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头
1924年9月8日
吴佩孚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在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这位军阀,就是吴佩孚,他以“中国最强的那个男人”的身份,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在封面下方,杂志用“GENERAL WU”和“Biggest man in China”来介绍他,这不仅是对吴佩孚个人的赞誉,也是对中国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解读。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佩孚”的含义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服佩饰,他父亲吴可成希望他能像抗倭名将戚继光一样,因此给他取名佩孚。
吴佩孚曾是直系军阀的领导人之一,算得上直系军阀中最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自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至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中国经历了一段动荡不安的军阀割据时期。各地军事将领割据一方,频繁争夺地盘和资源,引发连年战乱。
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权威衰弱,地方军阀势力膨胀,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活困苦。直到国民政府北伐胜利,逐步实现国家统一,方才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在众多军阀中,直系、皖系、奉系是较为显著的几支力量。直系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皖系以段祺瑞为首,主要在华北地区;奉系则以张作霖为领袖,控制东北地区。
直系军阀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北洋新军,是袁世凯建立的一支现代化军队,袁世凯死后,冯国璋成为北洋政府的重要人物,曹锟是冯国璋的部下,通过权谋和贿赂手段,接下了冯国璋的权力交接棒。
吴佩孚是曹锟的重要将领,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均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以少胜多,大败奉军,成为直系军阀的军事领袖。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曾是吴佩孚手下的兵。许世友因打死恶霸地主之子而逃亡,加入吴佩孚部队,吴佩孚在视察部队时发现并破格提拔了武艺高强的许世友做副连长,但许世友因再次打死土匪班长而入狱,后逃脱并参加黄麻起义,最终成为共和国高级将领。
话到此处,玩土哥突然意识到有点跑偏,让我们回归正题。
有报道称日本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给吴佩孚,以对抗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希望通过支持吴佩孚来获取在中国的利益和影响力。
在1920年代初,吴佩孚控制的直系势力范围广泛,从北至山海关,南至上海,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他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使他成为中国政坛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924年,对于吴佩孚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他领导的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在上海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同时,直系与奉系军阀之间的第二次直奉大战也即将爆发。
在此前的1922年,吴佩孚已经率领直系军队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奉系军队被迫撤回关外。因此,当《时代》杂志在1924年9月8日出版时,吴佩孚正坐镇北京,调遣25万大军准备与奉系军阀进行较量。
《时代》杂志对吴佩孚的报道,无疑是对他影响力的肯定。杂志封面上的吴佩孚,身着戎装,光头,面带自信,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然而,就在吴佩孚登上《时代》封面不到一个月后,他的声望和势力却遭遇了重大的打击,从主角变成配角。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由于冯玉祥的背叛和奉军的强大,吴佩孚战败,势力损失殆尽,开启了北洋政府的张作霖时代。这场战争的失利,标志着吴佩孚势力的衰退,也预示着中国军阀割据局面的进一步复杂化。
这里,玩土哥有必要再岔开主题说下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
北洋政府(1912-1928)是中华民国早期由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央政府,历经袁世凯、皖系、直系、奉系等派系更迭,政局动荡。民国政府广义上指1912年至1949年间的中华民国政府,包括北洋政府时期,后由国民政府接替,直至1949年。
此段是再次回归正题的分割线。
有历史资料表明,日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尤其是在战争初期。日本可能提供了军事物资或情报支持,以期在东北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两次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是民国时期中日关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中国内部的分裂和外部势力的干涉。
虽然吴佩孚和张作霖与其他国家有过合作,但他们的主要外交关系和军事合作还是以日本为主,但吴佩孚、张作霖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矛盾和摩擦,并没有走到丧失民族大义的程度,在评价这段历史时,需要考虑到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他们个人的策略选择。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吴佩孚的部队再次被击败,从配角沦为龙套,先后依附于多个地方军阀,包括四川的杨森等,试图重振旗鼓,但已没有可能。
1931年在张学良的邀请下定居北平,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他在晚年相对落寞,但保持了民族气节,没有投靠日本侵略者,守住了晚节。
1939年,吴佩孚去世,享年65岁。
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他在治疗牙疾时被日本医生治疗不当而死。
吴佩孚在弥留之际叫来了夫人,只说了三个字:
“死得好”。
三字真言?抑或是三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