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的人,对于纸扎一定并不陌生。由于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在丧葬上各地都有不同的规矩。但唯独纸扎,几乎存在于全国各地的葬礼上。
这就让人十分不解,各地的葬礼规矩会因为当地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不同,怎么纸扎却做到了统一?而且现在的纸扎向着奇怪方向发展,过去的纸扎比较简单。像是小时候,人去世后,纸扎有三样,分别是:楼、院和童男童女。
而到了现在,种类和样式多到让人吃惊,过去的楼是单面楼,现在的是八角转楼。不但是样式上升了级,在种类上还多了诸如轿车、冰箱、手机等等,反正凡是现代化的东西,都有可能出现在纸扎上。
由此我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纸扎的东西,到了出殡时就要烧成一把灰,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种类繁多样式繁多的现在,一个葬礼上花在纸扎上的钱就需要一两万,这真的有必要吗?
很多人会张嘴说这是传统文化,其实这么说倒也有一定道理,但传统文化里的纸扎可不是现在这样毫无节制和毫无底线。所以,说现在的纸扎是传统文化,这个是有疑问的。
纸扎出现的年代并不久远,葬礼出现得很早,从炎黄子孙形成部落开始,葬礼就已经开始萌芽。但葬礼形成流程和规制则是在周朝,后来在汉朝经过了一次大完善,由此向下流传成了各地不同的丧葬风俗。
但是,相比起葬礼的规制,纸扎出现得特别晚,它的出现是在宋朝,最开始时不但是传统文化,而且还是潮流和进步文化。但这些年却逐渐变味。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我们就来说一下扎纸的出现和到现在的变化。
关于纸扎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但有一点所有人都有共识,那就是纸的发明改进以及普及。没有纸的时候,自然是不能有什么纸扎的。纸发明出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珍贵用品,那时候自然也不能用来糊纸扎。
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可以书写的麻纸,这个是有证据的,比如1933年在新疆出土的西汉麻纸。但出现并不等于普及,直到东汉的时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开始大规模出现。
这里的大规模是相对性的,是相对于以前来说大规模出现,在现在看来,这样的规模仍然很小,属于上层贵族才能使用的用品。
东汉以后,经过了长时间的混乱,隋朝二世而亡,大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唐朝的空前强大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这座城市中有不少外国人在留学求学,学习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繁华的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纸扎,但确切来说,这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纸扎,而是一具纸棺。它被发现于1973年,地点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
说纸扎出现在唐朝其实是武断的,其实我们想想也能够明白,在唐朝时,纸仍然属于稀有物品。纸扎被大规模使用,只能是纸普遍流行时,而在宋朝时,纸的生产和使用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人们上厕所时开始用纸。同时,纸扎也开始正式出现。
比如宋人吴自牧曾经在《梦梁录》中提到过的“舒家纸扎铺”,这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店面和手艺人出现做这种生意。而在宋朝时,大量的人都写过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沈括的《梦溪笔谈·辩证一》等等。
这说明,纸扎的广泛流行始于宋朝,而我们之所以说纸扎在当时属于潮流文化和进步文化,是因为纸扎的出现,代替的是过去的殉葬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纸扎取代了用人用物殉葬的习惯。所以,纸扎在过去也叫“冥器”,当然了,也可以叫成“明器”,我们现在有些地方说上坟烧的纸为“冥器宝钞”,其实跟这些都有深厚的渊源。
当然了,我们不是在胡说八道,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中曾说:古之明器,神明之器也。今以纸为之,谓之冥器。
故,纸扎或者在丧葬上大量用纸,始发于宋朝,明清时得到了大完善,并且形成了一套用的民间制度。它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替代殉葬所用的人或物,属于一种进步。
但是,这种在以前属于进步的风俗,到了现在却已经严重变味。
在过去,丧葬上用到的纸扎非常简单,分别有楼、院和童男童女。所谓楼,是一面高约一丈的纸糊楼房,中间用芦苇或者细竹竿当骨架,外面用各色彩纸糊成。而现在的呢?是八角转楼,所谓八角转楼,是楼上面有八个角,也就是有八个面,八个面都有楼,非常庞大,用料很多,价格自然也很贵,七八千块钱。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轿车、空调、手机等等纸扎用品。这就搞得非常好笑。用纸扎匠人的说法是要赶上潮流,而很多农村人看别人家用,自己家也要用,由此造成了畸形的纸扎市场繁荣。
纸扎属于手艺活,这点我们无法否认,因为没有手艺,还真扎不出来。但它被抬到地里后是要烧掉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多值钱的纸扎用品,到地里后都是一把火烧掉的命运。
被一把火烧掉的东西,光是一面楼子就要花七八千,七八千啊,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以做多少事?加上别的一些,诸如院子、空调、轿车等等这些,一个葬礼上需要用到的纸扎用品都是一两万。
一两万块钱,抬到地里后一把烧掉。造成污染,浪费钱财,完全不起任何作用,仅仅是因为别人用,所以自己也要用。
一两万块钱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容易挣,但烧掉这些东西时却非常容易。
所以,我们才会说扎纸文化到现在已经严重变味,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农村的负担。可是假如我们仔细去想这件事,是因为有了市场,所以才有了迎合。假如没有市场,这些畸形的纸扎市场怎么会出现呢?
由此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农民经常说挣钱不容易,但在这种事上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这就牵涉到一个攀比的心理。
攀比有多害人?大多数人心里其实也不想用这么贵的东西,但看别人用,自己不用感觉没面子,于是就硬着头皮用,并且美其名曰表孝心。其实这是孝心吗?办的是死人的事,买的是活人的脸。不过是孩子们为了自己有面子罢了。
当父母去世,给他们烧十万块钱的纸扎,不如在生前坐在身边陪他们说半个小时话。
纸扎文化到现在已经严重变味,变得不知所谓又异常浪费,所以应该得到遏制。不是说杜绝,而是要有个度。
Ⅲ: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会说我愿意花这个钱,别人管不着。别人是管不着,但真的是烧掉这些东西,在这些东西上花很多钱就有面子吗?农村人大多十里八村都有亲戚,父母生前孩子们怎么对待,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一个人在父母生前孝顺,父母去世后办得简单,也并不会被人笑话。一个人在父母生前不孝,父母去世后大办特办,只会惹来别人的耻笑,活着不尽孝,死了使劲造。
想用这个买活人的面子,恰恰是丢了活人的面子。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