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古代建筑艺术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印度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悠悠岁月里,它形成了独有的建筑风格,这一阶段的建筑凭借独特的外形和显著的民族特色出名。
在古印度时期,建筑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布局、空间的造型、结构的装饰还有营造的手法这些方面。
本文先讲了古印度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接着探讨了古印度那时候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形成的原因,最后表明古印度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古代建筑史当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和作用。
【古印度建筑的发展历史】
古印度文明属于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它发展的历史被分成了三个时期:
从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这段时间是吠陀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早期有农业、畜牧业、贸易和宗教,并且实行的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佛教时期的文化特点在于:印度当地的佛教逐渐兴起,而且随着佛教的扩散还传到了中国;
在孔雀王朝的时候,从公元 645 年一直到公元 1300 年,这一时期的文化有着这样的特征:到了孔雀王朝后期,也就是公元 1300 年往后,开启了新一波的文化发展。
由上述能够明白,古印度文明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这三个历史时期。在这三个时期里,古印度的建筑艺术也出现了不一样的改变。
【建筑布局,空间造型】
印度早期的建筑规划大多受印度河流域左右,以城市作核心,朝四周呈放射状拓展。
在这段时间里,古印度的主要城市,像尼婆罗、迦湿弥罗、摩揭陀,这三个王朝掌控着印度半岛的中心区域,而且这些地方的建筑分布相对集中。
尼婆罗在印度历史上最初露面大概是在公元前 500 年前后,其处在尼罗河西岸。公元前 324 年,亚历山大大帝把尼婆罗给占领了。
后来呀,亚历山大帝国没了,接着古希腊文化往外传,尼婆罗慢慢就成了古希腊文化跟东罗马帝国文化的一个中心。
迦湿弥罗那时候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城市,这地方有好多印度教的庙宇和佛教的寺院,所以迦湿弥罗还被叫做“佛教之城”。
古印度建筑在空间造型上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注重室内空间的规划,另一个是彰显建筑整体的体量感觉。这样的设计,是古印度建筑跟其他民族建筑不一样的重要特征。
古印度建筑艺术在空间造型方面很注重室内空间的设计,这主要能从家具的造型看出来。具体来讲,古印度建筑里的家具好多都用雕刻或者泥塑的手段,像室内空间里用的“卧榻”“高脚凳”之类的。
另外,室内空间设计也很重视空间的分割,像在古印度时期,就有了一些诸如“大房间”、“小房间”这类的结构形式。
研究古印度建筑家具能发现,古印度那时的家具大多是用雕刻或者泥塑的办法弄好的。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设计方式主要是浮雕、透雕、透影这些形式。
在古印度建筑里,特别注重建筑整体的体积感,这在具体方面就体现为“大房间”和“小房间”这两种结构形式很突出。
在印度古代建筑艺术里边能够发现,古印度那会儿的建筑单体都有着各自的体量感,而这种体量感主要是通过“大房间”和“小房间”这两种结构形式展现出来的。
在古印度建筑里,有一种叫“大房间”的,它是平面方形的大型结构。这种结构一般是由好几个方形的小房间构成的,而且这类“大房间”往往处在建筑的中心地带,视觉冲击感很强。
在印度古代的建筑里面,“大房间”属于古印度建筑师常常采用的一种空间处理办法。这样的处理办法,既能够把空间使用面积给增大,又能够让建筑整体有着十分明显的空间感与立体感。
【结构装饰,营造手法】
在古印度时期,建筑结构的装饰主要包含了:柱式、额枋、斗拱、屋顶以及墙面这些部分。
在印度建筑里,柱式的应用特别常见,主要是圆柱形和方形这两种。一般来说,柱头有八种不一样的样式,柱身也有好多装饰,像刻花、雕刻、雕刻浮雕、浮雕这类的。
柱头上的装饰主要靠雕刻,像莲花柱、束莲柱之类的,柱子上的雕刻特别好看。在印度的古建筑里还冒出了好多异形柱,比如印度科拉神庙的石柱就属于异形柱。
另外有好多装饰的构件,像门把手上那种鸟头形状的构件之类的。额枋在印度建筑里也是应用特别广泛的一种装饰构件,主要用在建筑物的顶部以及梁架跟墙壁之间。
额枋就是承托屋顶和椽子的梁,通常有五根或者六根,会依据建筑用途的不一样产生变化。斗拱一般划成四个等级,最上面一层是平拱,中间两层是斜拱,最下面一层是平拱跟斜拱的混合。
印度古代建筑在营造手段上有着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组合。
在印度,建筑空间的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单个建筑作为基本单位的,另一类则是以群体组合形式为主的。
在古印度建造单体建筑的时候,常常把各个单体建筑给组合成一个整体,还在里面设置回廊、柱廊,或者让回廊跟内部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就让整个建筑群体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设计方式展现了印度传统的建筑理念和宗教理念。
印度古代建筑的屋顶构造变化挺多的,常见的有翼形和 平顶这两种。平顶呢,还能分成单坡、双坡、三坡、四坡等好些形式。在印度古代建筑里,单坡这种屋顶形式是最常见的。
这种屋顶的样式不但能在主体建筑里遮挡住视线、让屋顶变高,而且还能够借助自然风去调控室内的温度。
这种屋顶一般是重檐庑殿式的,特点是在屋面中间有一根撑着屋架的“脊骨”,然后在这上面有两排立柱,柱子上头装着瓦楞板,通常这瓦楞板能保护柱子。
印度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子有好多类型,其中特别典型的是“巴罗式”和“曼尼普尔式”这两种基本形式组成的印度屋顶。
“巴罗式”屋顶也叫“巴格达屋顶”,这屋顶的造型通常把两个平行的正方形当作基本单元,每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由“巴格达”式的柱子撑着,这种结构一般在大型建筑或者庙宇建筑里能见到。
【结语】
印度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古代建筑的历史上地位很重要,属于世界古代建筑的关键构成部分。
印度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印度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印度的建筑艺术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出现、成长然后兴旺起来的。
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印度民族文化持续汲取外来文化的好东西,不断让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丰富。
古印度建筑是印度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物质表现形式之一,在世界古代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的文献
[1]杨森所著的《建筑装饰艺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 2001 年出版。
[2]刘先平所著的《印度佛教艺术》,是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 2003 年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