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1987年中越边境战激烈,人民日报报道“猫耳洞”读书声遭质疑。实际“猫耳洞”狭小湿热,越南女兵用“美人计”袭扰。战士苦中作乐,用生命保卫边疆。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1987年7月7日,西南边陲,是中越两国车轮战的最激烈的时期。

为了鼓舞士气,人民日报海外版第四版刊出新华社专稿,题为《边防“猫耳洞”处处读书声》。

此稿一出,就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称记者根本没有实地调查,亲身去过边陲的“猫耳洞”。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因为真实的“猫耳洞”更多的是炮弹下坠的呼啸声,而并非朗朗的读书声。可见,这不过又是一种片面的报道。

之所以“猫耳洞”传出读书声,那也是为了解决士兵的精神需求,不至于出现因干燥、乏味的边防生活而产生心理疾病。

在“猫耳洞”,解放军不仅要时刻警惕越南的袭扰,还要小心越南女兵的“美人计”。

老山的“猫耳洞”

“猫耳洞”这个词汇诞生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准确地说,是出现于老山战场。

老山,地处云南省麻粟坡县境内,是中越八十年代展开“十年轮战”的主战场。双方在老山地区互相炮击对方,偶尔出动小股部队进行军事作战任务。

在战争中,为了减少士兵伤亡,总会修建防御工事。老山山脉连绵不绝,战线过长,也会在一些关键隘口修建防御工事,抵御敌军的袭扰。

“猫耳洞”就是一种老山战场最为常见的一种简易工事。

“猫耳洞”造型简单,构筑快捷,从上空俯视细看,就会发现此工事极其相似“猫的耳朵”,可以有效躲避越南的炮火攻击。

同时,由于老山地区在地理环境上,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溶洞。

战士们便将这些溶洞改造为防御工事,或者休息场所,还挖掘地道,当作人工-自然结合的掩体。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猫耳洞”就像黑夜中上空的恒星,点缀着前线和后方阵地。

毫不夸张地说,有边防战士的地区,百分之八十的概率会有“猫耳洞”。

故而,边防战士还因此得了一个雅称——“猫耳洞”人。根据退伍的边防战士的回忆:那时,我们之间,不论军官,还是士兵,都说这个是“云南猫”,那个是“山东猫”,军队内部还流行着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在猫耳洞里待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从口头禅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士兵们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也能分析出,“猫耳洞”士兵的日常生活非常人难以想象。

一位后方指挥员有一次视察老山前线的“猫耳洞”,表情严肃、神色严峻,由衷感叹道:“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待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该给他们记功,就是二等功也不为过!”那么“猫耳洞”究竟苦在哪呢?苦在哪呢?边防士兵为何要提防越南女兵呢?

“猫耳洞”的苦处

边防士兵面对“猫耳洞”第一感觉就是空间狭小,犹如一个王八盒子。“猫耳洞”大不过几平米,小的仅有一平方左右,很多洞口只能匍匐爬着进入。

如果有的士兵体型过大,要想进去只能靠后边人硬塞。即便进去,也只能坐着、或者蹲着,根本无法站立。若是走好运,碰到较大的“猫耳洞”,勉强躺下,也要将腿蜷缩、呈半弓状。

比如有一名姓谭的战士,在“猫耳洞”守了两个多月,由于长期在狭窄、逼仄的角落里蜷缩,出来后双腿竟然不会走路。

战士们将他抬了出来,1米8多的他面黄肌瘦、身躯佝偻、浑身哆嗦,像变了个人一般,恢复了半年才渐渐好转。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不将工事修的大些?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越南和我方大部分前沿阵地犬牙交错,双方相距最近距离不过数百米,大声说话都能听见。

要是工事修得过大,极易暴露,必遭敌人炮火袭击。为了保命,也只好将工事修的如玲珑骰子一般。

除了洞口狭小,第二个困难就是不通风。这也导致洞内空气流通不畅,洞内各种味道充斥其中,汗味、腥味、霉味、烟味、相互交融,想想都让人捂住口鼻,直呼酸爽。

一些参战老兵回忆:“要是后方的士兵突然进入猫耳洞,开始几天根本吃不进东西,难受的让人感到窒息。”

另外,“猫耳洞”十分炎热潮湿。看过边防战士的图片,都会发现战士们总是光着身子?这主要就是“猫耳洞”气候十分炎热。有一次,时值春节,一位师长带着女学生、女演员到老山作战前线慰问。

阵地上有几人没来得及穿衣服,见到师长和女学生、女演员,面上一红,躲进了“猫耳洞”,惹得师长大骂,叫来了连长。

连长一边流着泪,一边解释:“师长,猫耳洞内太热了,雨淋日晒的,细菌繁殖很快,很多战士裆部很容易就溃烂,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不穿衣服的。”

