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伊茂林
齐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期,集中出现了几个“最早”: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最早的行政管理全书《管子》、最早的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最早的足球运动蹴鞠。当时齐国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综合国力居各诸侯国前三,齐都临淄是远近闻名的大都市。这段时期的齐国堪称“盛世”,执政者是齐宣王。
富庶的齐国都城临淄(AI生图)
志在一统天下
齐宣王名田辟彊,齐威王之子。他在位期间,胸怀“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雄心壮志,勤勉治国,一心想要统一天下。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齐国与秦国东西对峙,都是战国时期的强国。为了抵御秦国的东扩,齐宣王积极与其他诸侯国联络,共同谋划抵御策略。公元前319年,魏国的公孙衍提出合纵抗秦,齐宣王立刻表示支持,并在公孙衍成为魏国相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公元前318年六国联合抗秦时,公孙衍推举楚怀王为联军首领,齐宣王心中不快,没派援军参战。结果,五国联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溃败,合纵联盟也因此瓦解。
公元前317年,齐宣王因公孙衍未能推举他为合纵长而感到愤怒,于是与宋国联合向魏国发起攻击。魏国为了抵抗齐军,拉拢赵国共同应战。两军在观泽(今河北清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魏赵联军在齐军的强大攻势下惨败,齐军凯旋。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看到了扩张疆土的机会,立刻派遣大军征伐燕国。燕国无力抵抗齐军的强大攻势,齐军仅用50天就攻克了燕都(今北京西南)。起初,燕国百姓误以为齐军是来解救他们的,纷纷以礼相待。但随着时间推移,齐军没有撤退的意思,燕国百姓开始反抗。齐军的镇压激化了燕齐两国的矛盾,同时,其他诸侯国也因为齐国长期占领燕国而感到不满,开始筹备援助燕国。公元前312年,面对内外压力,齐军不得不撤出燕国。
齐宣王对秦国的干涉一直怀恨在心。楚怀王为了共同对抗秦国,计划与齐国联手,齐楚联盟应运而生,形成了秦、韩、魏三国联盟与齐、楚两国联盟的对立局面。齐楚联盟建立后,齐宣王与宋国联手攻打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南),还协助楚军进攻秦军,成功夺取了曲沃。在这段时间内,齐楚联盟声势浩大,秦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纵横秦楚之间
曲沃一战,秦国的失利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得破坏掉齐国和楚国的联盟。于是,秦国派出张仪出使楚国,向楚怀王许下一个诱人的承诺:只要楚国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便将商於(今河南淅川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赠予楚国。楚怀王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选择了与齐国绝交,并派出使者随张仪回到秦国接受土地。然而,张仪一回到秦国,对割地之事只字不提。楚怀王又派勇士前去齐国,对齐宣王破口大骂,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激怒了齐宣王。
就在此时,秦国却派使者与齐国结盟。齐、秦两国联手,最终在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大败楚军。楚怀王急忙催促使者质问张仪,而张仪却狡辩称只答应割让六里土地,不是六百里。楚怀王愤怒之下起兵伐秦,结果损失了八万将士,还丢失了汉中之地。愤怒和羞愧驱使楚怀王倾尽国力,与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决胜负,但再次遭遇惨败,只得割让两城以换取和平。
秦国成功瓦解齐楚联盟后,转而向中原地区发起攻势。公元前310年,秦军攻克韩国的宜阳,为秦国通往中原打开了大门。公元前303年,秦又攻占了魏国的蒲坂、晋阳、封陵三地。韩、魏两国在秦国的巨大压力下,转而寻求齐国的帮助。齐宣王趁机与韩、魏结成合纵联盟,并邀请楚国一同反秦。秦国利用财物和美色贿赂楚怀王,再次使楚国背叛齐国,与秦结盟。
齐宣王对此怒不可遏,联合韩、魏两国进攻楚国。由于秦国的介入,三国未能取得战果。到了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军由唐昧率领,双方对峙长达六个月。匡章派出精兵乘夜渡河,从楚军防守严密的地方发起突袭,楚军溃败,唐昧战死。联军获胜后,韩、魏两国获得了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南)以北的大片土地。尽管齐国未获得实质利益,但国威大增,楚、秦两国都向齐国求和,齐国的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举开创盛世
齐宣王对外开疆拓土,纵横捭阖,尽显雄才大略;对内则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其事迹在史书中屡屡被提及。
有个叫王斗的人求见齐宣王,直言不讳地批评他虽广招贤士,却未能重用。齐宣王虚心接受了王斗的意见。名士颜斶在齐宣王面前宣称国君不如士人尊贵。面对这样大胆的言论,齐宣王没有生气,而是怀着诚恳之心请颜斶指教。钟离春,一位年逾四十、容貌丑陋的女子,在朝堂上连呼“危险啊!危险啊!”,指出齐国已危机四伏。齐宣王不仅没有怪罪,还将其封为王后。还有春居这位士人,劝谏齐宣王不要建造劳民伤财的大宫殿,齐宣王当即下令停止工程。年仅 18 岁的齐国小伙闾丘卬,勇敢地拦住齐宣王的车驾,直言批评他用人不当。齐宣王不仅当众承认了自身的过失,还起用闾丘卬去治理东阿。
齐宣王不仅善于倾听臣民的意见,在用人方面也是独具慧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力排众议信任大将匡章便是典型例证。
有一次,齐国与秦国交战,齐宣王任命大将匡章迎击秦军。匡章派遣使者频繁往来于秦军营地,一边与秦军巧妙周旋,一边记下秦军旌旗和士兵服装的样式,打算让部分齐军伪装成秦军,混入秦营,来个出其不意的袭击。齐国的侦探不明白匡章的意图,多次向齐宣王报告,声称匡章准备率军投降秦军,大臣们也纷纷劝说齐宣王要早有防备,但齐宣王坚信匡章不会叛变。
不久,匡章率领齐军伪装成秦军,成功打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大获全胜。齐宣王说:“匡章为人十分忠诚,怎么可能背叛呢?”由此可见,齐宣王用人不疑,对下属给予高度信任。正因为如此,匡章忠心耿耿听命于齐宣王,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父亲齐威王励精图治的基础之上,齐宣王凭借自身的智慧与胸怀,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强盛,让齐国登上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巅峰,开创了闻名于世的“威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