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北京时间7月22日15时44分将迎来大暑节气,在“上蒸下煮”中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段,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究竟有多热?有诗形容:“松桂枝不动,阳乌飞半天”“人立洪炉上,鱼游沸鼎中”。

习俗

古人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常年此时,我国夏季版图达鼎盛,各地高温频现、湿度增加,湿热交蒸、热到极致。为了应对苦夏,人们通过饮伏茶、晒伏姜、喝暑羊等方式消暑祛湿。

饮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古代,大暑时节,人们会在凉亭中提供伏茶,供路人消暑解渴。如今,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依然保留了这一习俗,通过饮伏茶来应对暑热。

晒伏姜:伏姜源自我国山西、河南等地,大暑时节正值三伏期间,太阳热力十足,将生姜放置于阳光下进行暴晒,制成干姜,这种习俗被称为“晒伏姜”。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搅拌在一起后食用。喝伏姜水后,人体会感到微微发热,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

喝暑羊:大暑时节,人们经历了紧张的夏收之后,已非常疲倦,再加上天气又闷又热,急需能量补给。在华北、黄淮的一些地方,有喝暑羊的习俗,人们会将新收割的麦子制成馍馍,搭配一碗鲜美的羊肉汤,浑身通透、神清气爽。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福建、广东等地还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具有消暑、清热、解毒等功效。人们会将仙草晒干后,与米浆一起煮熟,冷却后制成甜品,在闷热难耐的大暑时节,来一碗加满水果的烧仙草,苦夏一下子有了甜蜜的味道。

养生

这一时节,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宜及时去医院就诊。

“暑湿天气还易伤心脾。”李圣耀介绍,若心火旺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而脾虚湿阻,会使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还贪食寒凉,则易导致感冒、腹痛、腹泻等。

大暑伏天里,人们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多方面调养身心,预防疾病。

李圣耀介绍,这一时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重在补气健脾、消暑生津,多食粥、汤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可选用绿豆、黄瓜、苦瓜、鲜藕、西瓜、薏米等食材;足量饮水,可适量饮用酸梅汤、柠檬水、绿茶等,但饮品不宜太凉,以免脾胃受损,也不宜太甜,以免内生痰湿。

此外,可于早晨或傍晚选择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锻炼身体,每周5天、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坚持夜卧早起、午睡半小时,睡觉时避免凉风直吹,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天气酷热,人们还易出现心烦易怒、无精打采、心神俱疲等情形,即“精神中暑”。专家介绍,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切忌大喜大怒;听音乐、冥想、读书等活动有助于调和情绪,饮用玫瑰花、佛手、茯苓、淡竹叶、莲子心组成的代茶饮亦有帮助。

诗词

在大暑诗词中,觅一份清凉。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来源:新华社、中国天气网、北京日报等

举报/反馈

新黄河客户端

760万获赞 44.2万粉丝
新黄河,与时代一起奔流!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