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乡村生活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仓街小新桥巷6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加入首批《苏州园林名录》(苏州园林编号008)。

历史沿革

耦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由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故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xiǎn]。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携妻归隐,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耦园格局。清光绪二年(1876年),新园落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一指中间是住宅区,东西各有一个花园组成的形状像莲藕,二是他在人生低谷时遇上才女严永华,两人一起在园中隐居了8年,有“佳偶”的意思。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光绪十年(1884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教育家赵善昌曾卜居于此,同住的还有省二女师任教的陈士弘、沈子期、章寅谷、章慰农以及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汪启愚等。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东花园曾租于杨荫榆创办二乐女子学社。杨被杀害后,东花园一度空关,园子日趋荒芜;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当代国学大师钱穆曾与眷属迎母住入东花园,其长侄钱伟曾同住此园;民国三十年(1941年),常州实业家刘国均购下废弃的耦园,重加修葺[qì]。当时园子已完全破败,中部已成民居。

1960年划归苏州市园林管理处管理,1965年东花园修复对游人开放。1993年全面整修中部住宅和西花园。

建筑特色

特点

耦园为一宅两园的布局,南北驳岸码头是耦园特色之一,其它园林中罕有。“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线上为明显的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全国唯一的设在景区的婚姻登记处

布局

耦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布局,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这种把建筑作为中轴线,东、西两个园子的做法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耦园一反苏州古典园林建园法则,刻意讲究方向、位置。作为园林要素的建筑、山石、水池、树木等均体现出精心的安排,蕴含着易学原理。对照九宫图,可以确认耦园布局是以此为蓝本设计的。

耦园占地12亩,坐北朝南,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南沿小新桥巷),北临小柳枝巷,东接护城河,门前宅后都有船码头,如今依然是橹声袅袅。东西长110米,南北宽78米,近长方形,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

耦园东为流水,西有大路,南有河流,北有藏书楼,楼后又有水,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便呈现出一个山环水抱、水绕山护的理想居住环境,这种环境使得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构成了完整均衡的景观画面。

园中东花园面积大,西花园小,是根据阳大阴小的原理而定。东花园位左,西花园位西,符合左阳右阴之制

要找到园门,必先要“曲曲折折走尽几条小弄”,大门西侧跨街墙门砖额“耦园”两字,一面是隶书,另一面是篆书,古朴、典雅、沉静,是现代书法家周退密所书。

园门居东西两园之中而面向南,据《周易》,南为离卦,对应一日正午和一年的夏季,为一日和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刻。耦园主人上祖世代官宦,门庭显赫,自己官至安徽巡抚,官财两旺,园门正南而立,可借天地盛阳相济助旺。

而从住宅区至东花园的“一松二竹”的入口设计更妙。不高的白粉墙上,辟有一个月洞门,西侧为一丛南天竹,四季常绿,矮小可爱,宛若盆景;东侧为一株小小的迎客松,掩映着洞门和门额,倾向着游人,似欲为人们拂尘,松后墙隅,有修竹数竿,清风静响。人未入园,身心已被洗净。

耦园先从中间的住宅开始,其有明显的南北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带有仕宦宅第的传统特点。然后进入东花园,最后从西花园出。

主要景观

中厅

耦园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主人正宅居中,沿中轴线对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花园与中部相通,取唐人诗句“东园载酒西园醉”之意。

中厅为住宅区,南北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与网师园住宅区的格局大致相同。正门门外有一座新建石坊,坊额上书“耦园”二字。门厅内有一木制双面屏风,正面为耦园简介,背面为《叠罗胜云》图。门厅与轿厅之间为小院。门厅后面门楼上刻有“平泉小隐”四字。轿厅中匾额题“城市山林”四字,两侧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此联由晚清文人邓石如所写。大厅名“载酒堂”,大厅与后面的楼厅按格式有墙门隔开内外。墙门的门楼上有砖雕,并且上下三层的雕刻都用立体透雕雕出人物百态,题额“诗酒联欢”。楼厅前的院落较大,东、西各建侧楼,组合成“凹”字形平面。楼厅西边走廊有小门通往西园。楼厅与东侧楼区相通,在楼上沿通道可达东花园“补读旧书楼”和“双照楼”。

从一扇不大的门进入耦园,便是中间的住宅区。由南到北依次是门厅、轿厅、载酒堂(主厅)、楼厅。

轿厅

轿厅上悬“偕隐双山”匾额,取之女主人严永华的诗句“偕隐双山门,一尘差可托”,双侧柱上有:“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的对联,表达了伉俪唱和、退隐山林之意。

