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的霍先生向九派新闻反映,其13岁的女儿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款名为“觅光”的语音交友APP上充值了12万余元。
“我们家庭比较特殊,我手有点残疾,她妈妈有心脏病,家里攒了10多年才有这么些钱,这一下回到解放前了。”霍先生说。
根据他提供的微信支付交易明细,其女儿的微信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共向“觅光”充值了近11万元,另外还添加了几位“觅光”用户,向他们转账1万3千余元。
“我们发现时,银行卡只剩13块钱了。”霍先生说,他立即报警处理,但警方与涉事公司沟通未果,“公司始终不承认是未成年人付的钱,还把我女儿的账号封了,现在登录不上去。”
【1】女儿平时成绩优异,买手机给她上网课
霍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夫妻两人身体不好,家里有9亩多地,除了种地外,偶尔打些零工。今年4月,小麦返青,需浇水施肥,妻子购买化肥时,手机一直提醒无法付款,俩人前往邮政储蓄银行查询才发现,原本有十几万元的银行卡如今只剩13元。
“我当时就想到是女儿转走的,因为只有她知道她妈妈的开机和支付密码。”霍先生说,回到家后,他与女儿沟通,“她挺抵触的,不跟我们说,但默认了这是她干的事,当时她妈妈心脏病都犯了。”
霍先生介绍,女儿平时成绩优异,从小比较节俭,很少买零食玩具,“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2020年,因经常上网课,霍先生给女儿买了手机。
夫妻二人早上7点出门下地干活,然后去厂子里打工,晚上7点才回家。“她经常拿她妈妈的手机传作业,我们都挺信任她的。”
霍先生跟女儿交流不多,那段时间并没有发现异常,直到银行卡里没钱了,他才知道女儿已在语音交友充值了近半年。
霍先生提供的母女俩的微信交易明细显示,女儿微信的实名认证信息是霍先生的,自去年12月,妈妈的微信频繁向女儿的微信转账,截至今年4月,共计11万余元,“她转完账就把记录删除了,我们都没有发现。”
2023年12月1日起,女儿频繁向商户名为“冷森”的账号进行消费,商户单号上有“觅光”的拼音。最开始,消费数额均在10元以内,1个月后出现单笔100元的充值金额,2024年1月1日,出现单笔超过1000元的充值金额。且充值频繁,一天内充值次数超过20。不到半年时间,女儿充值近11万元。
女儿在“觅光”平台充值。图/受访者提供
除了向平台充值,微信交易明细证明中还出现了多位用户名为“XX-觅光”的微信号,最初,这些微信号会给女儿转账,转账金额有131.4元或520元,但后来变成女儿向这些用户转账,转账总金额超过13000元。
【2】平台无需实名认证即可充值
“觅光”是一款年轻人聚集的语音交友APP,可语音聊天、交友、直播。在华为应用商店里,该APP被安装了17万次,但评论里有网友表示,该应用“套路有点多”“不送礼物(主播)就骂人拉黑,刷不动就不理人”。
九派新闻实测发现,该APP只需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后即可登录成功,登录成功后不用实名认证就可以充值,APP首页为正在直播的房间,且都是语音直播。
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即可登录充值。图/“觅光”平台界面
7月30日上午,九派新闻进入一名主播的直播间,屏幕下方随即出现“严禁诱导指引未成年人充值消费,若发现未成年人消费请及时举报”的字样。
直播过程中,该主播不断提到消费钻石可提供“试音”或“点歌”服务,一次“试音”的价格为200钻石即2元,一次“点歌”服务为3000钻石即30元。
九派新闻查询发现,“觅光”的运营商为湖南冷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冷森”),法定代表人为熊磊,今年2月,该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浏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霍先生女儿的微信交易明细证明显示,今年2月18日,“觅光”的运营商变更为湖北省乐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乐潮”),充值的账户收款方的名称为“乐潮1”,熊磊为湖北乐潮的监事。
天眼查信息显示,湖南冷森和湖北乐潮的受益所有人为同一人。
7月29日,九派新闻分别致电湖南冷森、湖北乐潮,电话均未接通。随后,记者以用户身份在“觅光”上咨询在线客服未成年人充值如何退款,对方回应“请提供未成年人充值截图”。
数月前,霍先生在得知女儿在交友平台上充值后报警,“警察调出消费信息,跟公司交涉后,对方还是不退款。”随后,他向青县事帮帮网络技术工作室——一家专门为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维权的工作室求助。
工作室负责人胡继松告诉九派新闻:“这个案子证据比较清晰,因为从消费记录里可以看出,都是女儿将母亲的钱转到自己微信上,然后再充值的。但是这个运营公司,我们至今无法联系上,所有公布出来的电话都打不通,只能通过在线客服交涉。”
霍先生说,目前与“觅光”的运营公司交涉未果,对方已将女儿的账户封号,至今无法登录。
九派新闻记者 马婕盈
编辑 辜子旋 肖洁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