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一时的西班牙帝国衰落了,西欧众大国的夹缝中兴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荷兰。独立后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的腓尼基,拥有1万艘商船和16.8万名海员。波罗的海沿岸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荷兰人在各大洋上运输的商品总价值超过每年10亿法郎。据统计,1570年左右,英、法、德(汉萨同盟)三国商船和渔船的总吨位为23万吨,而尼德兰一国就高达22万吨。
为了协调在东印度群岛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在奥尔登班维特协调下,在1602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简称VOC)。它的总资本为350万荷兰盾,分成很多股份,由各省市按照股份的多寡组建船队,其实权则操纵在被称为“十七绅士”的17名大老板手里。
很长一段时间里,荷兰东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它拥有自己的船队和军队,可以对外宣战、媾和、缔结条约。通过这家公司,联省共和国垄断了东方世界的所有产品。1619年,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向东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香料群岛,还相继占领了马六甲、锡兰和台湾。1652年,东印度公司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
受东印度公司的鼓励,1621年又建立了荷兰西印度公司。在北美,西印度公司在哈得逊河流域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在河口购买曼哈顿岛,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西印度公司拥有从巴西巴伊亚向北的300个沿岸贸易社团及800艘船只。除了商业贸易和殖民活动外,海盗活动也是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1628年,由皮特.海因率领的一支船队在古巴沿海拦截了一支西班牙运宝大舰队,缴获了大批金银财宝和砂糖、香料,仅这一次的收获就达1500万盾,相当于联省共和国一年的军事开支总和。
威廉一世被刺杀的场面。腓力二世和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为威廉的人头开出了2.5万盾的赏格,因此蠢蠢欲动者不在少数。威廉此前曾多次逃脱暗杀企图,但在1584 年7月10日被伪装成胡格诺派教徒的法国青年巴尔塔扎·杰拉德刺杀。四天后杰拉德被公开处死,方式十分残忍:先是用烧红的铁钳烙掉刺杀威廉的右手,然后把肉一块块剜下,同时泼盐水使其保持清醒。然后把其下腹剖开,掏出肠子,然后在其断气前挖出心脏,最后将其首级割下,尸身分成六块,喂了野狗。
威廉之死震惊了欧洲新教各国,而杰拉德在天主教世界被奉为伟大的殉道者。腓力二世犒奖了杰拉德的父亲,教皇也欢欣鼓舞,下令罗马全城鸣钟,以示庆祝。
荷兰舰队在海外劫获巨额财富的喜讯传回国内后,在皮特·海因的家乡德尔夫斯哈芬,人们纷纷跑到他母亲的家里兴致勃勃地告诉她“你儿子劫到了一支西班牙船队,发了大财”。皮特海因的母亲听了之后却羞愧难当,两眼望着地面,喃喃地说:“我早就知道,他不会有好下场的。他在家时他就不走正道。”
1639年,特罗姆普海军上将在英国的当斯港大败西班牙的第二支“无敌舰队”,西班牙海上力量从此一蹶不振。此时荷兰商人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然而,在这花团锦簇的“黄金年代”背后,毁灭的阴云已经在郁积。
英吉利海峡对面,刚刚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英国也处于生气勃勃的扩张中。“护国公”克伦威尔上台后要求英国独占海外商品原料产地和市场,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原产地船只直接运到英国。由于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而成为全球商品贸易的主要中介国,因此《航海条例》显然是针对荷兰的。为了先发制人,1652年7月8日,荷兰率先对英国宣战,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
