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川剧服装、头帽沉浸式特展”将展多件精美川剧戏服,展示川剧文化。戏服制作精美,保存需干燥。服饰、盔帽体现角色身份,穿对衣服能帮助演员更快入戏。展览还将展出多位川剧名家戏服。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大家近距离欣赏过川剧戏服吗?今日,记者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川剧服装、头帽沉浸式特展”即将在川剧艺术中心开展,集中展出多件做工精致、色彩华丽的盔、帽和戏服。

今年6月,一场由市川剧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联袂举办的“川剧服装、盔帽与脸谱沉浸式特展”受到欢迎,在7月撤展时许多观众表示“没看够,还想再看”。为了让更多人一睹传统川剧戏服的风采,市川剧院将在锦江剧场复刻这场展览,通过戏服展示多彩多面的川剧文化。

展出戏服制作精美,老戏服需干燥存放

走进锦江剧场大门,一眼就能看见两件精致的川剧戏服,一件绿色,一件湖蓝色。两件戏服上都绣着多个“团龙蟒”纹样。记者凑近看到,戏服的一针一线非常细致,上面的“蟒”活灵活现,十分华丽精美。在戏服的旁边,摆着两顶头帽。据了解,该展览将展出老旦穿的蟒袍、小生穿的褶子等多件戏服,以及闯盔、蓝苏、相貂、硬王巾等头帽。

“这两件戏服的‘岁数’很大了,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衣服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服装部负责人邓彬告诉记者,在川剧表演中,这两件戏服小生和文静老生使用较多,“通过这两件戏服,大家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老戏服的珍贵。拿衣服上的刺绣来说,这两件衣服的绣线都是一厘米定三针或是定四针,所以绣出来的图案会很立体。”

老戏服如何保存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损耗?邓彬表示,老戏服的保养颇有讲究,所有戏曲服装都不能下水。“老戏服的存放条件需要干燥,不能湿气太重,不用时叠放柜子里,放以樟脑丸等驱虫除湿。每年的春末和秋中,上午9点左右或者下午5点要进行统一晾晒,晾晒的时候要避免阳光过分直射。”邓彬说,“穿着戏服时,演员要内搭水衣水裤,当汗把戏服浸湿后需要用酒精消毒,反面晾晒干透后再进行入柜。”

服饰、盔、帽体现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川剧不仅有极具辨识度的唱腔,还有变脸、滚灯、水袖等独树一帜的绝技以及华美的服饰,观赏性很强。“在川剧表演中,服饰是人物标识与性格特征的集中外化,观众一看服饰就能知道角色的社会地位和性格。”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建华表示,川剧服饰是川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杜建华介绍,川剧戏装种类繁多,不同的衣服严格对应不同的身份,比如文小生穿鸳鸯褶,褶子开高衩便于施展褶子功,而帝王将相则穿蟒袍。另外,川剧戏装的颜色也颇为讲究,如黄色用于皇生,绿色用于红生,白色多用于武生,红色常用于丑角等。

川剧盔、帽、巾制作工艺精细,广泛应用镶嵌等技法,不同类型的盔、帽、巾也代表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例如蓝苏多为剧中的商贾、乡约、里正、江湖中人所用,凤冠则是为社会地位高的女性所用,如贵妃、状元夫人等。

“川剧服饰是川剧艺术深厚底蕴的具象化载体,这些服装和盔、帽、巾蕴含着中国戏曲千百年来的艺术积淀,我们要让更多人,特别是更多年轻人看到这些戏服,让他们可以通过近距离欣赏,透过戏装看到川剧艺术的魅力。”杜建华说,川剧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于台上的表演,学问还很多,需要被更好地挖掘传承。

穿对衣服、戴对头饰能帮助演员更快入戏

川剧《贵妃醉酒》是受到广大戏迷喜爱的经典折子戏,取材于唐朝杨玉环的故事。《贵妃醉酒》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的拿手好戏,她唱做俱佳,把杨玉环心中不满,自斟自饮,怅然大醉的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演活了醉不失态的贵妃,令无数戏迷沉醉戏中。在《贵妃醉酒》中,除了演员精湛的表演,华丽精致的戏服也被戏迷津津乐道。

本次展览会滚动展出名家的戏服,其中包括陈巧茹的这件《贵妃醉酒》宫装。记者看到,这件宫装以红色为主,圆领对襟,阔袖肥腰,袖筒镶饰红、粉、蓝等色光缎。穿时外加立领重穗云肩,腰际加饰如意片。

“这件衣服陪伴我大概有30年的时间了,我不仅在《贵妃醉酒》中穿过它,还在《别宫出征》等剧目中穿过。我曾穿着这件戏服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表演,感情很深。”作为一名川剧名角,陈巧茹告诉记者,戏服在川剧表演中极为重要,“在川剧表演中,通过一个角色的服饰就能知道其身份,比如青衣的角色大多时候都比较苦,所以她的服装就会非常素雅。以前我的老师就告诉过我‘宁穿破,不穿错’,穿对了衣服,戴对了头饰可以让演员快速入戏,更加沉浸在角色中,为观众献上更好的表演。”

▲陈巧茹《贵妃醉酒》戏服

据邓彬透露,接下来还将滚动展出晓艇、蓝光临、蔡少波、王超、王玉梅等川剧名家所穿过的戏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图片 吴雅婷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钟婧玥

举报/反馈

锦观新闻

19.8万获赞 13.6万粉丝
锦观新闻 ,直击新闻现场,感受时代脉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