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经甲午战败和八国联军入侵后,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开始学习西方,以求达到强国的目的,强国则必先强军,对此,清政府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以袁世凯“小站练兵”为模式,在全国编练36个镇的新军;二是派各地的优秀青年,去日本学习军事,毕业回来后,加入到新军中,来提高新军的水平。
然而,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留日学军事的学生,后来却成为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而各地的新军,也成了革命的策源地。
这些人在东京建立了一个十分秘密的组织,名叫“铁血丈夫团”,这个组织规模很小,成立时只有28个人,最多时也没超过40人。
成员有湖南的程潜、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尹昌衡、江西的李烈钧等人,都是在日本学军事的中国留学生,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不搞刺杀和起义,专心在军队中发展势力,及至武昌起义爆发,这些分散于各省新军中的“铁血丈夫团”的成员,立即群起响应,集体闪亮登场,最终一举推翻了清王朝。
云南,作为中国的一个边远省份,在历史长河中,因远离战乱频仍的中原,故事并不多,然而,在近代却突然地热闹了起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中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而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更是让云南引领全国。
及至解放前夕,“云南王”龙云的起义,奠定了新生政权一统大陆的局面,从而宣布了国民党最后的失败。
然而,蔡锷早逝,龙云崛起较晚,从北洋到民国战乱这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人们似乎忘记了云南在这期间的领军人物,形成了一个空白,这个被淡忘之人,便是唐继尧,他才是真正的“云南王”,而龙云早期只不过是唐继尧的一个侍卫。
当年,蒋介石在收拾各地方军阀时,主要对手是山西的阎锡山和广西的李宗仁,他又打又拉,时而分,时而合,一直到全国解放也没弄平整,但是,还有一个地方他也一直没摆平,这就是云南。
众所周知,蔡锷自打响“反袁”第一枪后,便去日本治病,不久逝世,蔡锷担任云南都督仅一年的时间,而后继者就是唐继尧,唐大都督主政云南14年,被誉为“南天一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唐继尧30岁就担任云南督军,32岁出任八省联军总司令,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接下来,他东征西讨,叱咤风云,经营地方;可是,却在一连串匪夷所思的遭遇后,于1927年被迫下野,并在当年去世,年仅44岁。
他在新中国建立后是被认定为地方军阀,自然是属“坏人”一列,即使在民国,在他死后的很长时间中,也被当局有选择地漠视,尽管后来也为他补办了“国葬”,但影响并不大,以至于如今默默无闻,少有人知,殊为可惜。
唐继尧,字蓂赓,出生于云南会泽的一个世家望族,唐家世代诗书传家,父亲是举人出身,他自幼聪敏,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立志以“涤净中华万里山”的气魄,要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唐继尧为人气宇恢宏,素有大志,15岁便考中秀才,21岁考取官费生的资格,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在日本时,他结识了孙中山,又和阎锡山等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为当时同盟会37名元老之一,并加入了“铁血丈夫团”,资历在民国元老中,可真是大哥大的存在。
唐继尧从军校毕业后回国,他豪气万丈,自号“东大陆主人”,曾对人言道,“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20世纪之中华男儿,生何如死!”
当时包括北洋在内的清朝高官们,都十分看重这些留洋归来的青年才俊,后来成为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就很想重用唐继尧,但对他有些犯忌讳的名字心有不安。
尧舜禹,三皇五帝,你名“继尧”,这可是有想当皇帝的嫌疑啊,于是便想让他改名,却被唐继尧以一句“名字受之父母所取,篡之不恭”而拒绝。
而冯国璋也看中了这文武双全的唐大才子,想招他当女婿,但也被他以“家中已娶糟糠之妻”为由而婉拒。
磊磊襟怀倡大同,昆池水浅旦潜龙;
愿销天下苍生苦,都入尧云舜雨中。
雄才几辈傲仑华,千古功名未足夸;
蔓草他年收拾净,江山遍栽自由花。
这是他回乡探亲途中写的一首诗,名为《庚戊正月昆明道中偶成》,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唐继尧豪情万丈的抱负,以及他为国为民的情怀,代表着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人生理想。
回到云南后的唐继尧担任了相当于营长的新军管带,他的上司就是蔡锷,蔡锷是士官学校第三期,而唐继尧是第六期,所以,无论从资历还是师承关系上,蔡锷都压唐继尧一头。