开战后,英国海军封锁了多佛尔海峡和北海,俘获了超过1000艘尼德兰商船和战舰,使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彻底瘫痪;荷兰则组织舰队护航。1653年8月10日,荷兰海军在席凡宁根集中力量与英国决战,装备先进的火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的英国舰队击溃了对手,荷兰舰队司令老特罗姆普战死。1654年4月5日,两国缔结《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在实际上承认了《航海条例》。
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暴露了荷兰的脆弱性:它的人口过少,政府结构松散,不善于把内部力量联合起来,因此无法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非军事化”的舰队缺乏有效领导,军人缺少职业精神。
在威廉·奥兰治亲王之后,其子莫里斯和亨德里克、以及孙子威廉二世先后历任联合省执政官和陆海军统帅。1650年11月6日,威廉二世患天花去世,其遗腹子威廉三世在八天后才出生。奥兰治家族追求的是集权民主制,与各省传统的地方自治互有矛盾。威廉二世死后,在荷兰省的鼓动下,除弗里斯兰和格罗宁根两省外,其他五省不再设执政官,联合省进入“无执政时代”。当时奥兰治家族式微,议会和各省执政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1653年就任荷兰省执政的德·威特将分散于三个省的海军指挥权统一起来,并加速建造战舰。1664~1667年,尼德兰新下水的战舰达60多艘,最大的“七省联盟”号战列舰装炮96门。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尼德兰人找到了一位杰出的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德·鲁伊特。
1660年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他与奥兰治家族联姻,极度仇视共和制的尼德兰,决意继续对联省共和国用兵。1664年,英军攻占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并以海军总司令、王弟约克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之名,将其命名为新约克(纽约)。
荷兰立即进行反击,于1665年1月24日对英国宣战。6月13日,约克公爵指挥的英国舰队在诺福克的洛斯托夫特外海将奥普达姆的荷兰舰队打得一败涂地,两名荷兰中将阵亡,17 艘战舰被击沉,4000 名官兵葬身鱼腹。
德·鲁伊特当时正在西非收复失地,闻讯立即回航本土重组舰队。1666年6月11日,他率领由84艘战舰、4600门火炮和2.2万水手组成的庞大舰队自盟国法国敦刻尔克港出航,在多佛尔海峡与英国舰队遭遇,随后发生了著名的“四日海战”。荷兰人出其不意地运用火攻战术冲散了英军统帅蒙克的保守阵型,随即展开混战,最后英国有5000名士兵丧生、3000 人被俘,损失战舰17艘(其中9艘被俘),荷兰人仅损失2000名士兵和4艘战舰
但仅仅七个星期后,英国舰队再次出现在海上,并于8月4日在北福兰角外海进行了另一次激烈的战斗,迫使荷军退回己方海岸。1667年1月方开始寻求和平谈判,但由于查理二世错误估计了形势、提出苛刻的要求,战局再度生变。
1667年6月,德·鲁伊特率领着一支由60多艘战舰组成的荷兰舰队杀入泰晤士河。6月14日,荷兰舰队上航至格雷夫森德,歼灭了驻泊梅德韦的英国舰船,并占领希尔尼斯炮台。23日,德·鲁伊特对查塔姆锚地的英军主力发起火攻,烧毁了皇家海军1/3以上的大型舰艇,英国人的损失高达20万英镑,舰队司令蒙克的旗舰“皇家查尔斯”号被俘后作为战利品送回荷兰展览。直到7月底,荷兰人一直占领着泰晤上河口。同年9月10日,伦敦发生大火,城市大部遭焚毁,英国无力继续战争,查理二世被迫同意媾和。
1667年7月31 日,英荷双方签订《布雷达和约》,英国放弃对东印度群岛的要求,修改《航海条例》,荷兰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并割让哈得逊河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给英国,但英军将战争期间占领的南美领土苏里南归还荷兰。是为第二次英荷战争。
欧洲另一个强权法国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宣布与荷兰结盟。但相对于结盟带来的商业优惠,路易十四更期望得到信仰天主教的西属尼德兰(即荷兰成立后仍留在西班牙版图内的尼德兰南部各省),组成其心目中的“天然疆界”(即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1667年,法国先是对西属尼德兰发动进攻,次年又出兵弗朗什—孔泰。西班牙软弱至极,两地被法国轻易攻陷。
“太阳王”的下一个目标是尼德兰。为获取制海权,他以赶走德·威特为诱饵,同憎恨德·威特的英王查理二世秘密结盟。1672年3、4月间,英法先后对尼德兰宣战,分别从海上和南部陆上发动进攻;同时,科隆和明斯特两个德意志公国则从东面发起进攻。1672年6月7日,主动出击的德·鲁伊特在斯库内维尔德湾的试探性战斗中击败了英法联合舰队,但在陆上交战中,荷兰人分兵把守的错误战略完全无法抵挡法军的进攻。最后市民们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掘开了艾默伊登海堤,放水淹没国土,才阻止了法军,使阿姆斯特丹有了喘息的机会。
