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朱国华因涉及流氓罪和强奸罪,在“从重、从快”的严打活动中被判死刑。

作为朱德元帅的孙子,外界纷纷猜测他是否会得到“免死金牌”。

然而,朱德的第六任妻子、朱国华的祖母康克清表示绝不干涉。

她18岁嫁给朱德,一生未育,被尊称为“女司令”,最终官至副国级。

朱德去世后,康克清每年清明亲自祭奠,持续15年未曾间断。

然而,1992年4月,康克清病重昏迷,老人躺在病床上,向家人道别。

临终六字遗言让人泪目,其中一人哽咽说:“妈妈,您不要这样……”

那么,康克清究竟说了什么?

1911年,康克清出生于江西,自幼家境贫困。

由于家里难以维持生计,亲人将她送到富裕人家当童养媳。

在那里,她被视为掌中宝,但命运却在一次意外中发生改变......

那家的儿子不幸去世,从此康克身份改变成了养女。

虽然生活改善,但她深刻体会到社会对女性的不公。

14岁时,红军来到她们那里。

虽然最初对这支革命队伍不了解,但她也听说他们是来帮助穷人当家作主。

随即决定加入红军,但康克清养父养母不情愿,想要给他说个好人家,踏踏实实过日子。

理解养父母的出发点,劝说时保持冷静:“妈,婚事我已有打算,无需您操心。至于我的革命道路,已决心,无人可阻。”

后来,她坚决拒绝“强买强卖”的媒婆。

养母不愿放弃,但无人敢上门为她做媒,因为她拒绝封建婚姻,媒婆们不愿冒失败的风险。

1927年,康克清带着几位小姐妹前往农军报名台,表达了参军意愿。

当时的大队长罗存定看着眼前几个女孩们不以为然:“你看看周围都是男人,等你们长大了再来吧。”

康克清表示:“古有穆桂英、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更何况现在北伐军已经有女人参军了,你们这就是封建思想。”

在康克清的坚持下,罗存定只能找到部队领导,破格在登记簿上加上了她们的名字。

康克清加入农军后不久,就参与了万安县的农民暴动,对抗县里的土豪乡绅民团武装。

她巧妙地组织妇女,传递情报,成功搜集信息,导致一批不法土豪乡绅被捕,土地分给贫苦农民。

然而,国民党得知后进行血腥镇压,康克清被迫转向地下工作,发誓为死去的同志报仇。

与此同时,南昌起义的朱德在赣粤湘边境地区与敌人进行游击战。

虽未谋面,但两者在革命道路上互相奔赴。

不久后,红四军主力会师井冈山,在攻克遂川后分兵发动群众。

陈毅率领第二十八团三营到达罗塘湾,康克清通过标语感觉红军已经到来。

敌人紧追,时间紧迫,康克清和陈毅第一次在报名处见面。

陈毅疑惑地问:“女孩子怎么当红军呢?”康克清回答:“女孩子也能上阵杀敌,为革命而死总比被踩死强。”

陈毅听后大惊,认为眼前这个女娃娃气宇轩昂,便带她上了井冈山。

18岁那年,康克清在大雪中跟随红军下山,忍受严寒。

几天后,红军遭到国民党“会剿”,情急之下,朱德亲率独立营掩护毛泽东机关人员突出重围。

然而,她的妻子伍若兰在突围中被俘,这让蒋介石大喜。

试图通过伍若兰让朱德倒戈。

面对伍若兰的坚贞不屈,最终只能送上法场......当时她还怀有四个月的身孕。

国军为震慑红军,残忍地斩下伍若兰头颅,悬挂在长沙城门三天三夜。目击者杨开慧悲痛写下《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一文,强烈谴责国民党的行为。

“这一次杀朱德妻的事,才把我惊醒过来!原来我们还没有脱掉前清时候的文明风气,罪诛九族的道理,还在人们的心里波动!另外,我竟又知道,杀人不但不是悲惨的事,人头简直是普遍需要的一种艺术品!”

1929年2月17日,朱德在得知伍若兰遇害的消息后,在毛泽东面前落泪:“她是为我而死的!”

