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常于史书中发现,当某位大臣出使他国或某位武将外出征战时,皇帝会赋予其假节、假节钺、使持节、持节之权。那此“节”究竟有何效用?这四者又存在何种差异?
首先,“节”由皇帝赐予,即便如诸侯王、摄政王、实际掌权者,权力虽大,也无此资格。当年曹操加九锡后,仍需汉献帝盖宝玺,才可授于禁等假节钺之权。孙权、刘备称帝前亦无此权,致使蜀汉、东吴前期文臣武将均未“持节”,英年早逝的周瑜也未能获此殊荣。
其次,假节乃皇权之象征,代行皇权,故而不会轻易赐予。秦朝无人获此殊荣,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秦始皇也未予其假节之权。两汉时,能持节者极少,多授予出使使臣,任务结束需交还,若遗失或损坏,便是大不敬之罪。
在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持假节出使匈奴,他整日牧羊、睡觉都假节不离手,视若生命,在匈奴牧羊十九年后,怀揣变色假节归汉。东汉末,太傅马日磾出使关东,遭袁术欺骗失节,忧愤而亡。
最初的“节”是竹质的,苏武所持便是,其能存19年,因用火烤青竹去竹汗,脱水后防腐且能久存。后“节”改为铜或其他金属质,缀旄穗,苏武持节牧羊,旄落。汉初“节”色为赤,后改黄。
“钺”,其外形如斧子,亦被称作斧钺,起初为一种刑具,而后成为皇帝专属,乃九锡中的黄钺,象征着皇权。若将“钺”暂借臣子,便称作“假节钺”。
第三,这四者存在着一些差异。它们在多个方面有所不同,体现在各自的特点、表现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这些区别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据《宋书·百官志》所述,使持节居首,持节次之,假节居末。使持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能杀无官位者,军事方面与使持节等同;假节仅在军事上可杀犯军令之人。
白话文的意思为:假节在平时无权处置他人,战时能斩违反军令者;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能斩二千石以下官员;使持节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可斩二千石以下官员。故而使持节权力最大,持节次之,假节最小。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假节钺是四者中权力最大的,然而《宋书》里并未提及假节钺这一内容。
在汉代,假节钺与持节权力相当,偏武官,钺曾代表征伐权,能在战场或平乱时代行皇权,可自行斩二千石以下官员。魏晋后,假节钺职权远超其他“三节”,见官高一级,能先斩后奏,连持节官员也可斩。持节钺如握尚方宝剑,需皇帝亲点名将。历史上,假节钺和假黄钺意思、权力基本相同。
从先秦到魏晋,假节现象存在。到隋唐时,节度使成了假节的加强版。宋朝以后重文轻武,持节这一现象就逐渐不见了。
故而,若要对拥有假节钺之名将进行盘点,那就得在三国以及魏晋时期去探寻了。
以下为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十位著名将领: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获得了这一特殊的权力,留名青史。
在曹操当政的曹魏时期,仅存在一位被授予“假节钺”之人 。
【1、于禁】
于禁可谓是所有获假节钺之人中最具趣味的一位。虽五子良将的排序无官方定论,但在这五人里,唯于禁被赋予假节钺之特权。
据《三国志·于禁传》所述,曹操让灵做于禁部下督,众人皆敬畏服气,其令人畏惧达到这般程度。于禁迁为左将军,获假节钺,分邑五百户,一子被封为列侯。
故而,于禁当属五子良将之首,为曹操集团外姓武将之冠。当于禁获假节钺时,不单五子良将,就连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氏宗族大将,也未得此权。
然而,于禁着实辜负了曹操的信任。他被关羽打败后,未显大将风范,竟默不作声地投降。就连曹操也未曾料到,自己首位授予假节钺的大将,临危时竟是这般模样。
于禁结局不佳。关羽死后,他与蜀军俘虏到东吴。在那,他遭东吴大臣虞翻嘲讽。与孙权骑马并行,被虞翻几鞭赶到后方;听音乐落泪,又被虞翻大骂假惺惺。
曹吴关系改善,于禁回国却遭曹丕羞辱。曹丕让于禁祭奠曹操时,命人绘其当年乞降之景。于禁死后,未入曹魏太庙,还被赐恶谥“厉”,可谓一失足酿千古恨。
曹魏末期,获假节钺之人共有六位:分别是司马师、司马昭、王凌、诸葛诞、钟会、邓艾。他们在当时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满宠】
满宠,乃三国时曹魏之臣,既是手段严酷的官吏,亦是威名赫赫的将领,最终官拜太尉之职
满宠起初为曹操部下,任许县县令,负责司法事宜,执法颇为严格。据说,他不顾曹洪阻拦与曹操求情,处决曹洪妻弟,连曹操都深感钦佩,赞其“公之严,乃为本色”。
其后,曹操灭袁绍后,恐汝南生乱,遂遣满宠为汝南太守。满宠赴任后,执法严苛,获酷吏之称,将当地豪强整治得乖乖听话。其离任时,百姓不论老少皆相携为其送行。
满宠曾历任文职,亦多次投身军事行动。赤壁之战中,他任奋威将军,守当阳;关羽攻襄樊,他助曹仁守城并劝其勿弃城;曹丕时,他驻新野对吴作战;曹睿时,他转至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战事。
满宠被陈寿赞为:志坚刚毅,有勇有谋。对外是悍将,能守疆土;对内为酷吏,主管司法。他对人对己皆严苛,一心为公无余财,受曹魏统治者敬重并多次加封。222年随曹丕征东吴,功封南乡侯,假节钺。242年,满宠离世,谥号景候。