由于路易十四提出的媾和条件过分苛刻,使尼德兰人源于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的反抗情绪更加高涨。显而易见,尼德兰必须获胜,否则只能被摧毁。1673年6月7日和14日,66岁高龄的德·鲁伊特在斯库内维尔德外海两次与英法联合舰队交战,迫使鲁珀特王子指挥的对手撤回英国进行重新补给。8月21日,双方海军在泰瑟尔岛进行决战,荷军有70艘战舰,英军60艘,法军30艘。德·鲁伊特把舰队分成三个分队,最前面的分队只有1012艘战舰,任务是牵制德·埃特雷的法舰;与此同时,用余下的战舰攻击位于中间和后卫的英舰(分别由鲁珀特王子和斯普拉格爵士指挥)。斯普拉格轮率地带领后卫脱离本队,前去攻击荷兰舰队的后卫指挥小特罗姆普,陷入包围而被歼灭。单枪匹马的鲁珀特王子在被德·鲁伊特围住缠斗一阵后,有9艘战舰受损,2000多名将士阵亡,被迫落荒而逃。
由于海战失利,以及对法国实力增强的畏惧,英国率先退出了战争。1674年2月19日,英国和荷兰签订了《第二次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将战争中夺回的纽约和纽芬兰殖民地重新归还英国,英国放弃与法国的同盟。
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了,但法荷战事仍在继续。舆论对德·威特未能在外交上争取到盟友十分不满,暴民们将他投入监狱并处死,拥戴奥兰治家族的威廉三世重新执掌荷兰军政大权。
威廉三世就任共和国执政和陆海军统帅后,积极利用国际环境争取同盟,打击法国及其盟友。1676年,小特罗姆普指挥下的荷兰、丹麦联合舰队战胜了法国的最主要盟友瑞典海军,俘获战舰10艘,极大地削弱了后者的作用。现在,欧洲大陆的另一大强权--奥地利领衔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对法国宣战,丹麦也加入了荷兰一方。整个欧洲大陆都成为弱小的荷兰的后盾。
1676年初,一支由名将迪凯纳指挥的法国舰队驻扎到了西西里王国(当时属西班牙)的墨西拿。受盟国西班牙邀请,德·鲁伊特率领由18艘战舰和4 艘纵火船组成的荷兰舰队前去支援西西里。1月7日,荷兰舰队在斯特龙博利岛附近发现了20艘法国战舰和6艘纵火船,兵力处于劣势的德·鲁伊特利用下风向采取防御态势,等待法军主动发起攻击。
次日上午9时,法国舰队各舰同时成45°角对荷兰舰队实施进击,但拉法耶特率领的法国舰队前卫速度过快,冲入荷兰队列后遭到痛击,强行撤出时又因战舰都拥挤在一起而无法射击。被割裂开的迪凯纳主队与德·鲁伊特的分队成垂直状态,遭到猛烈的炮火射击,两艘大舰“兰格龙”号和“贝蒂内”号遭到了致命打击。最后,法国舰队终于逐渐恢复了队形,荷兰人沿着整个战列线抗击法舰的进攻,所有各舰全部进行近战。法舰企图包围和孤立荷军后卫都没有成功。下午4时30分,战斗结束,德·鲁伊特在给予对手重创后顺利撤出战场,只有1艘沉没。
4月22日,德·鲁伊特和迪凯纳再次相遇在阿戈斯塔外海。迪凯纳有29艘战舰,西班牙、荷兰联合舰队有27艘,其中西班牙10艘。遗憾的是,这次是由西班牙人担任联合舰队总指挥,德·鲁伊特本人位于前卫。占据了上风位置的联合舰队率先进行攻击,但中间的西班牙战舰位于舰炮射程之外,使主要战斗压力都落在了位于前卫的荷兰战舰身上。
一生从未遭受过压倒性炮击的德,鲁伊特在这次令人痛心的毫无指望的战斗中仍光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受了致命重伤,一周后在锡拉库萨去世。荷兰被迫转入防御。
柳暗花明的是,已经退出战争的英国人看到法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在数量上会超过自己,反法情绪越来越高涨。1678年1月,英荷订立了攻守同盟。事已至此,延长战争对两方都已没有任何好处。1678年8月11日,荷兰和法国签定了《奈梅亨和约》。路易十四为消灭荷兰而发动法荷战争,但荷兰在欧洲却没有失掉一寸土地,在海外也只是丢失了位于非洲西海岸和圭亚那的殖民地,这完全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海上力量。
1677年,威廉三世迎娶了自己的表妹,英国公主玛丽·斯图亚特。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戏剧性地成为英国国王及女王,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当年11月,他们率领由400艘舰船和2.5万名随员组成的荷兰舰队登陆英伦。