随后,独自走进树林,抚摸着伍若兰为他制作的新鞋,悲痛不已。

这双鞋成为他珍藏的物品,从未穿过,一直带在身边。

妻子伍若兰离开后,朱德白天坚持工作,夜晚却难以入眠。

这些贺子珍都看在眼里,打算给他张罗婚事。

经过一番观察,她将目光放在了康克清身上。

当时,康克清年仅18岁,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身体强健,能吃苦。

贺子珍委婉表达了她的想法,但康桂秀因自己的学识和身份差距感到犹豫。

她认为朱德是军长,而她只是红军女战士,对朱德仰慕之情难以配得上。

最终委婉拒绝了贺子珍的提议,但这件事在她心中也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一天,朱德在散步时遇到了曾志,非拉着他到妇女同志住处。

刚开始有些犹豫,但一想到自己可以和女兵们打破思想隔阂,他就欣然同意了。

刚进屋,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康克清。

朱德问她年龄,康克清回答18岁。

朱德又问:“你才18岁,怕牺牲吗”。

康克清坚定表示不怕,得到朱德赞赏。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二人逐渐熟悉起来,闲暇之余,康克清也总会打听朱德的行踪。

一次,曾大姐让康克清送洗好的衣服到司令部,嘱咐她“收拾”一下自己。

康克清按照指示去了司令部,正巧遇到了朱德。

她好奇地问朱军长的衣服为什么还没人洗,陈毅笑着说:“有人洗,只是洗不干净。”

康克清自告奋勇:“这件事以后交给我吧,保证可以洗干净。”

陈毅戏谑地说:“那可得洗一辈子啊。”

康克清害羞地说有事要忙,匆匆离开了司令部。

谁知道,这句话不久后成为了现实。

1929年,康桂秀和朱德在福建长汀举行简单仪式,正式成为夫妻。

从康克清答应结婚的那一刻起,便以“朱老总夫人”为人们熟知。

鲜有人知的是,她的战术指挥能力堪比红军将领。

1934年,她在赣州与国民党军相遇,迅速带领三百多名红军转入游击战,成功脱困并击溃敌军,让敌人晕头转向。

1935年,红军反围剿失利,开始被迫长征。

朱德作为军长领导前方,而康克清身为机要工作人员只能在后方。

尽管组织提供担架和马,康克清拒绝特权,决定用仅剩的医疗资源帮助伤兵。

她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趟过草地,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在行军途中,一次高原反应导致她高烧昏迷,朱德知道后十分着急但也无法离开前线,只能派人用担架拉她下雪山。

这次伤痛使她终身无法拥有孩子,于是将朱德和前妻的子女视为己出,孩子们也都愿意叫她“康妈妈”。

1937年时,康克清已经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并成为朱老总生活的得力助手。

朱老总热爱阅读,但那个年代书籍稀缺,为了满足他的需求,康克清不辞辛劳,四处借书,不仅向战友们借,还找当地私塾先生借。

在她的努力下,朱老总在那几年里读了不少书。

毛主席曾戏称:“老总啊,当年你教克清同志读书,如今克清同志又帮你找书看。依我看,克清同志不仅是你的贤内助,还是你的好老师!”

康克清与朱德共度了四十七年,尽管未生育自己的孩子,但她成为了朱老总两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朱德有两个子女,大儿子朱琦是第一任妻子所生,而二女儿朱敏则是第三任妻子所生。

康克清作为第五任妻子,虽未亲生这两个孩子,却全心全意地献出爱,胜过亲生母亲。

在老夫少妻的组合中,她面对儿子朱琦与继女朱敏的难题,表现出色。

尽管年龄相差仅五岁,她在朱琦身上投入了极大的心血。

1946年,康克清为助继子朱琦婚礼,甚至请来贺龙元帅做证婚人。

四年后,康克清为朱琦的妻子赵力平备孕忙碌,展现出了婆婆的关怀。

同时,她对失联的继女朱敏也表现出深切的担忧。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康克清为女儿朱敏的安危焦虑不已,催促朱德通过官方途径联系莫斯科,但遭到了拒绝。

面对丈夫的坚持,她只能收起未寄出的信件,默默祈愿女儿平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康克清成为新时代女性代表,推崇夫妻平等和五好家庭等新理念。

她收留革命烈士后代,视为亲生子女,帮助他们成长并取得成功。

康克清与朱老总陪伴彼此度过艰难岁月,但随着时间流逝,朱老总于1976年离世。

这一年,国家失去了朱老总、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重要领导人。

自那以后,康克清每年都会坚持扫墓,缅怀朱老总。

1983年,她得知孙子朱国华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坚定选择让国家法律处理。

朱国华最终被判死刑。

康克清告诫后辈要守法,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随后,她仍坚持在一线为国家建设努力。

1992年清明节,康克清身体状况恶化。

4月22日,她躺在病床上,周围有家人和朋友。她费力说出:“我什么都不要。”

在场的所有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举报/反馈

雨涵心中的历史

10.6万获赞 2.1万粉丝
悠悠大国,文化底蕴和其深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