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公园河边是消暑纳凉好去处,违规下水的现象也多了起来。记者走访发现,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小龙河几乎成了网红打卡地,野泳、跳水的男女老少如同“下饺子”,保安怎么劝都劝不住。
“露天野泳有危险”,诸如此类的警示遍布河道。相较于正规游泳馆,户外水域看似平静无波,实际上暗流涌动,有时候还会形成难以察觉的漩涡。何况,许多河道虽有危险提示,却无救援资源,一旦出事很难及时营救。除此之外,一些河流水质主要是再生水,浸泡其中也危害身体健康。每年夏季,违规野泳造成的悲剧不时出现。一些“孤泳者”罔顾警示劝阻,既是拿自身安全开玩笑,也是给公共救援添堵。
野泳危险,可为何劝不住?从个体而言,主要是侥幸心理作祟。一些人自以为水性好,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心更大,不带安全设备,带着孩子“裸奔”下水,一说起来振振有词,“这么多人都游,不打紧”。从管理方来看,软规矩缺乏震慑力也是一大诱因。虽然禁止野泳是常识,但这一规范其实属于文明之规,碰上不以为意的,安保人员也只能好言相劝,并不能现场处置,一来二去也助长了漠视心理。
纵享清凉还需安全作伴,文明入心离不开硬气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宣教和引导。多立牌、多警示,警示牌上除了“禁止游泳”等字样,或可进一步提示水有多深多急、有哪些危险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明规立矩加以惩处,提高不文明行为的代价。除了劝阻,一些公园不妨祭出黑名单管理制度,对于屡教不改者,该曝光曝光,该禁止入园禁止入园。
当然,野泳火热也折射出供需之间的落差。正规泳池供不应求、收费偏高、人多扎堆,户外规范游泳场地缺失等问题,都需要重视起来。恰如有人追问的,北京现在河多了、水清了,能不能规划点普惠规范且又安全的户外戏水、游泳场地?这其中,或也不妨引入一些社会资源,解决管理难题。
疏堵结合,多管齐下,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消暑的环境,冒险贪凉者才会越来越少。
图源:本报客户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