威廉三世是坚定的反法主义者,在他登基后4个月,英荷海军就按照5:3的比例组成了联合舰队。法荷战争结束后不到十年,1687年8月,路易十四趁神圣罗马帝国与土耳其交战之机,向德意志进军,令欧洲各国大为震惊。1689年5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和荷兰缔结《维也纳条约》,宣明共同对抗法国扩张。英国、西班牙与德意志诸侯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也相继加入,组成了反法大同盟。
1692年5月29日,由爱德华·鲁塞尔统率的英荷联合舰队在巴弗洛附近大败图尔维尔的法舰。在欧洲大陆上,荷兰人和整个同盟以贸易封锁、攻击法国沿岸城市等手段摧毁法国的战争经济。虽然法军在最初几年势如破竹,但并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战事逐渐陷入僵持。1695年1月法军统帅卢森堡公爵去世,法国开始保持不住微弱的陆战优势,同时所有参战国都因这场持久战而使其自身经济负担加重,战事因此趋向议和。1697年秋,法国与大同盟各国在荷兰的赖斯韦克签署停战条约,大同盟战争结束。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在遗嘱中把王位传给他的旁系后代、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为阻止法国建立大陆霸权,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和勃兰登堡公国再度缔结了反法同盟。1702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10月23日,英荷联合舰队在维戈湾伏击了法西联合舰队,全歼对手,1704年8月4日又攻克直布罗陀。8月24日,双方海军在马拉加的决战打成了平手,但此后陆上战事僵持了8年之久。
1713年,战争各方在荷兰乌德勒支缔结了最终和约:法国王孙获得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法、西两国永远不得合并,法国的新斯科舍纽芬兰和西班牙的直布罗陀转交英国,原属西班牙的南尼德兰、那不勒斯和米兰割让给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联省共和国坐落于英、法之间,因此自独立于西班牙之后,不是与英国、就是与法国持续不断地进行战争,耗尽了资财,其商业、制造业、贸易迅速衰败。一个富庶的商业国家就这样被无缘无故的、持续不断的敌对行动给毁了。威廉三世在英国登基后,极大地着眼于妻子的利益,下令所有荷兰商船听从英国的调遣,荷兰的商业精英们也开始把业务向伦敦转移,而本土在经济、贸易、海运方面的实力则大为下降。西班牙继承战争则给了荷兰的霸权地位最后一击。1720年,荷兰国家财富首次出现下降,一度引以为自豪的海上霸权也逐步转让给了英国。
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没有留下直系后裔,奥兰治-拿骚家族中的奥兰治分支随着他的死亡而绝嗣,由德意志拿骚家族那一支继承荷兰执政的头衔。弗里斯兰省和格罗宁根省执政官约翰·威廉·弗里索·范·拿骚由此成为奥兰治亲王。这位倒霉的亲王即位才9年,就在同普鲁士国王商讨财产继承问题的途中因渡船失事而淹死。1741年,约翰的遗腹子、30岁的卡尔·亨德里克·弗里索当选为亥尔德兰省执政,号称威廉四世。在群众的要求下,荷兰、泽兰等省的执政权也交到了他手里。不幸的是,年轻的执政平庸、软弱、得不到国人的敬重,并且在4年后就因癫痫病去世,政权落到其遗孀、英王乔治二世之女、汉诺威的安娜公主手中。
公主长着一张天花患者的麻脸,对治理国家既无兴趣又无精力,事事依靠其德意志顾问、前奥地利陆军元帅不伦瑞克- 沃尔芬比特尔公爵。后者倒是一位黎塞留式的出色政治家和阴谋高手,不过像他这样的人,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能收获的只有憎恶。
安娜公主死后,不伦瑞克公爵继续辅佐那对倒霉夫妇的孩子威廉五世。小威廉从小就被认为是这个家族中最糟糕的一类人,无能而自大。不伦瑞克公爵为他安排了从教育到婚姻的全部事宜,很可惜,机关算尽的老元帅无法左右时代。
1774年,北美十三州独立战争爆发了。消息传到阿姆斯特丹,兴高采烈的荷兰人以为向英国人讨还前三次战败之耻的良机到来了。1778年3月,法国加入了美国方面对英作战,威廉五世惟恐“胜利果实”旁落,急急忙忙地宣布与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实际在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尼德兰几大贵族家族希望以此次战争彻底消灭执政家族的权威,居然也怂恿开战。
第四次英荷战争爆发了,不过昔日德·鲁伊特麾下威风凛凛的荷兰舰队此时已经只剩下了其辉煌时期的一个影子--12艘战舰。
1781年4月5日,英荷海军在多格尔沙洲交战,均无损失,但这对荷兰人来说不过是一次精神上的安慰罢了。英国占领了联合省的几乎全部海外殖民地,并利用其盟友普鲁士在陆上对荷兰施加压力。这场战争自始至终其实是以贸易封锁的形式进行,到冲突结束时,昔日的“海上马车夫”已经彻底的沦为欧洲二流国家,并且在不久后就将遭受亡国的耻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