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法国发明的缝纫机,仅凭一根针反复上下快速移动,就能在其后面留下一条长长的缝线。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纵观早期得手工缝制,是需要将针从上面穿过布料,再从另一面拉出来,整个过程十分的繁琐。为了加快缝纫速度,1755年,德国发明家就创造出来了一种两头都有针尖的特殊针头,只需针眼穿过缝织物,就不用在反复翻转针头了。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有针眼的一头拔出来时,线也会跟着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在针眼穿过布料后留下一个线圈,当针眼再次向下移动的同时,也穿过此前留下来的线圈,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环,并按照这种方式一直操作下去,就会形成一长条针脚链,这种技术就被称为链针。
为了能将其运用到机器上,之后很多发明家都努力尝试过,最终在1830年,法国发明家蒂蒙尼耶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链式针剂缝纫机,并创办了一家服装厂。虽然那个时候机器逐渐开始代替人类,但这也无法阻止人类迈向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于是1857年,小型链式缝纫机逐步面世,当时的发明家为了能够恰到好处的在布料下面打结,他们在机器下面加了一个钩子,当针穿透缝织物会将线带下去,随着针的上升,针眼和缝织物之间的线就会变短,并形成一个小凸起的线数,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尖锐的钩子会勾住凸起的线束,并将其拉成一个线圈,当针下来时,钩子就会向后移动,针就能顺利穿过这个线圈,然后当它向上移动时,线束就会再次弯曲,如此循环往复,由此就解决了开线的问题。
为了能让布料自行移动,他们又在缝纫机上增加了一个压脚,用于压紧布料,并在布料下方安装一个类似搓衣板的金属片,当针抽出时,金属片会向后移动一小部分,而在摩擦力的影响下,就会将布料向后移动到下一帧的位置。
直到现在,这种精妙的设计都还延续至今,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超乎你的想象,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