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整整73年风雨历程,社会主义的建设经过一段曲折探索后,象征着我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改革开放至今也已过去44周年“中国式现代化”从提出到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纬度去认识它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科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前提。站在如今的视角,本论文将剖析中国式现代化不同时代下的内涵、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几个关键节点、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的以及对一段时间内的将来的展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近现代史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丰富,“早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这个词的首次正式提出可追溯到1979年,当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并且对为什么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了一番阐述。《邓小平研究》知名学者阐释道:“在调整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并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现代化的目标要更加务实有效,不要空喊口号,尤其是考虑到庞大的人口数量,在人均收入和个人生活水平上不能盲目攀比,对发展的艰巨性要有清醒认识。”[2] 在同年12月6日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同志又首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当时的特征是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因此要适当降低现代化标准,而最终目的是建设成小康水平的社会。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当时“大跃进”时期残余的“五风”以及落后的工农业水平的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早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刘少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提出,“当前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经过社会主义二十多年的曲折探索后仍未得到解决。因此,邓小平同志以务实的作风,重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基于实际发展情况重新强调了“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与当时党内残余的一些错误思想做了艰苦的斗争。在农村问题上,实行刘少奇同志在“大跃进”期间主持一线工作时设想的包产到户生产分配制度,取缔人民公社和大寨农业;在工业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教育上,恢复高考制度。如今看来,这四个现代化不仅符合当时的国情,也为我国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功不可没。

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下,以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首先在理论上进行了突破。现代化理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间开始崛起,在过去几十年的理论发展一直是在西方国家间传播为主,具有很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而打破资本主义色彩理论禁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性的进步。凭借理论基础,我国持续深抓落实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并根据实践不断重新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始终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最重要课题,党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领导,分别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赋予了了切合现实、不断更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在此期间,中国果断开发市场经济体系,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融入全球,并加入了世贸组织,无一不体现中国和全球相拥抱且形成一体化的愿望和决心,在经济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我国后来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分别领导下,三十年间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不懈努力,使全国人民真切感受到生活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体现极端贫困已经基本消除。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阶段,几乎不再有人民群众处于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境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开始逐渐得以实现,在其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强调促进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数字产业开始繁荣壮大。在这段期间内,不仅国民的生活水平、工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发展,军事国防水平也有了巨大提升。我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军事力量。一代伟人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手握足够的军事力量是我国在外交中拥有话语权,在国际事务起到重要作用的根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党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理念,彰显着我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但深刻影响国内人民的生活,并且联通国外,使得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均得到了更深刻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成为全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先驱。党的二十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下,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并且在“领导力量、核心主题、发展道路、根本价值、总体目标、基本特征、战略步骤、基本路线、总体步骤、战略布局、根本动力、对外关系、战略保障、思想方法” [3]等十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做了全面论述。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体系化思想理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根据这样高度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我国一定会有更加高的成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还很不充分、很不平衡的矛盾,继续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期间内,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有的探索,并且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实践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后续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继续探索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定四项基本原则,牢牢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与创新,现代化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通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结:笔者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尤其是经济、政治方面浅有研究,本论文主要回顾了自1979年“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直到党的二十大为止期间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提出了其中几个重要节点并逐一分析了其时代背景及成就,以时间为逻辑线试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重大意义。事实证明,我国目前形成的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提出、形成和完善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了不朽的作用。本论文同时提出了已有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与我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关系,具有较高的展望价值。

参考资料

[1]“四个现代化”——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4%B8%AA%E7%8E%B0%E4%BB%A3%E5%8C%96/4298043#reference-[1]-237872-wrap

[2]荣开明.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思想的突出贡献[J].邓小平研究,2021(02):1-13.DOI:10.16870/j.cnki.51-1763.2021.02.001.

[3] (受权发布)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022.12.28

举报/反馈

社会观察汇采

588获赞 1万粉丝
关于财经、社会、文化等社科研究领域之观察与思考的精选汇总。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