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法国大西洋沿岸发展受限,因气候恶劣、英国威胁、历史战争影响。法国优先发展巴黎盆地与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GDP在法国排名较低。法国大西洋“缺位”是向现实妥协的结果。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大西洋是欧洲殖民的起点,也是如今海上贸易最繁荣的大洋之一,几乎每一个大西洋国家,都有着发达的沿海港口城市群,他们是大航海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如今全球贸易的领头羊,如美国东北部的纽约、费城、波士顿、华盛顿,南部的休斯顿、新奥尔良、迈阿密等。

而看夜间灯光图的话,欧洲一侧荷兰、比利时、挪威、葡萄牙等国的沿海地带,更是灯火通明,但在这条璀璨的沿海灯光带中,却有一个国家似乎不那么“合群”,法国沿岸的灯光,在“同行”的衬托下,显得稀稀落落,不成体系。

欧洲灯光分布图

事实上,法国十大城市之中,仅有排第六的南特和排第九的波尔多位于大西洋沿海地区,这很不符合常理。

那么,作为一个海洋强国,法国为何会在大西洋严重“缺位”,这背后又有哪些不得已的苦衷呢?

从古至今,地理一直是决定一个国家国运的重要因素,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更是如此。同为大西洋沿岸国家,法国其实在一开始就吃了个大亏,这倒不是说法国的港口条件差,事实上,比斯开湾的平均深度约为1715米,比我国南海的平均水深1212米还要深不少,在加上法国的大西洋海岸线又比较曲折,因此法国并不缺近海的深水良港,光比较出名的就有勒阿弗尔,拉罗谢尔,坎佩尔,布雷斯特等。

但如果论气候的话,法国大西洋沿岸就“不够看”了,一方面,影响欧洲沿海的主要是大西洋暖流,这个暖流就像一个带加湿器的“暖气片”,不仅带来了大量水汽,还顺便温暖了途经地区,硬生生在北冰洋造出了一个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可谓“功德无量”。

但可惜的是,大西洋暖流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北海拿大头,位列世界四大渔场,而比斯开湾只得到了很小一部分,空气要干燥的多,气候也远称不上宜人。

另一方面,比斯开湾还得面临一个名为亚速尔的大型高气压,亚速尔高压带来了强劲的狂风巨浪并彻底扰乱了附近的洋流,导致水流方向极为混乱,几乎毫无规律可言,有时还会掀翻船只,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比斯开湾的风暴也同样缺乏规律“作息”,随时都可能会产生一种名为“雷飑”的局部风暴,时速最高可达113公里,在这种海域,别说远洋航行了,就算跨越海峡,也需要等待时机,比如1066年征服者威廉从诺曼底进攻英国时,航程不过约100公里,可威廉愣是等了近8个月,才等来了横渡海峡的好天气。

当然,自然条件只是限制因素,真正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其实还是活生生的人。

比如同为比斯开湾国家,西班牙距离亚速尔高压甚至更近,条件更为恶劣,但这并不影响西班牙率先发现新大陆,并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那么,真正阻碍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发展的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其实是法国的老冤家,英国。

毕竟从英国的多佛尔到达法国的加来,直线距离只有约40公里,维京人划着长船,仅需两三个小时就能横穿,而且法国的大西洋沿海地区非常平坦,从布列塔尼到巴黎,几乎毫无天险可言,因此历史上,借助英国劫掠法国大西洋沿岸领土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比如10世纪左右,维京人就非常喜欢从英国出发,劫掠法国沿海地区,最后干脆在诺曼底定居了下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而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也是以英国为跳板才成功实现的。

至于英法两国自己的“爱恨情仇”,那就更多了,比如法国的布列塔尼,其实原本是小不列颠的意思,是由从大不列颠岛上逃难而来的难民建立的。

自1337年开始,两国更是围绕法国大西洋领土,打了一场百年战争,瓦尔河以北的法国领土,一度全部被英国占领,直到了1453年,这场漫长的接力赛才算是真正结束。

没办法,长期以来,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都充当着前沿阵地的角色,战火纷飞,因此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这些地区的王公们,也都各怀鬼胎,待价而沽,不时就要和巴黎的法国王室打一架,因此等到16世纪这些地区陆续被王室收回后,法国也还是不怎么上心,毕竟大西洋沿岸各地区易攻难守又全是“二五仔”,还不如优先发展大巴黎与地中海沿岸地区。

其实法国地中海地区的海岸线,并不算长,约1150公里,仅为大西洋海岸线长度的二分之一,但奈何地中海地区安全啊,东有阿尔卑斯山脉与意大利隔开,西有比利牛斯山脉与西班牙隔开,附近又有平均海拔约700米的中央高原和法国五大河流之首的罗纳河,腹地广阔又险要,也就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比较棘手,但总比在英吉利海峡直面英国要好的多,而且为了绕开英国与大西洋,1858年,法国人还特意用十年时间,主持开凿了苏伊士运河,彻底避开了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

当然,法国倒也不至于完全放弃大西洋沿岸地区,1667年,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授意下开始修建240千米的米迪运河,并于1681年完工,此后,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便通过加龙河与米迪运河,成功的与地中海联通在了一起。

加龙运河

1838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加龙河也不堪重负了,于是法国便又花费18年的时间,沿加龙河加修了一条长度约190千米的加龙运河,史称两海运河。

不过即便如此,由于矿产资源相对匮乏,1689年到1815年的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二战西线主战场等因素,大西洋沿岸依然没有发展起来,法国还是巴黎盆地与中央高原的天下。

比如根据2022年的数据,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大区稳居第一,GDP高达8241亿美元,占比近30%,而中央高原三兄弟,以里昂为中心的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以马赛为中心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和以图卢兹,蒙彼利埃为代表的奥克西塔尼大区则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与第五,GDP分别约为3200亿、2200亿与2000亿。

至于大西洋沿岸“扛把子”、法国面积最大的大区“新阿基坦大区”,GDP在法国仅能排第四,仅为约2100亿美元。

就这其实还算不错的了,前面经常提到的布列塔尼与诺曼底大区,GDO甚至只有约1210亿和1130亿美元,也难怪法国十大城市中,大西洋沿岸只能占两席了。

其实归根结底,在近代以前,法国和德国都是碎片化的国家,历史上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易守难攻的中央高原和王室直辖的巴黎盆地才是自保的首要选择。

而地势平坦,易守难攻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在面对英国、西班牙等海权强国时,则多少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法国在大西洋的“缺位”,其实是向现实妥协的结果,实属历史的无奈。

举报/反馈

地球味儿

199万获赞 10.3万粉丝
三维地图看世界,专注城市地理解说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