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超然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

连续14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再度扩容。

近日,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这意味着继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之后,上海港又迎来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罗泾一期码头于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并于去年12月底建成交付,历经半年联调试运行后正式投产。

本次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标准箱),生产环节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

与改造前相比,罗泾港区码头最大的转变就在于“绿色化”和“智能化”。

作为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罗泾港区码头曾被贴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标签。后因长江保护要求,煤炭码头、矿石码头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停产。

现在的罗泾港区码头一改此前面貌,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都贯彻了“绿色”的理念。

据介绍,项目利用废旧材料建造新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被拆除的30%建筑材料均被再次利用。

同时在运营中,岸桥、轨道吊、巡检车等设备及车辆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作业过程“零碳排”。

除了“绿色”外,罗泾港区码头也和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一样走“智能化”路线。

港区配备了首次国产化转型应用的智能营运管控(NEO-TOS)系统,基于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所以在码头几乎看不到操作人员。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于上海而言,罗泾港区码头的建成解决了上海码头岸线资源紧缺的问题。

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大关,也让上海港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5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

高速增长的同时,泊位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在逐年显现。罗泾港区码头开港不仅可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都能提供助力。

据上海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泾一期码头将打造成内贸码头,服务国内大循环。而此后二期港区的建设会再增加140万标准箱的年吞吐量,建成后同时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作为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罗泾港区码头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可复制推广的改造模式。

与洋山四期纵向的布局不同,罗泾集装箱码头是传统码头的横向布局,其改造方式更适用于旧码头。且罗泾集装箱码头的“智慧大脑”系统是有模块化功能的开放系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从硬件到软件,罗泾集装箱码头都是一个传统码头转型升级的可复制模板。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重大港口建设项目,除了罗泾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外,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项目也提上日程。未来,将有新一批智慧绿色港口,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4万获赞 68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