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李根源和唐继尧一起,在昆明领导了“重九起义”并取得成功,当推举云南都督时,蔡锷很是犹豫,这时的唐继尧立即站了起来说,“你不干,我干”,无奈之下,蔡锷就任了云南都督。
蔡锷也看出,唐继尧不是久居下位之人,于是,借着支援贵州起义的时机,让唐继尧率军进入贵阳,成功后,唐继尧成为贵州督军,后来又被袁世凯封为贵州都督,也算是一方诸侯了。
蔡锷同孙中山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一直就没有加入同盟会,对袁世凯充满了好感,所以,当袁大总统邀请他北上时,欣然从命,而节制西南各省的重任,便由唐继尧掌控。
甲马旌旗又此行,两年依旧一身轻;
山花放卷情常定,林鸟飞投意总诚;
历史千秋留泡影,神州百战尽蜗争;
疮痍满地何年补,惭愧前途父老迎。
这是他回师云南时所作,名为《由黔移师滇道中偶成》,由此能揣摸出唐继尧的心情,他并不是一个战争狂人,而是一个想治理地方,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之人,这点还是难能可贵的。
袁世凯称帝后,蔡锷返回云南,在唐继尧等人的支持下,打响了“护国之战”的第一枪。
其实,在蔡锷返回云南前,唐继尧就分别向周边的粤、湘、桂、川等六省发出密电,反对袁世凯同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尽管袁世凯对其极尽拉拢,但唐继尧不为所动。
在蔡锷还没有回到昆明的时候,唐继尧就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只是现在人们将功劳全都归于蔡锷,而对唐继尧的功绩,选择了遗忘,这是很不公平的。
蔡锷病逝后,唐继尧成为掌控云南的第一人,但他一直想将贵州、四川和两广,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他日后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唐继尧同孙中山的关系一直起伏不定,尽管他在“护法战争”中担任八省联军的总司令,但在四川的熊克武宣布四川自治时,他便派兵进行讨伐,因而激化了矛盾,不仅四川从此陷入了内战,而他同孙中山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在孙中山组建国民党时,他坚决不加入,甚至扬言,我就是穷得要饭,也不会加入国民党,公然和孙中山唱反调;当广州军政府两次推举他为元帅和副元帅时,也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不管各地军阀抱着什么样的想法,都还愿意打着孙中山的旗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可是唐继尧却不管这一套,一直想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成为“西南王”。
结果,在同广西军阀陆荣廷的争斗中被打得大败,被赶出了云南,1927年,他的部下龙云等的发动兵谏,逼他交出了军政大权,悔恨交加的唐继尧在忧愤中,于当年病逝,结束了他统治云南14年的辉煌岁月。
唐继尧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他掌控云南之时,与陈炯明一样,热衷于“联省自治”,理想模式一如美国的联邦制,所以,他竭力经营云南,对民众来说,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
他在云南建兵工厂,修铁路,修机场,修公路,为后来云南能够成为抗战大本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不少利民兴滇的大事,对云南近代化事业的发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靠武力起家的军阀,都重视教育,刘文辉、韩复渠等等,太多太多,而唐继尧也是一样,他早在1922年,创办了西南第一所大学,开西南高等教育之先河。
这所大学刚开始的名称是“私立东陆大学”,这当然是从唐继尧“东大陆主人”而来,后来改名为云南大学,而唐继尧亲自制定的八字校训,则一直沿用到今天,这就是“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然而,在唐继尧主政云南之时,被人诟病之事也是多多,首先,他穷奢极欲,生活腐化,出行声势浩大,排场惊人,给民众和财力都带来巨大的负担。
更被时人指责的是,他极为好色,他不仅娶了八个姨太太,还经常去妓院寻欢作乐,对稍有姿色的女性,总会想方设法将其弄到手。
他手下有一位叫庾恩旸的军官,太太长得是国色天香,唐继尧一直想占为己有,于是,这位庾姓军官便不明不白地死去,唐继尧如愿以偿地抱得美人归。
也许是这女人吹了枕头风,或者是唐大都督良心发现,不仅给了庾家一大笔钱,还安排庾恩旸的弟弟庾恩锡当了水利局长,这位庾恩锡拿着这笔钱开办了一个卷烟厂,出产的第一个品牌就是“大重九”;顺便说一句,庾恩旸有个孙子,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名字叫庾澄庆。
“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继尧是民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作为辛亥革命元老,有着开国之功,年青时为国为民,胸怀壮志,奋斗不已,在“护国战争”及“护法战争”中,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在,人们记住了蔡锷,记住了龙云,而主政云南14年的唐继尧,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曾经的功勋,留下的,只有过往的烟云,以及一个模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