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种列车,尽管它没有轨道,却丝毫不影响它的行驶,甚至它还堪称世界第一。
它的诞生将大范围革新大中城市的出行选择。
这种列车被称为智轨列车,它的出现给大中城市出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种列车又是如何在无轨道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行驶?
尽管我国的公共交通非常的丰富多样,但是有些大中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地铁的建设成为一种奢望。
而在有轨电车和城市公交之间徘徊的出行之时,往往有着怎样的优点和缺点。
有轨电车的规定性和稳定性远远高出城市公交车,但出行范围非常有限,无法到达多样复杂的地形和路况,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行驶。
而城市公交车则不同,它的灵活性非常高,能够到达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但是它的弊端在于拥堵程度高。
而且由于没有轨道限制,很多时候在道路上非常拥堵的情况下,公交车根本无法做到准时准点。
所以我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2011年研发了一种智轨列车,这种列车结合了有轨电车和城市公交的优缺点。
在没有铺轨道的情况下仍然能行驶的列车就是智轨列车,它的出现将大中城市的出行选择又多了一种。
那么这种列车又是如何行驶的?
因为没有轨道,所以智轨列车采用了“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
这种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精准导航。
同时,由于智轨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并不需要铺设实际的轨道,工作人员只需在道路上涂刷上虚拟轨道线,就能指导列车行驶方向。
这种方式非常灵活,不仅能够节约铺设实际轨道的成本,还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线路的调整。
与有轨电车相比,智轨列车的建设周期更短,因为不需要铺设轨道,工期大大缩短,基本上可以实现即涂即通行的效果。
基础设施方面,智轨列车也更加节俭,整体线路投资仅为有轨电车的五分之一,而且由于铺设轨道的难度,除了中国少数地区有铺设外,全球只有21个城市铺设了有轨电车。
而智轨列车由于不铺轨道,涂刷的虚拟轨道线可以在任何地方铺设,甚至有些地方可能因高楼大厦等障碍物无法铺设实际轨道。
智轨列车还支持多种供电方式,建设方案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环境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供电方式。
例如,在没有电网的地方,可以选择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而在城市其他地方,可以选择电网供电的方式来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
更令人惊讶的是,智轨列车充电十分钟就能够行驶25公里,并且它的爬坡能力达到13%,这使得它在城市交通中非常实用。
它能够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中自如穿梭,完全不输于有轨电车的能力。
智轨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也非常安全,它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安全技术,包括图像识别和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实现360度全景覆盖。
这样一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的行驶过程中,都能够准确掌握周围的行驶状态,确保行驶安全。
此外,智轨列车还可以实现信号灯跟随控制,在交通繁忙的路口,它能够根据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自动做出反应,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历时五年的匆忙之中,智轨列车在2016年终于迎来了投放,其在中国的第一次亮相便是在宜宾市。
宜宾市也成为中国第一座引入智轨列车的城市,而它之所以选择智轨列车作为公共交通方式的解决方案,是由于宜宾市的交通状况非常拥堵。
主要是因为主城区人口密集,并且交通出行十分频繁,所以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提升城市的通行能力。
智轨列车在经过大范围的测试之后,终于踏上了运营之路,并且投入到四川宜宾市的第八条公交线路上。
第八条公交线路是宜宾市非常重要的一条公交线路,连通了三大主城区、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场所。
然而最重要的是,它不仅连通了三个主城区,还实现了与轻轨、火车、机场之间的换乘。
这种便利的交通优势使得智轨列车一投入使用,便迎来了一系列交通出行用户的疯狂追捧。
随着交通的有序运转,智轨列车不仅缩短了交通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通行能力,缓解了繁忙的交通状况。
尽管智轨列车目前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使用,但在更多的城市它仍处于一种理论推广阶段。
就像我国之前的铁路技术一样,从它刚刚发展的阶段,到后来逐渐被国家发展大规模推广,地下铁路的应用在我国经过了理论应用阶段和工程应用阶段,最终被各个城市逐步推广开来。
智轨列车当前仍处于一种应用尚不成熟的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问题,随着智轨列车的应用,技术标准逐渐开始建立起来,但尚不成熟。
其次是法律框架,智轨列车的应用需要法律条款作为支撑,但目前还未完善。
有轨电车虽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智轨列车的出现无疑将推动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的升级和发展。
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城市能够借鉴宜宾的成功经验,加入到智轨列车的大家庭中,为市民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而在我国的智轨列车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之后,它大胆尝试的精神令人赞叹。
智轨列车的成功运行也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有望为其他国家的城市交通改革提供借鉴。
这种新型列车的出现,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城市交通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