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浦东老宅由王炎根设计建造,复原了牌楼、仪门、照壁等传统建筑,展示了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这些建筑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乡愁的寄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图片 老编先说

牌楼是一种通常建在道路或山水要冲要道上的门式建筑,它多为三孔或五孔的形制,有时还有更多的门洞。牌楼往往是连接两地的象征性建筑,标志着人们进入了某个特定的区域或场所。与牌坊不同,牌楼更侧重于交通和交界的作用,常见于古代城市门、桥梁、关隘等地方。

仪门在上海及江南民居中是常见的,俗称“仪门头”。仪门头——旧式大宅院的第二道门,面朝大厅(大厅朝南,面朝大厅即朝北)的门脸上有砖雕门饰,并有四言横额。在浦东也是绞圈房子天井前方与墙门间连接处的门楼,在院子天井前方与墙门间连接处都有砖雕的仪门头,高达四五米,飞檐翘角,正上方有四字砖刻匾额,上下左右配以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图案,很是气派。
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座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
如您有机会去看看浦东老宅内的牌楼仪门和照壁这些复原的建筑,欣赏这些结构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古朴的文化遗产
。是一个很好的和民俗文化传统教育。

“浦东老宅”内的牌楼仪门、照壁

家 灵


图片

先简单说一下“浦东老宅”的创始人王炎根。老王是标准的浦东老农民,今年80岁,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浦东老宅”是他设计建造。从2000年开始,他先开助动车,59岁时又学会开汽车,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康桥、浦东各个拆迁工地,采集、讨要、收购了别人眼里的废品垃圾、他却当作建筑宝贝的砖木材料,再一车又一车地往回运。请不起专业的设计师,老王买来建筑专著,刻苦钻研,自当设计员设计图纸,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学会弄懂后,指导员工进行建造。请不起专业的工匠,则自己动手。既当设计师,又当工匠,又当监理,还直接当泥水木工,硬是带领镇康茂绿化公司的职工,忙里偷闲,建成一座依旧拼旧、还原复建、以清末民初为背景的建筑群落。


图片


经过近20年的操劳,这老宅占地24300平方米,先后建有房屋253间,用掉老门390扇,老窗642扇,老旧梁柱1759根,木椽18160根,看枋103块,小青砖144万块,瓦片165万张,瓦板砖42万块,滴水瓦16000副,石场地350平方米。除了建筑,老王还搜集了大量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
和老王交谈甚是佩服他的浦东话语言表达事物既生动有趣,又一语中的,听他用俗语诗歌土语娓娓道来,真是出口成章。有些话就是我在当地乡下插过队的也听得一知半解。(今天推文中老王的话我用红字突出)。


重新拼造浦东老宅,让子孙后代看一看,他们的祖辈曾经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先人居住在怎样的房屋里。

做一件事,不是做生意,必须要脱离俗套,不惜工本不图回报。


牌 楼

图片

清代石桥建牌楼,
甘为老宅写春秋。
阮老题词独一家,
中央党建网上留,
历届政府顺民意,
永为后人留乡愁。
千家帮困百家求,
欲哭无泪束缺点。


在进入“浦东老宅”的入口处大道旁边有一座用清代嘉庆年间的石桥建造的牌楼,规模虽然不大,确是用旧桥石构建的类似牌坊的建筑物,其中有四块古代石桥的桥面石,上面两块为寿丰桥桥面石,下面两块为官界寿安桥桥面石。寿丰桥三字阳刻,字外刻有圆框,官界寿安挢五字也阳刻,字外刻有方框。在桥名的左右两侧均刻有铭文。记叙了浦东老宅建造件,体现了专家的认同和政府的重视。

石牌楼雕刻的是:“浦东老宅为后为后人留下一丝乡愁。”中央党建网原件是王炎根:为后人留下一丝乡愁。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篆文题词:浦东老宅


仪 门

清水围墙有仪门,百年砖雕步尖头。

斗拱飞檐四角翘,不用钉子和木头。

一根门闩墙里蹲,两扇大门紧敦敦。

三步阶沿石库门,门外一对守门神。

文要出轿武下马,亲戚朋友需通名。


图片

(左1)康桥镇镇长郭笑勇

(左2)原南汇区撤区时在职区长张建晨

(左3)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

(左4)建造浦东老宅的董事长汤柳鶄

(左5)浦东老宅建造者王炎根。


“浦东老宅”内有好几座仪门,最具规模和特色的一座仪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钦琏筑海塘保生灵下联“建晨护老宅留乡愁横批“前后三百年”

门外一对石狮,威武雄壮,镇守仪门,为百年以上古物。只见清水围墙,百多年历史的砖雕步尖,斗拱飞燕,四角高翘,十分壮观。门头上方有“德厚仪重”题词,题词上面有古人迎送砖雕,雕工精细,人物清晰。门内,一根方木门闩头部包铜,十分粗壮,藏在墙内。整座仪门,两个工人细磨细作,整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复制成功。


图片



照 壁


进门当道一照壁,里厢外头两隔开。

一副对联是家训,凤彩牡丹迎客来。

收藏之人文墨浅,里厢放到外头去。

虽然错挂上下联,浦东本来没照壁。

西门进出鹤厢棚,南墙篱笆存百年。


图片

▲照壁北立面和对联


图片

▲照壁南立面


砖雕照壁,南壁为“有凤来仪”图案,两侧对联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家训教人宽容为怀,勤于耕读。北壁为“凤穿牡丹”图案。

有意思的是这处照壁安装有两处错误:一为对联上下联放反,二是两幅图案正反放错。只有小学文化的老王,没见过照壁,又无法解读对联,谦虚认错,实为幽默智慧之举。
老王复原的这座照壁,壁座砖块砌成台基,壁身多用对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间以雕饰纹样面砖;壁顶形式常为歇山和庑殿顶。显得照壁雄伟精美,装饰瑰丽,而在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小巧玲珑,素平无华,间或有些装饰,但并不那么豪华。这说明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
以上说的浦东老宅内三处牌楼,仪门,照壁复原建筑是传统民居,说明历史在弘扬文化上,用别的教育手段很难替代。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曾多次带领团队来浦东老宅寻访考察。阮教授说:“这些东西留下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类文化的沉淀,也是我们自己留下的城市和家乡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就是萦绕在脑海深处的那一丝淡淡的情愫,就是那挥之不去的那股浓浓的乡愁。您认同吗?


图片视频由平台和《浦东老宅》提供
编辑/排版/ 家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有更多精彩

重现老周浦

图片

坚持是一种信仰,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举报/反馈

原创3D重现老家乡

1106获赞 358粉丝
老画童用三维影像复原记忆中的大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