广西、云南边境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度高、湿度大,到了夏天,温度普遍超过40°。更为严重的是,战士们还不能轻易出去,这样皮肤病就找上了门。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不穿衣服。

最后一个困难就是容易遭受突袭。“猫耳洞”的种种弊端,不仅我方知道,对面也知道。

深夜里,越南就多次派出特工,像幽灵一般悄无声息,摸到洞边。

比如驻守老山高地的一个夜晚,伤员小高被安排在稍高的地方,一个闪电袭来,照亮了洞口,小高发现洞外有个人影。还没等小高喊叫,一个“嗤嗤”的手雷冒着烟,扔进了洞内。

小高没有办法,为了拯救战友,只好用血肉之躯压在手雷上。一声闷响,小高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在地。

战友们也及时醒来,抱着枕边的长枪,冲出了洞外,结果了偷袭的四名越南特工。可是小高的后背被数十块弹片击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女兵的“美人计”

驻守老山“猫耳洞”的解放军不仅要对抗大自然,还要抵御越南特工的袭扰,但更让人防不胜防的还有越南女兵的“美人计”。

残酷的越战让越南的男性士兵大幅度减少,等到了八十年代,越南又挑衅中国,兵员就更加捉襟见肘。

因而,越南政府征召了许多女性加入战场。起初,越南女兵只是承担医护、后勤等工作。

可是等到了战役的后期,越南女兵也扮演了男性士兵的角色,冲击在前。

她们利用女性的弱势身份,乔装成边境附近的孕妇,侦察情报。有时还会易容成农妇,在水源下毒,让解放军丧失战斗力。

比如解放军有一位名叫向小平的神射手,他就在越南女兵上吃了苦头。一个晴朗的上午,向小平正趴在“猫耳洞”的战壕,用瞄准镜观察远方一千米左右的树林。突然,一个身着绿色军装的越南女兵出现在镜头中。这时,只要向小平食指轻轻一扣,就能让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向小平没有立即开枪,而是向排长禀告了敌情。排长听了,急忙说道:“小平,那你还等什么,直接开枪就是了,你不想立功了。”向小平吞吞吐吐解释道:“排长,她是个女的,我下不去手啊。”

排长先是一愣,拿起手中的望远镜一看,果然是个女的。只见她体态丰腴、面容姣好,一张鹅蛋脸上点缀着一双桃花眼,眼上的柳叶眉甚是喜人,就是脸庞黑了点,估计是长期曝晒所致。

排长大抵是生了恻隐之心,对向小平说:“算了,让她走吧,毕竟杀女的不是爷们该干的事。”看着这位身材苗条的越南女兵消失于视野,向小平也没有扣动扳机。

可是向小平的善意并没能换得一丝感恩,反而上了大当。“猫耳洞”驻守士兵,长期没有独居,许多男性欲火难填。没事时,就拿着望远镜,看着越南女兵洗澡,这些女兵不仅不害臊,还故意挥手。

有的士兵无法克制内心的欲望,便大着胆子朝女兵走去。可是“色”字头上一把刀,边防士兵一靠近女兵,就会被几人立刻打晕在地,成为俘虏。

后来上级知道这种“美人计”,便下令:再发现越南女兵洗澡,就立即实施炮火打击,这才减少了伤亡。

其实这种“美人计”早在越战期间,就是对付美国大兵的一大法宝。

曾有记载,一位美国大兵在山林的角落发现一名落单的越南女兵。正当他举枪射击,这名女兵为了活命,竟然褪去了身上薄如蝉翼的衣衫,裸出了小麦色般的皮肤。

春色尽收眼底,美国大兵放弃了手中的冲锋枪,淫笑着走了过去。正打算云雨一番,越南女兵趁美国人一个不注意,抽出了腿上的匕首,直刺美国大兵的胸膛。

时间一长,美国人也知道了越南的套路。后来,美军一旦俘虏越南女兵,就会利用一种名为“空孕催情剂”的化学药品折磨越南女兵。

这种药物会让人产生幻觉、进入到一种极为兴奋的状态,成为美国大兵的玩物。

结语:

了解了“猫耳洞”的全貌,就会发现边防士兵的不容易。对于参战老兵,“猫耳洞”的意义,就好比是红军战士心中的草地雪山,是他们心中最难以忘却、也最令人胆寒的回忆。

这些“猫耳洞人”抱着“亏了我一个,幸福全万家”的新年,经受住了环境和美色的考验,用生命和热血保卫了祖国南疆的安全。

参考资料

《老山“猫耳洞”的五大威胁》 少女读本 战场·猫耳洞

《美国对越心理战中越南女性形象论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21年第4期

举报/反馈

古小凌

171万获赞 6.9万粉丝
看红尘多少往事,不过一笑而过。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