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副主席、秘书长 赵涛:
纪录片很“抓人”,沉浸式拍摄加现场专家解读,叙事结构非常好。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是承载历史的最好载体,在我看来有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以史为鉴,镜鉴的鉴。以史为鉴是中国的传统,如何去讲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历史,要把高质感讲出来,要把文化自信讲出来。全国出土那么多古墓那么多文物,为什么湖南的马王堆汉墓能够有这样的历史厚度、文化深度?纪录片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讲述马王堆汉墓对中国美术史的影响,对中国服装史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这正是马王堆汉墓对湖湘文化乃至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以史为“见”,看见的见。如何让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重新触手可及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文化如何与科技融合,纪录片真正地通过科技还原历史画面,把看不到的、感知不到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第三,以史为“建”,建设的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要有新作为,要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当代视野建构马王堆汉墓的恢宏叙事与唯美表达,其意义不言而喻。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纺织服饰文物,是目前汉服的唯一的一个有实物支撑的一个墓。”丝织品主要来自一号墓与三号墓,共五百多件,每件都具备极高考古与研究价值。朱红菱纹罗纹样,“朱红”为其颜色,“菱纹罗”为织造方法,仅凭双手织就而成,镜头透视交错而成的凹凸花纹“提花”,细微到毫厘间。而对鸟菱纹绮则是另一种面料“绮”的“二创”产物,在平纹地上斜织花纹。“对鸟菱纹”四字,即指菱形中饰以对称的鸟与花草图案,需以特殊提花织机织就,灵感源于自然又用于自然,天然间完成社会与自然界的链接与对话。
除罗、绮二者外,“锦”也同样是西汉重要丝织品之一,观锦一字的金字旁便可知,它“出身高贵”,需要多套经线与纬线方能制成,其技艺难度与工作量之大,放到今天也依然“日织五厘米”,且织造难、保存更难,需经多方合力才能流传至今。
从罗、绮、锦,到绡、缟、绢,数十多个织品,单调的丝线原材料翻飞成变幻万千、创意百变的丝织物,纷繁复杂的世界掌中绽放,恰似一种微观版锦绣河山。
为何马王堆出土众多精美丝织品?纪录片结尾留下深沉设问,答案与一条熠熠生辉的道路有关。自秦始皇联通灵渠以来,中原货物可经由长沙抵达广西的合浦港,从而走向世界。长沙成为水路中转站,丝织品聚集再出发,西汉时尚“朋友圈”越扩越大,潮流服饰越传越广。
重金以求的西方人爱不释手,东方丝绸甚至传至古希腊与古罗马,遥远的“丝之国”由此得名。丝,于自然而言是生命的蝶变,于人们而言是生活的蝶变,绵延千年的丝绸文化承载深沉历史,古老中国因经纬走向世界、联通世界,千丝万缕成千里万里,长沙古国留下时代锦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