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那是1后面跟着11个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对普通人来说,那是几辈子都赚不到的天文数字,遥不可及。

对李嘉诚来说,也许真的就只是个数字。但别忘了,他也是从一穷二白的穷小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几十年来,他一直稳坐华人首富的位置,财富多到难以估量。如今96岁高龄,就算有千亿身家,他也带不走一分一毫。但他留给我们的,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李嘉诚1928年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普通家庭。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华人首富。但从小生活的磨练,在他心里种下了坚韧的种子。

2岁那年,日军轰炸潮州,李嘉诚一家逃难到香港,寄居在舅舅家。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到世态炎凉,也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为了生活,李嘉诚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店员,也当过推销员,每一份工作他都尽心尽力。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教会了他如何与人相处,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1955年,27岁的李嘉诚用积攒的7000美元,在香港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长江塑胶厂。“长江”这个名字,也寄托了他“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雄心壮志。

创业初期,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但李嘉诚没有放弃。他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引进设备,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终于,“长江塑胶厂”站稳了脚跟,他也被称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敏锐地感觉到房地产的巨大潜力,开始进军地产业。他眼光独到,出手果断,在地产界迅速崛起。

1971年,他成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第二年改名“长江实业”并成功上市。从此,李嘉诚在地产领域大展宏图,不仅在香港取得成功,还把业务拓展到海外。

1979年,李嘉诚做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收购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他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从此,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版图不断扩大,涵盖房地产、能源、网络、电信等多个领域,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

李嘉诚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始终不忘回馈社会。1980年,他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支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

他捐资建学校、医院,资助科研项目,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创办的汕头大学,现在已经是国内外知名高校。

李嘉诚的善举不仅赢得社会赞誉,也体现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曾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非常富有,我会把钱用于教育和慈善,因为他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他确实做到了!

2018年,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将公司交给了大儿子李泽钜。

退休后的李嘉诚,依然活跃在大众视野中,出席各种活动,用行动诠释着“退休不褪色”。

前不久,他旗下的东莞“海逸豪庭”项目,以五折的价格抛售部分房源,这一举动引发热议。

很多人认为,这是李嘉诚对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提前预判和灵活应对。

最近,李嘉诚家族还计划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家族财富,这也被看作是他对家族财富传承和全球资产配置的新安排。

更让人佩服的是,李嘉诚还在培养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他的孙女李思德。李思德从小接受严格教育,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家族企业。

不得不感叹,李嘉诚的眼光真的很长远,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他希望能尽最大努力,为子孙后代铺好路。

虽然已经96岁,但无论是商业决策还是慈善事业,李嘉诚始终头脑清晰,信念坚定。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这位商业巨头的传奇魅力。

岁月不饶人,即使是李嘉诚这样的商业巨头,也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但回顾他的一生,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智慧、努力和坚持,财富应该用来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和超越自我。

李嘉诚的传奇故事即将谢幕,但他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商业巨头的敬意,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举报/反馈

远圳爱言谈

1758获赞 428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