载酒堂

载酒堂作为住宅部分的主厅,是园主宴请宾客和举办重要仪式的场所。大厅匾额上书“载酒堂”三个大字,由清代书法家、网师园主李鸿裔书写。古代文人饮酒作诗,是一种风雅之举。所以,堂名用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的典故,又取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的诗意。(1950年因居民不慎,载酒堂被烧毁,1993年按原样重建。)

对面门楼上有“厚德载福”的砖刻。

楼厅

楼厅是住宅部分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是家眷居住的地方。厅前小院植有桂花和玉兰等树,绿意盎然,取“金玉满堂”之意。

前方门楼上刻有“诗酒联欢”,表达了和一般深宅大院不一样的一份洒脱,展现了园主夫妇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整个楼厅类似于徽派建筑的走马楼,北墙处跨度达40米,把东、西花园美景尽收眼底,形成了耦园的另一大特色。

楼厅内有苏州评弹听,台下的观众点可以付费点唱。

无俗韵轩

“无俗韵轩”位于中部住宅和东园之间俗称“枕波轩”。陈设古朴雅致,旧时主人或在此地会客,或静心读书作画。抬头南望有精致的园林风光,北边则是湖石奇峰,隐居的八年或许是夫妻二人一生难忘的闲淡时光。轩南建有盆景园,以及植有桂花、松树等。是园主读书、抚琴、养兰之处。

厅内陈设古朴雅致,宜在此静定、小聚、雅淡。匾额上“无俗韵轩”是中国最后一批秀才苏局仙所书,下方“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是清代何绍基所作。

“枕波双隐”花窗

在无俗䪨轩的东墙开了一扇花窗。花窗四周有双鱼、蝙蝠图案,窗内置梅花图形,铺满卍字装饰。一扇窗就已把雅趣彰显到极致。

花窗两侧是女主人,湖州才女严永华亲书的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横批“枕波双隐”,表达了夫妻双隐,才情双绝之意象征着二人琴瑟和鸣的美满爱情。

东花园

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东花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要有两处景观。一是雄浑古朴的黄石假山,陡峭险峻,为苏州同类假山之珍品。东侧主山留云岫,山东边绝壁直插入受月池,西侧小山桃屿,两山之间有像峡谷一样的“邃谷”,行走其中,两侧削壁如悬崖,山上则有石阶可登,名山大川有的地貌都融于小小的园林中,把假山做的跟真山似的。二是南边山水间内像门框一样的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上面的镂空木雕极其精美,据说是明代遗物。

东花园游廓

东花园游廓曲折环合,周边遍种桂花和竹子,所以又称樨廊和筠廊。顺着游廊,将整个东花园之间的景点串连起来,还能从不同方位、不同季节去欣赏中央的山水主景。

东边的筠廊中有半亭,亭壁有“抡元图”碑,上有沈氏夫妇跋文。图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并有园主夫妇真迹,非常珍贵。

魁星阁 便静宦

城曲草堂其东为“双照楼”,是全园赏景佳处。“听橹楼”、“魁星阁”两楼间有阁道相通,“藤花舫”为一旱船造型。魁星阁是祭祀文曲星的地方。从这向西看,樨廊上开着几扇花窗,和苏州其他园林有明显的不同,其图案富有欧式风情,这是耦园建造年代相对较晚,欧风渐近。

一旁的便静宦则明显带有道教色彩。宦,本是指屋的东北角,为“阳”、“养”之意;便静,直指虚静。园主沈秉成崇道,精通周易,以方位命名之,为其悟道清修之地。

山水间

山水间是座水阁,为临水歇山顶建筑,外墙上有松鹤延年、柏鹿富贵的浮雕。山水间内的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手法,构图风格粗犷,圆雕、透雕,刀法浑厚、笔力苍健,与醉翁的豪情、寄山水的逸趣融为一体,据传该罩为明代遗构。成为耦园的镇园之宝。

从山水阁看向水池,宛虹桥和平时所见小桥不同,这是座高架桥,从桥上看假山陡峭挺拔,体形浑厚。

“山水间”四周也当真是黄石假山环绕,一池碧水相伴,在水阁中把酒临风,想必是有着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的。

吾爱亭

园东的吾爱亭是严永华弹琴的地方,旁边便是沈秉成听她弹琴的听琴轩。园中丝丝体现二人淡泊隽永爱情的细节,也值得一一寻访。

黄石假山

东花园中黄石假山,高峻雄奇、中夹“邃谷”属苏州园林假山之上品,素有盛名。东侧主山,陡峭险峻,名“留云岫[xiù]”,西侧小山,山势平缓,名“桃屿”,两山之间有一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名“邃[suì]谷”,主山东边转为绝壁,直泻“受月池”。主山北侧,竖大石数排,结构似巨石自然风化剥裂,给人的险峻,苍劲感。悬葛垂萝,堪与真山媲美。