【3—6、曹真、曹休、曹爽、夏侯尚】
曹魏较为信任宗亲将领,如曹仁、夏侯渊等,常将统兵之权交予他们。夏侯惇、曹仁等宗亲将领地位高、权势大,却未得“假节钺”。曹魏后期,曹真、曹休、曹爽成托孤重臣,权势颇大,获“假节钺”之权。
夏侯尚为曹魏宗亲将领,武艺高强,与曹丕交情甚笃,获“假节钺”之权。然其宠妾轻妻,曹丕为妹出气杀其妾,夏侯尚终郁郁而亡。
然而,在这四人当中,也就曹真和夏侯尚还算能勉强被视为名将。
在曹丕当政时,昔日的曹仁、夏侯惇等老一辈渐渐离去,而曹真与夏侯尚则开始崭露头角,进而成为曹魏统兵的重要将领。
夏侯尚身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取代曹仁统领南方军事。他攻克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于江陵打败诸葛瑾,获封昌陵乡侯,加六百户,累至九百户,被授假钺,晋升为荆州牧。(此内容出自《三国志》)
曹操离世后,曹真获任镇西将军,统管雍凉诸军事,戍守西北边境。他大败羌胡联军,铲平河西宋健势力,使西域重归中原王朝直接管辖,此为东汉晚期后之新局面。
其后,曹真获假节钺,晋升为上军大将军,统领内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指挥者。在诸葛亮前两次北伐时,率军进行抵御的主要便是曹真。
毋庸置疑,曹真是曹魏政权二代的关键将领。曹真离世后,曹氏再无具独立领兵作战能力之人。曹爽执政时虽想培养夏侯玄,可事实是,曹爽与夏侯玄都无法担此重任,每逢大战,只得启用司马懿。
【7、司马懿】
曹操及曹丕时,对司马懿存有戒心,未予其实权。曹魏后期,张辽、曹仁等名将已逝,为抗北伐的诸葛亮,只得倚重司马懿,致其权势渐增。太和四年,魏明帝曹叡欲伐蜀,升司马懿为大将军等,令其与曹真共同出征。
曹叡离世时,让司马懿成为儿子曹芳的托孤大臣。然而,司马懿心怀不轨,发起高平陵之变,将曹魏江山据为己有。
在蜀汉阵营中:其拥有众多英勇将领,如关羽、张飞等,他们为蜀汉的建立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同时,蜀汉以兴复汉室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事务。
【8、关羽】
蜀汉在假节与封爵方面较为谨慎。刘备在世时,仅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获爵,且黄忠爵位最低。刘备只追谥法正,诸葛亮、赵云、魏延无爵,假节钺仅关羽一人拥有。
《三国志?关羽传》载:公元219年,先主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授其假节钺之权。此权既肯定其功,也利于其守荆州。然正因这权力,关羽未请示便发动襄樊之战。刘备未及准备,未配合攻曹魏,致其孤军作战。最终,关羽在江东与曹魏联手之下,输掉此役,蜀汉失荆州,关羽亦被江东擒杀。
据《华阳国志》所记:“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皆假节钺。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其余人各进官号。”然而,关羽假节钺时,张飞和马超仅“假节”,此与《三国志》矛盾,应是《华阳国志》记错,史学界多认同《三国志》记载。
在蜀汉历史中,唯有关羽被授予“假节钺”。虽诸葛亮深受刘备、刘禅信赖,却仅获假节之权,与假节钺尚有不小距离。
孙吴一方的情况如下:他们在江东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固的统治基础。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水师尤为强大。此外,孙吴还注重发展经济,以增强自身实力。
【9、陆逊】
在江东,大都督权势极大。孙权早期无授予“假节钺”资格,致使周瑜、鲁肃、吕蒙虽实权大却无此权。孙权称帝后有此资格,其最后一任大都督陆逊便有了“假节钺”。
黄武七年五月,魏吴石亭之战拉开帷幕。曹休率十万大军攻吴。八月,孙权至皖口,任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整军迎敌。陆逊大败曹魏军,曹休残部得贾逵援助才侥幸逃脱,不久后因气愤发病身亡。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然而,西晋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衰落。
【10、羊祜】
羊祜乃西晋名将,位列唐宋武庙。他来自“泰山羊氏”,是曹魏宗亲夏侯霸之婿,其姐羊徽瑜为司马师第三任妻子,他便是司马师的小舅子。
羊祜年少时便具敏锐政治嗅觉,“怀有大才”却久未为官,多次婉拒曹爽邀请。待司马昭掌权,他方出仕,任中领军,掌管宿卫,后升卫将军,兼尚书左仆射,成尚书台二把手。
司马昭离世后,羊祜受任为托孤大臣,深得晋武帝信任。公元 269 年,司马炎筹谋灭吴,遂任羊祜为荆州军事都督,授予假节钺,让其掌管荆州事宜。
羊祜上任后,施计使东吴撤走石城驻军,减轻西晋荆州防御压力。他大力垦荒,仅一年便开垦八百余顷,确保军粮供应,使荆州粮仓可存十年。
羊祜政绩颇为出众,然而在西陵之战中,他被陆逊之子陆抗打得大败,战后,羊祜遭贬,被降为平南将军。
278 年,羊祜入宫呈献灭吴之策,获司马炎认可。然而,同年羊祜因病离世。两年后,司马炎依其计行动,终灭吴。后人赞道:“平吴之策尽善尽美,送药之举毋庸置疑。”
东晋之后,虽说有桓温、刘裕这般权臣现身,然而他们只是被“假节”,并非获得“假节钺”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