过认识作者而产生偏见,所面对的只是论文本身的质量。而尽管双盲审制度并非完美,也难以彻底根除学术审稿中的所有问题,但它至少设置了一道屏障,减少了个人人情和恩怨对学术评价的干扰,推动学术研究向更加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对比,双盲审制度在公平公正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本期刊就是采用这样的审稿模式,他就是—《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简称APM)是一本由中南大学与KeAi联合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期刊于2021年7月正式创立,并在2022年1月推出了其首卷首期。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772-834X。
APM由中南大学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其宗旨在于发表粉体材料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期刊的使命包括瞄准粉体材料学科的前沿课题,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引领粉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APM的报道范围广泛,涵盖了先进粉末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催化材料等多个热门研究领域。通过刊登这些领域内的高质量研究论文,APM希望促进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
为了确保审稿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APM采用了严格的双盲审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审稿人和作者的身份信息均被保密,从而避免了潜在的人情干扰和学术偏见。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期刊的学术水准和声誉,更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学术交流平台。
通过这些措施,APM不仅致力于高水准的学术出版,更希望在全球粉体材料科学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学术前沿研究与国家科技需求的深度结合。
JCR分区:Q1
中科院分区:暂无
该期刊的首个影响因子高达28.6。
该期刊的年发文量目前还较少,仅42篇。
自引率为4.9%,较低,处于安全范围内。
接收范围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APM)期刊的接收范围涵盖了粉体材料领域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先进粉末冶金材料:研究和开发新型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应用。
新能源与催化材料:涉及新能源材料和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高性能结构及功能材料:包括高强度、高韧性和多功能材料的研究。
先进陶瓷及硬质合金:探索新型陶瓷材料和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
微纳米粉体材料:研究微米和纳米级粉体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复合材料及涂层:涉及复合材料和涂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D打印与增材制造:包括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粉体材料中的应用。
材料计算与材料设计:利用计算方法和模拟技术进行材料设计和性能预测。
APM期刊接受的稿件类型包括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综述(Review)、通讯(Communication)和简报(Bulletin)。
审稿周期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APM)期刊的审稿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2周内完成初审,整个审稿过程大约需要1.4周。从论文提交到审稿返修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返修后在3-4天内就能快速接收,最终在60天内上线出版。
总结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APM)是由中南大学与KeAi合作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专注于粉体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自2022年创刊以来,APM以其高效的双盲审制度和开放获取模式,迅速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期刊不收取版面费,并支付稿酬,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投稿。其主编团队由知名学者领衔,确保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总体而言,APM是一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