园中的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偏于园的西北,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景区。池水由东北向南伸展,环山而汇聚于东南,这种分布正契合中华大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和黄河、长江的水流方向,道法天成。

再看这座黄山假山,其山体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侧山势陡峭险峻,西侧山势平缓,东高西低形成一个山谷“邃谷”。师法于自然中真山的断裂层,"法天贵真“堪与真山媲美。

相传此为造园名家张南阳的作品,代表了黄石假山的最高水平,与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并称为苏州假山之冠。

城曲草堂

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xiè]。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西与住宅相连,总称为“城曲草堂”,城曲草堂是东部花园的主体建筑。“城曲”是指耦园位于苏州城的东北角,草堂,表达园主甘于清苦、隐居的日子。东花园主厅“城曲草堂”是一座重檐楼厅,中间设大厅三间,是旧日园主欢宴聚会的地方。旁边建有安乐园、还砚斋等,楼上是宴客、休憩、读书、诗画的主要场所。主厅城曲草堂在北边,两侧有长廊环抱。西边的樨廊往南延伸,所经过的严永华书房“无俗韵轩”外有她写的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横批“枕波双隐”,是耦园非常出名的表现夫妻恩爱的对联。

草堂门上的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描述了隐居山林的心境。

安乐园

安乐园是城曲草堂一侧的小室,房间不大,最精彩的莫过于占据两面墙的窗扇。透过窗可窥见夏风中的树叶起舞弄影,自然美妙的状态通过窗户尽数倾泻而进,坐在室内尽感园中清爽。

储香馆

城曲草堂的西侧就是储香馆,是小孩读书的地方。为勉励他们勤奋苦读,借每年金桂飘香时举行乡试的来由,命名为“储香”,园主希望孩子们能脱颖而出。

储香馆边上有一通道,可直达北游船码头,园子南北均有驳岸码头也是耦园的一大特色。

西花园

西花园在中部住宅中轴线的西侧,西园为主人静修、藏书之处,是以藏书楼建筑群为主,湖山假石为衬的书斋庭院。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东、南、北不间断的三个院落。此厅硬山顶,鸳鸯厅式,屋架高大,门宕、窗宕及窗台均为砖细构筑,前有月台。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藤花舫

藤花舫是一座旱地舫建筑,小巧玲珑,三面是窗,便于观赏园景。舫南种有紫滕,舫内有紫滕图,是消暑观景佳处。园主用舫引出庄子“不系之舟”的遐想,闲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

织帘老屋

“织帘老屋”南面院落成不规则形状,并在西南角构筑假山一座。“织帘老屋”之东为三进平房,其中一二进有耳房,南面有墙门,门前隔走廊为一歇山顶方亭,南向与“织帘老屋”比邻,为正方形。亭东走廊中有西向歇山顶半亭一座,额“鹤寿亭”,其依墙而建,古朴素雅。织帘老屋名取自于南朝吴兴人沈麟士少时家贫以织帘为生,却好学不倦的故事。织帘老屋是鸳鸯厅制式,银杏木落地罩将大厅一分为二,根据季节、光线、温度不同,夏秋在北厅,冬春在南厅。

藏书楼

“织帘老屋”之北为一庭院,院北即藏书楼。是目前苏州园林中保存最完整的藏书楼,取名鲽砚庐。柱联“涧道余寒历冰雪,洞口经春长薜萝”为清代名臣左宗棠所写,描写出冬去春来略带寒意的山野景色,读之顿觉心静。藏书楼中传有密道和密室。

古井

院中有一古井,此井与受月池对应,“东池西井”形成对景。

游览苏州园林时,人们关注点大多在园主身上,耦园却不能只提夫不讲妻。沈秉成的妻子严永华是其在前两位妻子去世后娶的第三任妻子,写得一手好诗,放在当代也是才华出众的文艺女青年。正如廖一梅所写:“人这一生中,遇到性、遇到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志趣相投、才气相当,夫妻恩爱自然是水到渠成。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个家,耦园内的小世界、小情调对很多人都极有吸引力。比起其他园林,耦园朴素低调,不张扬不炫目,但日日有佳偶相伴,时时有诗画作陪,却让这低调显得无比高贵而难得。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文创贝

2116获赞 645粉丝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