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充满肌肉,堪称是牛界“施瓦辛格”的牛,你见过吗?
这种牛叫比利时蓝牛,身上长满了大小小的肌肉块,看起来就像患了淋巴病或者是肿瘤病。不过,它在国外市场却非常受欢迎,也深受农户的喜爱。
一般的牛长肉很缓慢,但是比利时蓝牛就厉害了,一天能长3斤肉,再加上它的肉质细腻口感好,外国的很多农户为了利益争相养殖。
比利时蓝牛的肌肉量和同期出栏的普通牛相比,高出约20%,脂肪含量少了30%,蛋白质高胆固醇低,肉质软嫩;同时,它肉多骨头少,吃得少长得快,饲养期比别的牛短。
但是,这种牛在我国的数量却很少,为什么我国不引入养殖呢?我们不妨先看看比利时蓝牛满身的肌肉是怎么来的。
比利时蓝牛是一种杂交牛,是本土牛与英国的短角牛杂交后产生的一种“肌肉怪物”。
曾经有人指出,比利时蓝牛的一身肌肉是被人工注射激素或者是类固醇的东西而导致的,但事实却比这还要复杂。
人锻炼了才有肌肉,但比利时蓝牛的肌肉却是自身的肌纤维“增肌”后发展而来的,它即使每天躺着吃也会长肌肉,这是因为比利时蓝牛体内缺乏肌肉抑制素。
动物体内几乎都存在着控制肌肉生长的蛋白质基因,当动物的肌肉生长过多,体积过于庞大危及生命时,肌肉抑制素便起到“中介”的作用,向这些基因发送信号,促使这些基因在短时间内减缓或者暂停生长肌肉,干扰脂肪的存储。
原本比利时蓝牛的肌肉并没有这么夸张,并且是乳肉兼用的牛;60年代的欧洲市场上肌肉牛非常受欢迎,市场的需求让育种的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切断基因的方式,终于培育出了比利时蓝牛,还因此而发展成了彻底的肉牛。
比利时蓝牛的肌肉主要集中肩部、腰部以及臀部,肉块组织几乎全是重叠的,浑身都是肉块;
一般来说,肌肉大的牛,吃起来比较粗硬,但比利时蓝牛的肌肉是天生的,并不是锻炼后产生的肌肉,只要给它足够的营养,它的肌肉就会越变越大,肉质嫩滑,脂肪量低,蛋白质却很高,所以深受市场的欢迎。
1977年,《基因组研究》指出:
比利时蓝牛之所以会满身肌肉,主要是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基因(MSTN基因)在杂交时发生基因突变,但是这种基因突变在天然情况下的发生率很低;
这种基因的功能位点发生突变会导致骨骼肌过度发育,动物的肌肉构造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双肌”性状。
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在培育比利时蓝牛时增加干扰素,干预基因突变,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从而培育出满身肌肉,还让这种肌肉越长越大。
美国利用这样的原理,培育出了有肌肉的虹鳟鱼,它的肌肉比普通虹鳟鱼多出20%。虽然看起来很奇怪,但是却是能让虹鳟鱼快速增重的办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比利时蓝牛和普通牛相比确实有优势,但是本身也存在缺陷——繁殖困难,易患先天疾病。
它的肌肉很发达,但是产道却很小;而且,胎儿时期的比利时蓝牛不仅体型大,肌肉纤维量是普通牛犊的两倍,有时候牛犊比母牛还重,它没有办法自己生产,只能通过人工剖腹帮忙接生。
而且,因为基因被干预,很多牛犊生下来就带有一些先天疾病,比如关节和心肺功能异常等等,它们的病痛会随着肌肉的不断增多而加强,直到被活活折磨而死。
就我国目前兽医的发展情况以及养殖技术来说,引进比利时蓝牛存在比较大的风险,要担负的成本也会加大。
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提出:
这种独特的基因干预技术能够使肌肉增多,假如把它用于人体,特别是宇航员,不仅能够增加宇航员的肌肉含量,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骨骼密度,这种效果远比普通的锻炼更加有效。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一个失重的状态,人体的肌肉组织以及骨骼的密度都会发生萎缩现象。由比利时蓝牛而产生启发,美国有科学家认为:通过干预人体MSTN基因的方式,使人的骨骼密度和肌肉更为结实,以此达到避免肌肉萎缩的目的。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有40只接受了基因突变测试的小鼠进入太空,主要是为了观察经过干预基因的它们是否能够对太空环境适应。
所以,我国不引进比利时蓝牛,其实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