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陕西米脂人,李过之子,李自成侄孙。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政权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清军击杀,大顺政权覆灭,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将领率领大顺军残部突出清军包围圈,为应对清军的共同威胁,李过、高一功宣布实行联明抗清政策,并率所部大顺军归顺南明永历政权,被改编为忠贞营。而后,李过、高一功率忠贞营将士多次出击清军,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顺治六年(1649年)冬,李过去世,李来亨接替李过的位置,与高一功共同统率忠贞营。彼时,南明内部倾轧严重,又对大顺军改编过来的忠贞营很是鄙视、掣肘。因此,李来亨与高一功决定到同为大顺军余部刘体纯等人打造的夔东抗清根据地发展。顺治八年(1651年),李来亨与高一功率忠贞营从广西横州出发,经柳州、象州、融县、古泥等地进入湘西山区,在进军途中,高一功被当地土司武装袭杀,李来亨顾不得悲伤,迅速收拢残部继续北上,至顺治九年(1652年),李来亨率忠贞营渡过长江,抵达湖北兴山县,李来亨在兴山县七里坪设置帅府,任命官吏,初步建立起抗清根据地。
为解决军粮问题,李来亨组织军士屯种山田,又严肃军纪,保障贸易往来,一时间远近归附者甚众,李来亨在此顺利站下脚跟。而后,李来亨又联络附近的抗清武装,共同拥戴素有威望的刘体纯为夔东十三家的首领,整合夔东十三家的抗清力量,使得抗清形势为之一振。顺治十年(1653年),李来亨率军东出当阳县,击杀清军将领汪吉,收复诸多州县。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李来亨的倡议下,夔东十三家与南明永历政权实际掌权人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联合作战,不久后取得了桂林、衡阳两场大捷。
可惜就在抗清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却投降清军,使得大好局面功亏一篑。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李定国的坚实战友刘文秀病逝,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同年,清廷以前明降臣、天字第一号大汉奸洪承畴总督南方五省诸路军马,又以孙可望为向导,清军兵分三路对南明发起总攻。李定国率南明军在湖南、云南等正面战场与清军苦苦相持,为配合李定国的正面战场,李来亨率精兵7000人、战船158艘溯江西上,又联络梁平、万县一带的谭文、谭诣、谭弘所部抗清武装,合攻清军在西南地区的重镇重庆。可惜,就在重庆即将攻下的时候,南明内部再次发生内讧,谭诣和谭弘刺杀谭文,投降清军,使得李来亨腹背受敌,其攻打重庆策应李定国的战略流产。
不久后,清军攻陷昆明,李定国建议永历皇帝到夔东十三家避难,但永历帝朱由榔被清军吓破了胆,一意孤行出逃缅甸,最终在缅甸被缅王俘虏并送交清军。康熙元年(1662年),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同年,李定国去世,南明永历政权实际上灭亡。不久后,清廷派使者到夔东招降李来亨、刘体纯等人,遭到严正拒绝。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清廷征发四川、湖广、陕西等省绿营兵,后又征调西安驻防八旗兵、京城八旗兵南下共同征讨夔东十三家。
康熙二年(1663年)十二月,夔东十三家首领刘体纯兵败自杀,郝摇旗、袁宗第等大顺军将领也被俘杀,马腾云、党守素、塔天宝等见大势已去,亦率部归降清军。唯有李来亨坚守在兴山县境的茅麓山,清军多次劝降李来亨,均遭到拒绝。而后,清廷集中20余万大军围剿茅麓山,而李来亨所部不过万人,众寡悬殊,但李来亨镇定自若,麾下士兵也是英勇顽强,甚至组织多次反突击,打的清军心惊胆裂。
“其来也皆持钩镰大斧,各抬云梯,挨牌,拉堑砍桩,枪炮齐发,势如风雨骤至。”
可惜,终究是双方实力太过悬殊,虽然李来亨所部将士视死如归,但在绝对实力面前,终究是于事无补。时间到了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初五,清军攻破茅麓山,李来亨不愿沦为清军俘虏,抽出宝剑自刎,壮烈殉国,这位曾经的“流寇”,却为大明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